父母们必须知道的20个教子秘方,让您教育孩子少走弯路!

秘方1:为困顿的孩子点一盏灯

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让点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无法摆脱的困境,那种无助的感觉,就像黑暗中孤独的旅人,需要有人在黑暗中为孩子点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一个男孩子数学考试从没超过8分,换了不知多少个班,所有老师都讨厌他,怪他拖班级后腿。

每次考数学他就紧张得发抖。后来,又换了一个班级。一次数学测验,班主任看着被考试吓得发抖的孩子,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就走到孩子身边。

孩子一看老师过来了,吓坏了!哪知道老师轻轻地摸了他的头,小声说:“孩子,我们都姓刘”。

孩子的眼泪顿时流出来了。之后他慢慢从数学上找到感觉。

大学毕业第一件事是请刘老师吃饭,他说:“老师,我一辈子也没想到,你摸了我的头说一句我们都姓刘,我就感到自己有希望了!”

为孩子黑暗中点一盏灯的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朋友,甚至可以是陌生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的话……

孩子的心灵脆弱,他们多么渴望得到赏识,让我们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处点亮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秘方2:要明包暗,不要暗包明

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凡事发生往好处想,就是明包暗;凡事发生往坏处想,就是暗包明。

有一位很懂教育的老奶奶和孙女一起超过一条臭水沟,孙女说:“奶奶,这条水沟又脏又臭,真讨厌。”

奶奶笑着说:“孩子,你想不想知道这条水沟几十年前,几百年前是什么样子?”小孙女很兴趣。“在奶奶很小的时候,这条水沟清澈见底,小河流水象唱歌。

奶奶在水河边一玩就是半天,多开心!是我们人类没爱惜好,让水污染了。孩子,随着我们人类的成长,现在又开始注意环保了……

等你长大后,臭水沟又会变成清澈如初了。”孙女听了奶奶的话,笑了:“奶奶,我一定要为环保出力。”

“明包暗,暗包明”还指父母在批评帮助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先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他的,是为他好,再指出孩子的缺点。

也就是说先赏识,后批评。这样的过程才是科学的,合乎孩子心理规律的。

秘方3:换个角度看孩子

父母其实是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其实是缩小的大人,换个角度看孩子。

教育孩子心态决定看法,思路决定出路。

一座破庙,小和尚们都说不好看。只有一休和尚把头伸到裤裆下面,倒着看:“很好看啊!”几个小和尚倒过来一试:果然好看。

老和尚发现了很恼火,把他们赶走了。见没人,老和尚也忍不住也把头伸到裤裆下看,咦真是好看了!

好多父母教育孩子之所以有问题,只是一念之差。为什么父母教得那么痛苦呢?

倒过来,看到本质,也就那么简单。真理和谬论只有一步之遥,需要把思维“倒过来”。

很多优秀的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塌糊涂。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父母一旦对自己的孩子太爱了,就容易失态,失去了平常心。

现在提出一种“换子教学”就是倡导自己教别人的孩子,就能保持平常心了。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把你的孩子看成是人类的孩子,是万物之灵。做父母的要尊重他,而不是改造他。想到这点,就能“跳出去”了。

秘方4:把孩子看作小大人

不要以为孩子小,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不要以为孩子大,要像保护婴儿一样保护他。

父母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做好朋友?是父母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拉大了。

父母总认为:我们吃的盐比你的饭还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夸大这种差异,就和孩子产生了距离。

其实成人只不过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只不过是缩小一点的大人。父母最多只比孩子大二三十岁,又有多少区别呢?

本质是相通的。我们一旦把自己太当大人,把孩子太当孩子,和孩子就不够朋友了。

既不要孩子仰视大人,父母也不要俯视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平视。生命之间能沟通了,教育就活了。

陶行知的《小孩之歌》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人人都说孩子小,

其实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你比孩子还要小。

秘方5: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孩子是生命之火的儿女,并不属于你。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却不是你的的化身,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并不属于你。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泪流满面。父母一旦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时,就会要打就打,要骂就骂,随心所欲。

如果父母读懂这首诗的意境,就不会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人类的孩子来对待,就可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功利心态,按规律教育孩子。

只有将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不是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才可以使孩子的人格受尊重!

