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地藏經科注》學習(6)

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學習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這一段經文是本經的發起序。本經一共十三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沒有說序品,它這個題是《忉利天宮品》,實際上這一品是本經的序分。序分裏面意思非常的周圓,前面六種成就,這是“證信序”;從這段經文以下,是本經的“發起序”。發起序裏面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含攝著有“教、理、行、果”,科注裏頭這一段是“果因集贊”。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要知道怎樣去學習,佛說法先把果報展示出來給大家看,依着這個果報生起信心。然後再給你解釋果報怎麼形成,再給你說因,你就很認真去聽,你很想知道它。這個是說法的善巧方便,我們要懂得。所以說“果因”,他不說“因果”。

一開頭展示什麼?教你看看參加大會這些人物,這是“果”。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動這麼多人來參加集會。佛在講經之前現瑞,現種種光明,這個瑞相是“理”。文殊菩薩見到這個現象生起疑惑,這是表“行”。世尊跟菩薩這一問一答,文殊問,世尊給他解答,這是“教”。所以在序文裏面我們看到是教、理、行、果,這個集會是果報。就像《華嚴經》一開端在沒講經之前,先說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果報擺出來讓你看。

這個地方呈現不可思議,我們在哪一部經裏面看到過這樣的經文?『爾時』,佛升忉利天宮爲母親說法的時候。『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我們在什麼經上看到佛講經一切諸佛都來聽經?沒見過。這個場面還得了!《華嚴經》也沒有這個場面,《無量壽經》也沒有這個場面,無比的希有!不能含糊籠統就這麼看過。通常我們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那是諸佛化現爲聲聞、緣覺、菩薩來幫助佛弘化;這個地方不是的,諸佛,佛身來的。釋迦牟尼佛今天講《地藏菩薩本願經》,一切諸佛都參加來聽講,人數是“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這個“大菩薩摩訶薩”是諸佛帶來的,是跟着佛一起,隨從佛而來的。諸佛不可說不可說,那菩薩數量更多了,『皆來集會』。這段經文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看過,要仔細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謂講經三百餘會,沒有一會有這麼殊勝。這是參加集會的人,是“果”,這經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們爲什麼來?沒有一尊佛不報母恩,今天釋迦牟尼佛不是講別的法,是講地藏法。說明一切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這是根本。地藏表什麼?表“孝親尊師”。所以說孝親尊師之法,一切諸佛一定自己要來參加,諸佛來當影響衆。忉利天王在這一會當中作功德主,他福報可修大了;請佛到忉利天講《地藏經》,這個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到齊,一尊不漏,無比的希有因緣!來做什麼?提倡孝道。跟佛一見面,就讚歎釋迦牟尼佛,讚歎此意也是圓滿到極處。

【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衆生。知苦樂法。】

這個話不容易說出來,若不是諸佛如來親口說宣,菩薩都說不出來。爲什麼?他不入這個境界,他怎麼說得出來!釋迦牟尼佛出現是什麼時代?『五濁惡世』。到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可以說“五濁惡世”,幾乎是最愚昧無知的凡夫都已經能感觸得到。在從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濁惡世這種現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覺得到,一般人感覺不到;世間不錯,很好,我生活得很快樂;他沒有感覺得濁惡,“濁”是污染。半個世紀以前,我們沒有聽說哪裏有什麼環保,換句話說,環境的污染還能忍受。等到提出環境保護,換句話說,環境污染已經令人感到難受,全世界每一個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換句話說,這個濁惡到了相當嚴重的狀態,纔會有這個名詞出現。

