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海關物流領域智慧監管體系建成

近日,福州海關物流監控輔助系統、散貨物流監管系統、進出境空箱管理系統陸續上線運行,實現進出口各類貨物“進出轉存”全鏈條智慧監管,這標誌着福州關區物流領域智慧監管體系基本建成。

通過物流監控輔助系統,福州海關將每票貨物的放行信息實時推送給港區、堆場等監管作業場所經營人,由港區決定貨物是否符合提貨條件,每票報關單平均提速2.5分鐘,今年累計爲企業節省1.2萬小時。企業一端,通過物流監控輔助系統,點擊鼠標即可辦理貨物移場申請、國際轉運等業務,實現業務辦理“一趟不用跑”。

福州關區85%的貨運量爲散貨進出口。針對大宗散貨體量大、裝卸久、流向不明的監管難點,福州海關運用散貨物流監管系統,依託實時監控皮帶裝卸設備和視頻監控設備,以機器替代人工24小時不間斷採集皮帶秤重量數據,收集大宗散貨的申報、裝卸、轉運全過程物流信息和艙單、報關單數據,打通物流數據與申報信息間壁壘,形成大宗散貨物流底賬,實現海關監管“耳聰目明”。

散貨物流監管系統以監管環節風險隱患爲切入點,全天候、不間斷分析海量物流數據,挖掘出“進口出貨超報關量”等12項風險隱患,聚焦有限監管資源,做到實際監管有的放矢。

在福州關區,每年有超過60萬標箱的空集裝箱進境裝貨後出口,進境空箱的週轉效率直接影響外貿運行的整體情況。以往進境空箱到港後需經報關單申報、審單、查驗、放行等環節,手續繁雜,平均耗時1.5天。

有了空箱管理系統,空箱到港前,系統可自動預訂艙單數據;卸船後,系統實時抽取空箱下達布控指令,港區即可將被布控的空箱運輸至待查驗區,避免翻箱、吊櫃作業,每櫃爲企業節省費用150元,縮短作業時間1天,未布控空箱可立即提離港區,實現到港零等待。

同時,爲確保無疏漏,福州海關對港區卡口的空箱通道在全國範圍率先配備空箱自動檢測儀,判定集裝箱是否爲空。未被布控的空箱出港時經檢測儀逐一自動檢測,記錄、反饋並預警檢測結果,改變以往逐個人工開箱驗視、視頻錄像的監管模式,爲企業節省開箱的人工成本。(記者 鄭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