秘方6:好心情,好人生

与幸福有约的孩子,必然与成功有缘

孩子有了好心情,就会有好人生。

教育最终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最好的体现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而孩子的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心态。

如果父母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会传染给孩子。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愁眉苦脸,孩子如何能笑逐颜开呢?

让孩子快乐很简单,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情。

关注孩子的心情,就要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庄稼绿油油的,丰收已在望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好,成绩肯定好。

父母要像关注孩子的身体一样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无形生命舒展了,他的无形生命就能承受更多的风风雨雨。

90%以上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这一类孩子是高素质、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容易受伤害,心情容易破坏;

父母和老师更要用心地呵护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好心情,好人生。

秘方7:眼睛传神

父母以眼神告诉孩子一定行,认为孩子不可思议,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可思议。

父母向孩子表达爱时,口头语言不如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不如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不如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我现在已经练就了一门“功夫”,只要看孩子父母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孩子的生命状态好不好,是不是舒展。

如果父母的眼神是放光的,自信的,这个孩子肯定不错;要是父母的眼神充满了忧伤,他的孩子恐怕是有问题了。

我就是用一双坚信婷婷行的眼睛看着婷婷成长,结果婷婷不但没有上聋哑学校,而且现在美国硕士毕业了。

但很充满天赋的孩子却被父母用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看着,引向了自卑。

父母的眼神如果怀疑孩子不行,觉得孩子不尽人意,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尽人意;

父母以眼神告诉孩子一定行,认为孩子不可思议,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可思议。

秘方8:“重点培养”,适得其反

父母教孩子,要学农民种庄稼的方法——按规律办事。

有位教授,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对女儿要求低,心想:女孩子嘛,稍读点书就好了。至于儿子,就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儿子可惨了,整天被老爸逼着,快乐的求知变成了无尽的痛苦,学习不是为自己学,哪来的动力?

是“要我学”,结果“眼学习”。恐吓、威胁在儿子小的时候还管用,儿子一长大,那一套就不管用了。

最后公认天赋高的儿子却一事无成。相反,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女儿,求知的胃口保住了,在“我要学”的状态下不断学习,最后成了博士。

种庄稼,有规律;教育孩子,更要按规律。一味的高压、拔苗助长,只会走向反面。

秘方9:不高兴,没后劲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生存,孩子们愿意为快乐而学习。

孩子学习的动力是西瓜,其它都是芝麻。

我们做父母的所处的那个年代,学习是为了生存,因为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钱......那是一个要为生存犯愁的年代。

很多父母都想:父母吃过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吃;父母没享过的福,要让孩子享。

因此我们的下一代在蜜罐里长大,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在父母的呵护下,根本没有机会体会生活的艰辛,这时父母要是还把“为生存”当成孩子学习的动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生存,孩子们愿意为快乐而学习!

愉快愉快,心情愉快,动作就快。孩子学习的过程不快乐,学习的效率就低。孩子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接受,就没有后劲。

秘方10:中听的话最入心

到底是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讲话不中听?

我听到太多的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父母在抱怨之前,能不能客观地想一想,“到底是我们的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讲话不中听?

现在父母的普遍特点是:讲起话来嘴巴像刀子,一句一句说得孩子在流泪,心在流血,无形生命伤痕累累。

父母发泄完了,痛快了,又后悔了:觉得对不起孩子。就在物质上补偿孩子,好吃的,好穿的……

父母以为自己仁至义尽了,其实差得远了,该给的没给,孩子在精神上空虚,心灵受伤;

不该给的给得太多,物质上成了小皇帝。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长久以来,在精神上得不到父母的赏识,而物质上得到过分的满足。

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物质条件作为交换孩子听话的砝码。

于是孩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天平,被“爱孩子,但不懂孩子”的父母弄得倾斜了。

现在的父母都在研究领导爱听什么,有没有研究过我们的孩子爱听什么呢?

秘方11:伟人志,平常心

千万不要嘲笑有梦想的孩子!

几乎每个孩子都听到过爸爸妈妈说:“好好学习!不要做白日梦!”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连梦想都没有了,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梦想使人伟大啊!古今中外干大事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

我们要告诉孩子:“白日梦,最有用!”让孩子从小就立下伟人志,同时拥有一颗平常心。

有了梦想,孩子才会有动力。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退缩!因为目标明确了,孩子就会勇敢!

