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这个下联对上“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这个上联,可谓是绝对。而这幅上联,巧妙地将此次事变和金庸笔下的人物连起来,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文学流派中,对联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也称之为春联,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早已融入了国人的生活。
今天,笔者讲述的话题就是一个关于对联的。许多人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剧,可以说,金庸堪称一位空前绝后的武侠大师。在其笔下,塑造了成千上万个著名人物,其中很多人物都是深入人心。诸如:丐帮乔峰、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明教张无忌等等。这些人物,在金庸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

金庸一生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巨作,为了方便记忆,金庸大师亲自将书中的名字串成一副对联,这便是享誉已久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另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剑》,十五部作品洋洋洒洒几千万字,奠定了其在江湖的地位。
自然谈到了对联,本文主旨就来说说金庸笔下人物合成的一个对联。其上联堪称绝对,很多人思索许久后也没有给出一个意境匹配的下联,那么这幅上联是什么呢?

上联是: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
可能大家第一眼看去,觉得这个上联实在是平淡无奇,谈不上什么一绝,但是细看的花,便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事件。事变的主角是东北军主帅张学良和西本军杨虎城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在陕西对蒋介石发动的一次爱国事变。

那么,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位将军,和上联中的张无忌、杨不悔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大家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便会发现其中端倪。在此次的西安事变中,为达到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学良将军“无忌”于南京方面的压力,毅然选择决定停止内战,调转枪头决定抗日;而杨虎城将军虽然在事变后遭到清算最终被囚禁,但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他也“不悔”这次事变。所以说,二人的行为可概括为张“无忌”、杨“不悔”。而这幅上联,巧妙地将此次事变和金庸笔下的人物连起来,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

这个上联一经写出,便让许多人绞尽脑汁在思索下联。终于,有一个铁杆金庸迷给出了下联,且往下看!
下联是: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
乍一看,很多认为安史之乱和郭破虏,李莫愁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且二者咋时间上和人物上也没有任何交集。但请仔细想一想,便会发现这个下联实在是高明之志。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唐明皇时期,由镇守边疆的地方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明思发动的一次政变,其目的就是起兵欲抢夺大唐江山。由于叛变来得太突然,唐明皇前期准备不足,才使得唐军一败再败,自己也被逼撤退到了蜀地。

后来,为了剿灭叛军,唐明皇启用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位大将率兵平叛,在历经数载后终于击溃叛军。而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就应了郭破虏、李莫愁这两个人物。其意思是,郭子仪击溃了胡人安禄山的叛军,让李唐王朝不要忧愁,这便是郭“破虏”,李“莫愁”。
“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这个下联对上“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这个上联,可谓是绝对。无论是人物事件,还是其所表达的寓意都是对仗工整,至今没有再能比这个下联更为合适的对子了。所以说,“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堪称一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