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其中,强大的晋国最终被分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国家,这促使战国七雄的格局逐渐形成。彼时,战国七雄指的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这七个国家。在战国七雄的时代结束后,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或者地方诸侯经常使用战国七雄的国号,比如曹魏、北齐、前秦等。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的国号则几乎没有再使用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后世王朝之所以采用之前某个朝代或者国家的国号,主要就是以下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借助于前朝的国号,让自己建立的势力或者朝代可以名正言顺,比如东汉和蜀汉的国号都是“汉”,也即都是借此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地理位置和之前的某个朝代或者国家一致,比如曹操、曹丕建立的魏国,其核心区域就和战国时期的魏国比较一致,再比如前秦、后秦等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就比较接近于战国七雄中的秦国。

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哪一个朝代的名号比较响亮,号召力比较强,就采用哪一个国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和唐朝的国号就经常采用,这也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国号名气大。至于战国七雄来说,秦国、赵国、魏国、齐国、楚国等大国的国号,也经常被后世的割据势力用作国号。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因为在综合实力上不如其他几个诸侯国,也即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名号也不够响亮。所以,后世的朝代和国家,自然也不愿意采用“韩”来作为国号。

同时,就地理位置来说,对于战国时期的韩国,其疆域主要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带,韩国在位置上处在魏国、赵国、齐国、秦国、楚国等强国的夹击下。换而言之,四战之地的韩国,注定难以强大。由此,对于历史上的王朝和割据势力来说,也很少会将都城设立在战国七雄时韩国的疆域内,而是更愿意选在在魏国、赵国、秦国、齐国、楚国等强国所在的区域定都。所以,对于这些后世的王朝或者国家,比如前秦、曹魏、北魏、后赵、西楚、北齐、北燕等,都不会选择韩国作为自己的国号。

最后,另外,韩国不仅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也是最先被秦国消灭的。公元前230年,秦国正式消灭韩国,促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诸侯国。由此,对于后世的王朝和国家来说,自然不愿意以韩国作为国号了,毕竟谁也不想最先被灭亡。并且,在历史上,很多王朝和国家的国号,是来自于之前的封爵,比如曹操、曹丕之前曾被封为魏王,司马炎之前是晋王,李渊之前是唐国公,所以这些人建立的朝代和国家分别是魏国、晋朝、唐朝。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有不少人被朝廷封为“韩国公”,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建立朝代或者割据势力,自然也就没有以“韩”命名的国号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获取更多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