如果孩子稀里糊涂,为学习而学习,遇到点小困难就成了缩头乌龟。

有梦的孩子是有思想的孩子;

有梦的孩子是有创造力的孩子;

有梦的孩子是能干大事的孩子。

但是,在立伟人志的同时,平常心更重要!因为伟人志能让孩子成功,平常心使孩子幸福!

秘方12:满分的感觉更重要

让孩子有满分的感觉,远比孩子得100分更重要。

有的孩子即使考试得了100分,还是战战兢兢的,因为他并没有找到拿满分的感觉,没有真正的自信。

家庭、学校、社会,像三座大山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天真、充满灵气的孩子,心灵被异化了。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就是帮他的士兵找到了做元帅的感觉。

于是士兵帮助拿破仑征服了欧洲大陆。拿破仑说:我之所以比阿尔卑斯山高,是因为我站在阿尔卑斯山上。

那些想做元帅的士兵就是拿破仑脚下的阿尔卑斯山。

战争年代,我们培养能征善战的勇士;和平年代,我们培养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的人才,人才的目标不是简单的100分,而是始终坚信自己行,不怕失败的“满分人”。

小学考试考不到100分,有中学;中学考不到100分,有大学;大学考不到100分,还有社会;

这一行考不到100分,还有其他行,关键是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满分人”的感觉。

秘方13:失中落,得中升

眼朝上,心境暗淡,脚往下滑,不能自拔;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脚往上行,人生光明。

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失落感。问题出在一个“比”字上面。

我们的孩子不会比,他们眼朝上看,眼睛盯着比自己好的同学,比着比着,心情暗淡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脚往下滑,不能自拔,产生了失落感。

孩子们不会比,就是“人比人,气死人”,应该怎么比?要“人比人,乐死人”,以长比长,以短比短。

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想到自己的长处,不自卑;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想到自己的短处,不膨胀。

如果孩子老想着自己失落的东西,老想着不称心的事,就有失落感。失落是负面思维,在推动中还要坠落。

我创造了一个相反的词--“得升”。让孩子们想得到的东西,想称心的事,在得到中升华。

快乐是一种思维方式: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脚往上行,人生光明。

秘方14:善良是智慧之舵

善良是智慧之舵,是幸福之源,没有善良的智慧会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二战期间,希特勒集中了一些顶级的科学家研制化学武器,毒害了无数犹太人。

战争结束后,从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一位校长,对每一位即将走上讲台的老师,都会送上他亲笔写的一封信;

信中告诫:我亲眼看到那些杰出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教育的结果难道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吗?教育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善良,孩子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牵引孩子的灵魂!

父母要多赏识孩子的善良。善良就象肥沃的土壤,容易长出智慧的庄稼。

教育孩子如果只盯住分数而忽视善良,就失去了舵的船。

善良是智慧之舵,是幸福之源,没有善良的智慧会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秘方15:教育孩子是快乐的事

父母和孩子如果出现了沟通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否则洞小不补,洞大叫苦。

教育孩子其实是最快乐的事。父母在享受中教,孩子在快乐中学。而好多觉得教育孩子是很烦的父母,根本原因是父母不懂规律,不会教。

噢醒好孩子,父母要先觉醒。广州的一位家长跟我说:我没什么文化,孩子被我搞得半死不活,两年前我听了你的报告后,向你学习;

每天问孩子心情好不好,刚开始孩子不相信,以为我是“狼外婆”,换汤不换药。我还是天天坚持问。

终于有一天我回家后,刚要开口问女儿心情好不好,女儿竟反过来说:“妈妈,你今天心情好不好?”

