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么看待康熙晚年朝政的腐败?康熙晚年的朝政的确是非常糟糕。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政治、经济,民生、文化、军事,贸易,外交等等。         康熙是清朝第二代帝王,他这一生是辉煌至极。这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多说了,很多朋友可能比小编更了解,我们就重点说说康熙晚年的大清。 康熙晚年的大清,有几个严重的问题,立储、怠政和边疆。首先是立储,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不是立储出了问题,康熙晚年不至于出现那么多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立储出了问题,就算康熙晚年懈怠,边疆危急。康熙朝也是能解决的,最差也不至于落的康熙死的时候,国库还有800万两白银。 立储、怠政和边疆问题,这三者其实是有关联的。         先说立储,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很多朋友都知道了。起因是康熙在立储的问题上的一连串失误。雍正先是属意二阿哥胤礽,并在其两岁的时候立他为皇太子,后来由于胤礽开始变得骄纵蛮横,并开始结党营私,培植自己的势力,被康熙发现。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康熙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正式宣布废除胤礽的太子身份,由此拉开了九龙夺嫡的序幕。 在这场为期十四年的争储斗争中,康熙二十四个儿子中的九个,是各展所能,奇招迭出,阴招不断。而康熙也是昏招迭出。刚才我们说了,康熙在1708年就已经废了胤礽的太子位,却在四十八年三月又恢复胤礽的太子位。 一个被废又立的太子能有什么威望,谁能服他,康熙好像没能明白这一点。结果,其他的皇子很正常的不再服胤礽,背后动作不断。 而再次被立为太子的胤礽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那也只能结党营私,赶紧培植自己的势力,以至于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         这个结果,康熙是要负有主要责任的。皇位继承人那可不是一家之主。你做老子的说不让二儿子管事了,过两天气消了,哎!还能继续让他管。 皇位继承人是要有威望的,所以这事康熙有主要责任。结果,剩下的几位皇子一看,这还有戏,赶紧继续整。然后,就捣鼓出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股势力掐的是不亦乐乎。 直到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康熙帝终于病故于畅春园,然后四爷党获胜,雍正即位。这康熙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可是由于这场历时十四年的夺位之争带来的后果,却让人触目惊心。 朝堂上的斗争从来都不是个人间的博弈。皇子们互相争斗,连带着他们的支持势力也是纷争不断。实际上,“九子夺嫡”之前,朝廷内部就是党派林立,互相倾轧。         九子夺嫡的序幕拉开,连同康熙在内的朝廷各大势力,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皇子间的斗争上,直接的结果就是政治环境受到巨大影响。 再加上康熙晚年中过风,处理政事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事需要依赖大臣的意见。早年的党争可以说是良性的,大家仅仅是政见不同。九子夺嫡之后,党争开始向恶性发展。 朝堂上的争斗直接影响到了政局的稳定,而民生军事等国家大事也都受到了巨大影响。所以这十四年的时间,整个朝廷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党争上,国家管理更加松散,朝野内外吏治败坏已经是常态。 大小官员贪污受贿之风盛行,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大肆贪污国库库银。再加上清政府一直在西北和噶尔丹部对峙,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这些就直接导致朝廷的国库空虚。康熙逝世的时候,朝廷国库存银仅剩八百余万两,这个摊子不是一般的烂啊! “九子夺嫡”对民生带来的影响更加巨大。事实上,康熙晚年的百姓境况早已大不如前。由于朝堂上的斗争加剧,使得更多的官员将注意力放到党争上。 这样一来,各党派更加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官员们晋身的依据,早已不是出色的政绩了。而是互相倾轧,相互争斗,攀附皇子,谁还会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而当时的康熙已经年老体衰,党争已经消耗掉他的全部精力。对于朝堂出现的不正之风已经无力改变,对于贪官污吏根本就无暇也没有精力处置。 直接导致官吏贪污舞弊,各种歪风邪气蔓延,民生境况自然大幅度的低落。那段时候里,朝廷各地闹灾荒,国库里甚至都拿不出赈灾的银子,可见情况严重到了什么地步! 再说说军事方面,“九子夺嫡”对军事上的影响也是要命的。比如康熙六十年,清政府在西北和漠西蒙古交战,康熙派皇十四子胤禵 坐镇西宁,后方的补给偏偏是雍正的手下年羹尧。 这乐子就大了,您说这年羹尧会好好配合吗?结果胤禵缺粮少饷是家常便饭了,这么闹下去,军队再多也没用啊。不过,这年羹尧正是康熙派去的,康熙的这个决定很值得品味。 搞不好,这时康熙已经决定放弃胤禵做继承人了,所以才派年羹尧去牵制胤禵。免得康熙死后,给老四登基造成影响。而事实上,年羹尧也确实摆平了胤禵。 另外,康熙晚年对文化方面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文字狱”这种残酷的迫害方式,也被康熙拿来打击江南的文人学者。 你比如康熙五十年发生的,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 而这件文字狱的诱因,仅仅是戴名世在《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其中使用了前明永历年号。结果就造成了戴名世被凌迟处死,其家族成员男性十六岁以上,全部斩首;十五岁以下的男子,以及母妇妻妾姊妹等等,全部发配给功臣家做奴隶,财产入官。 那康熙搞这个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清政府不允许民间学者妄自修史,只有朝廷能对历史进行评价修录。朝廷掌握着话语权和对历史事件的最终解释权。         还有,康熙在收复台湾后,曾经一度开放海禁,但这项政策并没有持续下去,后来海禁政策持续了整个清朝历史 。 康熙这么做,就是为防止汉人与西方接触,这是康熙实行闭关锁国政治的根本原因。另外是他的小农思想作怪,一直怕中国的粮食被卖到南洋,所以对南洋和西洋的贸易实行了严厉的打击。

而就是由于他和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直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甚至被西方列强欺辱了很多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