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鲁宏

崂山风景区是东西狭长、北靠山南面海的海岸线。西入口是太清宫,东入口是仰口风景区。崂山太清宫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从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丘处机、张三丰都在此潜修过。 实际上这里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但令人费解的是,当地只记载了明末清初距今六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当地人异口同声说他们的历史就是六百年。我有一个同事,据他说,六百年前有一支从云南东迁的军队,拖家带口落户至青岛,一路人马驻守在湖岛村一带(今市北区),另外一路(多数)人马驻守在崂山海岸线一带。他家就是当时从云南随军东迁过来的,祖辈都在湖岛居住。崂山这些小山村的历史是否就是从那时侯有记载的,也未可知?

崂山海岸线一带大约有五、六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又分为两三个小村子。我们是从东入口仰口进的崂山,长岭村是一个不太大也很不起眼的村子,分北长岭村、长岭村和南长岭村。北长岭与长岭村连在一起,往西面步行大约十分钟就是南长岭村。

从仰口乘618路公交车一路过来,每一个小村都停靠,晃晃悠悠慢慢行驶,左看蓝天大海,右看葱葱青山,近看片片茶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路走来,田园般的风光尽收眼底,好不惬意。 难怪明代诗人刘绩臣在游历崂山后留下了一首词:“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长岭村掩映在树丛中,流水潺潺、鸟鸣声声。沟边、路旁、房前、屋后樱桃树山楂树杏树桃树等比比皆是,假以时日果树成熟,便唾手可得。进了村,除了一个老人在伺弄自家的小菜园,几乎看不到人,也听不到鸡鸣犬吠,好安静。长岭村的民居和周边村庄一样石砌红瓦建在山坡上,典型的崂山民居,没什么特点。我们拾阶而上看到多数院落早已是断壁残垣,人去屋空,偶遇一位在山上干活的妇女,得知这些人家早已搬下了山,在靠进海的地方安居。

走在村里,耳边总是能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但就是找不到出处,寻声而去,来到村边才发现蹊跷。村边有一小河,河道里布满了圆圆的石头,几吨到上百吨的嶙峋怪石遍布河道,犬牙交错,高于河床,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是一条小河,却原来山泉水是从这些石头的缝隙中汩汩流淌。村里到处是这种大石头,很多村民巧妙的利用它建院垒墙,看上去险象环生,实际上非常坚固。

长岭村,位于崂山下清宫到仰口的路上,背山面海,成片的茶园,大的上百亩、小的只有几垄,有南方山庄的感觉,又面朝无限的大海,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因占地形之优,受朝阳元气的照临,加上“串山雨”、“临海雾”的滋润,长势茁壮、营养丰富,成为崂山茶中的珍品,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几年,我隔三差五就会到崂山海岸线的村庄转转,有时还小住几日,遗憾的是只知道长岭村的东面有返前村、雕龙嘴村;西面有黄山村、青山村,就是没去过长岭村,而长岭村则居中,不前不后位置尴尬。其实长岭村是个很不错的小山村,背山面海空气湿润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居住。毫无疑问,它也是崂山最美村庄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