我最开心的是可以和女儿沟通了,可以享受到教育孩子的快乐!以前女儿的成绩是倒数几名,现在女儿学习我基本上不操心。

父母和孩子如果出现沟通问题,一定要及时了解决,否则洞小不补,洞大叫苦。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不耐烦、没耐心,有了问题也不及时解决。

这种父母要尽早觉醒,花时间改变方法,是以烦一时换来幸福一世。如果“烦一时”的事不做的话,恐怕要烦恼一生了。

秘方16:心理残疾比生理残疾更可怕

就每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两个生命,一个是有形生命,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一个是无形生命,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幼小的生命中。

有形有限,无形无限。生理的残疾,看得见,谁都会同情;而心理的残疾,更容易被父母忽视。

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要小心呵护,有的父母虽不打孩子,但话语像刀子,眼神像锥子,他们给予孩子的是精神暴力。

这种心灵施暴,给孩子内心刻上加强团结伤痕,造成后天的心理残疾。

孩子的有形生命吃得好,穿得暖,健健康康,而无形的生命可能已经残缺不全了。

就每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常识而来到人间。

得不到赏识的孩子,无形生命仿佛缺少阳光,空气和水,残疾的精神生命带给孩子的是一生的痛楚,心理残疾比生理残疾更可怕!

秘方17:看清生命长路,不计一时得失

黑暗最容易让人恐惧。因为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清。一旦看清了,心中便充满了光明,就不会害怕。

父母是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像凯撒大帝一样向世人宣布:“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

凯撒大帝看到了光明,也看到了黑暗,但他的目光穿透了黑暗,拥抱了光明。

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迹!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每一句话,每一步路都经过反复练习;

经历了无数挫折,但因为有父母的赏识,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为什么能赏识孩子?国为心中有光明,看清了孩子现在的不好就是未来的好,所以不害怕、不担心。

父母应该是智者,帮助孩子看清生命成长的规律,而不要比孩子还脆弱,孩子一次一次考砸了;

还没怎么样,父母倒像世界末日来临,惶惶然,给孩子的情绪也染上失败的阴影。

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始终主充满光明,才是每个父母给予孩子的。

秘方18:从播光明之种到结快乐之果

播放光明之种,发智慧之芽,开理想之花,结快乐之果。

我从20多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里,将教育孩子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

播光明之种:从小在孩子心里播下光明的种子,告诉孩子:“你是最善良的,你是最勤劳的,你是最勇敢的......赋予孩子一切最美好的品质”;

发智慧之芽:给小孩子大智慧,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凡事发生往好处想,让孩子能够享受苦难,享受失败,享受挫折,享受委屈,享受一切不称心的事。

开理想之花:让孩子博览群书,阅读古今中外伟人的传记,鼓励孩子立伟人志,为民族,为国家做大事;

结快乐之果:人格高尚,心理健康的孩子自信、舒展、善良,有一颗平常心,他们快乐地成长,就像小溪奔向大海,一分钟也不浪费,会快乐地走向成功。

秘方19:播笨种只会结傻瓜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播种笨种,结出傻瓜。

父母听到外人说自己孩子笨,肯定不高兴;可是轮到父母自己时,骂孩子笨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

父母骂孩子笨的花样层出不穷,有对经式播种:“爸爸妈妈小时候那么聪明,你怎么那么笨?”

还有谩骂式播种:“养你不如养条狗!”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把孩子当成自己圆梦的对象。

骂孩子笨,就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笨种,孩子开始听到爸爸妈妈骂自己笨还不服气:“我不笨!”;

经过家长一次次的“启发式播种”,孩子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呢?

任何一个孩子,从他坚信自己笨那一刻开始,他的言谈、举止,真的笨了,因为好孩子的感觉被破坏了。

遇到困难时,孩子的反应是:“我肯定不行,因为我笨”。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父母播种笨种,结出傻瓜。

秘方20:多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孩子需要父母多和他们在一起,需要父母给予安全感,需要父母给予赏识。

一位父亲,听过我的报告后给我一篇文章。我读过之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很想把这篇文章献给忙碌中的父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的孩子来到人世间。

然而,我很烦,很忙,时常不在他旁边。不知不觉间,他已度过了童年。又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的孩子已是少年。

我仍很烦、很忙,无意之间,我看到了一张失望的脸。

某一天,我的孩子离开家上了大学,几年后的某个雨天,他问:“爸爸,有没有空出席我的毕业大典?”

我说:“孩子,爸爸没有时间.……”

无意之间,我发现他红了双眼。

希望我们做父母的要从此刻开始,多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亲爱的家长朋友: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学之道——善学者,事半而功倍,又从而悦之;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又从而厌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