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此前高陽科技公告,隨行付主要業務包括支付交易處理、小額貸款及供應鏈融資等業務。高陽科技主營業務包括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信息安全芯片及解決方案、平臺運營解決方案、金融解決方案、電能計量產品及解決方案等五個部門,其中,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部門的僱員最多,達到1057人,佔總員工人數的37%。

原標題:隨行付2019年淨利同比增75%多次遭央行處罰累計千萬,旗下小貸平臺“還到”大量被訴爆通訊錄侵犯隱私

新金融 李覽青

近日,隨行付股東港股上市公司高陽科技(00818.HK)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同時也披露了其控股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隨行付的財務數據。

2019年,高陽科技實現收入55.76億港元,同比增加20%,實現毛利1.32億港元,同比增加5%,年內溢利爲6.83億港元,同比增加102%。

高陽科技主營業務包括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信息安全芯片及解決方案、平臺運營解決方案、金融解決方案、電能計量產品及解決方案等五個部門,其中,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部門的僱員最多,達到1057人,佔總員工人數的37%。

高陽科技主要通過VBill(Cayman)開展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業務分部。據悉,隨行付(香港)爲VBill(Cayman)全資控股的孫公司,隨行付(香港)全資子公司WFOE爲中國大陸境內通過VIE架構控制重慶結行移動商務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結行”)。重慶結行成立於2002年,主要從事平臺運營解決方案業務,目前持有隨行付支付有限公司(下稱“隨行付”)80.04%股份,爲第一大股東。

也即是說,高陽科技的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主要通過隨行付展開。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高陽科技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業務分部實現的營業額爲46.73億港元,同比增加25%,經營溢利爲6.96億港元,同比增加75%。高陽科技表示,截至2019年末,隨行付活躍國內商戶數超過350萬戶,年累計交易規模超過17600億元人民幣,處理的交易超過9億筆。但高陽科技並未在年報中披露隨行付及其控股的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相關數據。

央行信息顯示,隨行付於2012年6月27日獲得全國範圍內銀行卡收單業務的支付牌照,在2013年7月6日新增了全國範圍內的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業務,但在2017年6月牌照獲批續展的同時,被責令停止吉林、遼寧(含大連)、浙江(含寧波)、福建、黑龍江等五個省的銀行卡收單業務。

事實上,早在2014年9月10日,隨行付就因“未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交易監測不到位、風險事件處置不力”被要求全國範圍內停止接入新商戶、撤離上述五省的業務。

此外,隨行付及其分公司在近年來屢屢被罰。2019年全年,隨行付先後兩次因違反反洗錢規定被罰,還曾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被處以罰款,三次罰款均爲百萬元以上大額罰單,2019年隨行付合計被罰935萬元。

據此前高陽科技公告,隨行付主要業務包括支付交易處理、小額貸款及供應鏈融資等業務。高陽科技在年報中提到,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分類項下的小額貸款業務應收賬款減值虧損4410萬港元。

隨行付的小額貸款業務主要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南昌隨行付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隨行付小貸”)展開,隨行付小貸運營信用卡代償平臺“還到”。

目前各大投訴平臺上,用戶對於還到的投訴集中於收取高額服務費、爆通訊錄等問題。

以一則投訴信息爲例,用戶在2019年8月23日借款7500元,分12期償還共需還款約10210元,按此計算實際綜合年化利率約爲36.14%,剛好觸及規定的36%利率紅線。在該案例中,賬單中的“服務費一欄由平臺收取,僅第一個月還款的990.62元中,就有315.75元爲服務費,儘管此後每個月用戶支付的服務費都隨還款減少,但每期還款中約有25%左右的金額是支付給“還到”平臺的服務費。

對於利率畸高的投訴,還到回覆表示其願爲投訴人提供年化利率不超過36%的還款方案,該年化利率的計算方式將採取IRR計算。

而針對投訴人提到的爆通訊錄、侵犯隱私等問題,藍鯨財經下載“還到”APP後發現,在使用APP前必須同意其隱私權政策,疑強制要求獲取通訊錄讀取權限。

該項政策提到,如要使用還到平臺上的借款服務,用戶需授權還到收集身份資料和交易信息、收集短信記錄、位置信息、獲取通訊錄讀取權限、採集APP安裝列表等。值得關注的是,儘管還到表示用戶可以在手機設備設置中關閉位置信息及通訊錄信息的授權,在關閉後平臺也不會繼續收集該兩項信息,但無法確保用戶能通過風險篩查。該隱私政策最新更新的時間爲2020年4月。

另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在2018年10月11日分宜縣工信局對隨行付小貸的檢查中,發現公司暫不存在違反”四嚴禁、四不準”、違規開展“首付貸”、“校園貸”,違規對外融資及其他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但公司借貸業務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隨行付支付結算,而非銀行賬戶轉賬結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