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信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普及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效燃料。虽然信息和通信技术已成为改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人们对数字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存在着差异,数字化不平等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重要问题。

  在信息时代,数字化不平等作为一种新现象,将拉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距。过去十年中,中国见证了飞速的信息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然而,数字化不平等作为社会不平等的一个重要组成,也逐渐显现出来。统计表明,我国在2010年到2015年间的省级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反映出了较明显的不平等。信息和通信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相对而言,西部各省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水平很低。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慢慢改进。201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用户数达到6.95亿人。不难想象,数字化水平的落后将会对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的开发是为了评估中国各省的信息化水平,相关内容也参考了2016年信息社会报告(国际电联,2016年)和中国信息化发展年度报告(工信部,2016)。该分析体系包含了10项指标(即互联网普及率、国际互联网带宽、移动宽带普及率、计算机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电子商务比例、电子政务比例、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学率和专利申请率),这涉及到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三个维度(即访问、使用和收益)。所有指标在经过校正后,被设以相同的权重以计算IDI指数。

  在这张图中,(a)和(b)分别显示了2010年和2015年中国的省级IDI值。两张图中数据均表现出很高的区域性差异。ICT水平最高的地区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如果我们根据IDI值来调整各区域的大小,那么北京、天津和上海的规模将远远超出实际土地面积。相反,西部省份的ICT水平非常之低。

  尽管从视觉角度讲,两个年份中各地区数据整体空间格局变化不大,但IDI值的变异系数已经从0.30降至0.18,这说明我国的数字化不平等现象正在减弱。其原因可能在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扩张,以及中西部地区为实现更能被人们接受的费用,而在ICT接入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比如,四川政府就推行了有效政策,鼓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公共和私人在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投资。因此,四川的IDI值从2010年的43.77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74.93。显然,数字化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密切相关。在图(c)和(d)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对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空间分布与IDI情况非常相似。不过,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差距从某种角度看已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人均GDP的变异系数亦从0.51下降到0.43。

  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获取率相对较低;反过来,由于ICT接入较少,较贫困的地区无法充分参与日益数字化的经济和交流活动。如果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势必也会进一步拉开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与信息通信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通过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经济与数字化水平不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将能够制定更有效的策略,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促进全民的共同繁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