“五”是五大類,五大類的嚴重污染,佛經裏面稱之爲“五濁惡世”。五濁,第一個是“劫濁”,“劫”是講時間,我們現在講年頭不對了,是從時節因緣上說的。實在講,時間哪有什麼染污!這是一個嚴重染污的時代,就是這個意思。而實在說染污的時代是後面四種污染。“見濁”,見是見解,思想、見解錯誤了,佛家講邪知邪見,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看錯了,就是見解上的污染。其次講“煩惱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思想上的污染。這兩個合起來就是所謂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這個東西嚴重!由於心理、精神上的污染,必然會連到生理跟我們生活環境的污染,那叫“衆生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生活環境的污染。今天地球生態失去平衡,氣候反常,災難頻多,都是屬於衆生濁。“命濁”,用我們現代話來說,是生理的污染。五濁用現在的話大家好懂,前面兩種見解的污染、思想的污染,合起來就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衆生濁是生活環境的污染;命濁是生理的污染,這叫“濁”。

“惡”是“十惡”,一切衆生不幹好事。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語”,就是不講實話欺騙別人;“兩舌”,就是挑撥是非;“惡口”就是說話粗魯;“綺語”就是花言巧語欺騙衆生,造這個口業;意業,心裏面存着是什麼?“貪、瞋、癡、慢”,搞這個,這叫惡。濁、惡,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麼一個時代。

『現』是示現,示現不可思議的大智慧。這一句就是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做出一個樣子給衆生看,什麼樣子?大智慧的樣子。我們現在講“作師作範”,爲社會大衆的表率、爲社會大衆的模範、榜樣。在五濁惡世裏面他能夠這樣的示現,一切諸佛都讚歎,讚歎佛在惡世爲這些苦難衆生做好榜樣、做個好樣子。

『神通之力』,這四個字是講他表現在外面的,『不可思議大智慧』是裏面。表現在外面,就是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衆生,說出他的能力之強。“通”是通達,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世間一切事物道理、因果、現象、變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叫“神通”。神就是神奇莫測,超過我們凡人的知識。這個神通不是講孫悟空七十二變,不是這個意思,那你完全解錯了。佛樣樣都通達,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社會上種種疑難雜症,佛沒有一樣不曉得,他有能力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困難。

『調伏剛強衆生』。維摩居士曾經說:“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剛強”是性格剛強,堅固的執着,對於佛所講的教誨很難接受。這個在現實社會里面我們看到了,排斥佛法,障礙佛法的教學,顯示剛強。他自己不肯去研究佛法,佛法到底是什麼?他也不知道;扣上一個迷信、消極、落伍,就把它丟在一邊。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寶,真正能夠解決五濁惡世的問題。

末後這四個字了不起,『知苦樂法』,這四個字不容易說出來。衆生苦,爲什麼苦?衆生希求樂,爲什麼得不到樂?全世界的人,哪一個人不在受苦!誰不希求快樂!苦從哪裏來?樂從哪裏來?沒人知道。怎樣我們才能夠離苦?怎樣才能夠得樂?這些理論與方法也沒有人知道。釋迦牟尼佛知道,釋迦牟尼佛在經教裏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我們想離開苦得到樂,大乘經典是最好的指引,指導我們、引導我們,佛法教學的目標就是教我們離苦得樂。諸佛對釋迦牟尼佛的讚歎,也是把“果”放在前面,引起人注意。這兩段經文,如果心地清淨、感觸靈敏,看到這兩段經文,沒有不寒毛直豎,無比的希有!什麼人開法會的時候能教一切諸佛如來都來聽,什麼人能夠見到諸佛如來得到如此不思議的讚歎。諸佛讚歎釋迦,就是諸佛互相讚歎,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佛佛道同。換句話說,只有諸佛如來他才肯到五濁惡世去示現,這正是地藏菩薩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是最苦。這些苦難衆生,我不去幫助他,誰去幫助他!愈是苦難的地方,佛菩薩的悲心愈偏重,愈要到這個地方去教導、去幫助大家。只要這些苦難衆生肯接受,佛菩薩就來了;不肯接受,佛菩薩想幫助也沒法子。能信、能解、能學,佛菩薩一定出現在這個世間。

六道三途的苦樂法唯有佛知道得透徹、知道得徹底、知道得究竟,所以佛有能力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這兩段經文決定不能夠疏忽,這是諸佛如來異口同音所宣的無上的妙法。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作,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世間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的總綱領。佛出現在世間幹什麼?就爲這個。

文據:

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

聖一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