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百餘年,日本著名作家尾崎紅葉的未完成小說《金色夜叉》仍然持續被閱讀和學界所關注。本文梳理了《金色夜叉》連載過程中文本分析以外的諸多因素,認爲除了以往研究中主張故事情節虛構的趣味性是該小說迄今依舊長銷不衰的重要原因外,明治時期出版業的勃興與《讀賣新聞》對通俗小說的成功運作,以及尾崎紅葉文學的小說題材其本身的話題性同樣是推進《金色夜叉》經典化的重要助力。

關鍵詞:尾崎紅葉;《金色夜叉》;未完作;受容

20137月,魏丹寧的改譯本《金色夜叉》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發行。時隔一年的20148月底,同一出版公司又推出精裝本,封面標榜“日本銷量第一的小說,享譽西方的愛情教科書”[1]。這是《金色夜叉》繼上個世紀80年代金福(即翻譯家吳元坎)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又掀起的新一輪尾崎紅葉作品的閱讀熱潮。與《金色夜叉》在中國的熱銷互爲觀照的是,在該作品在誕生地的日本文壇,無論是作品其本身還是作家尾崎紅葉(18671903)都毋庸置疑是一個矚目又重要的存在。日本學者加藤週一著作《日本文學史序說》一書中,認爲“在他(尾崎紅葉)的作品裏,獲得最大的成功的就是連載於《讀賣新聞》的《金色夜叉》,描寫少年(貫一)和少女(阿宮)的相戀,少女後來同有錢人結婚,絕望了的少年後來成爲高利貸者,要對金錢萬能的社會復仇的故事。”[2]在加藤氏看來,作爲尾崎紅葉的最大代表作的《金色夜叉》利用小說曲折唯美的戀愛故事情節,成功詮釋了明治社會所傳承的傳統審美意識。本文梳理了《金色夜叉》連載過程中文本分析以外的諸多因素,認爲除了以往研究中主張故事情節虛構的趣味性是該小說迄今依舊長銷不衰的重要原因外,明治時期出版業的勃興與《讀賣新聞》對通俗小說的成功運作,以及尾崎紅葉文學的小說題材其本身的話題性同樣都是推進《金色夜叉》迅速經典化的重要助力。

尾崎紅葉出生於明治維新到來的前一年的1867年底,早在中學生時代就染指文學寫作,15歲開始發表漢詩,18歲領銜創辦文學刊物,並創作了第一部小說《江戶土產滑稽貝屏風》(18851886),描述了三個流浪漢闖蕩江湖的荒唐不羈的見聞。隨即尾崎紅葉的才華得到了日本大評論家坪內逍遙(18591935)的賞識,不久憑藉描寫爲同一個武士而選擇遁入空門的兩個女性悲戀的《二個尼姑的色情懺悔》(1889)一舉登上文壇。然而在文壇上聲名大噪的尾崎紅葉很快就從國立東京帝國大學退學,放棄了被看好的光明前途,毅然選擇做報刊連載小說家。之後的數年中,成爲《讀賣新聞》報紙副刊的負責人的尾崎紅葉在日本明治中期文壇上率領硯友社同人縱橫帷幄、雄踞一方,集體沐浴着來自讀者的追捧。

《金色夜叉》的發表便始自尾崎紅葉創作的晚期階段,最早於189711日開始在《讀賣新聞》連載,到1903年尾崎紅葉因沉痾不治而謝世停載,前後經歷了5年多時間。《金色夜叉》的女主人公阿宮是一位絕色的美女子,與寄宿在家裏的青年間貫一青梅竹馬,有了婚約。新年之際,歌留多紙牌大會上戴着碩大的金剛石鑽戒的富豪富山唯繼的財氣攫住了阿宮的豔羨。不顧間貫一的苦苦哀求,阿宮在熱海側畔表明愛意他屬,毅然嫁給了富山。遭到拋棄的間貫一憤然離家出走。五年後二人重逢,間貫一已經成爲一名殘忍無情的高利貸收債人,而阿宮因爲產子夭折,不堪精神上的寂寞,與富山建立在金錢上的婚姻也面臨着土崩瓦解。與此同時,阿宮開始懷念起來昔日與間貫一的戀情,對自己過去違背戀人的舉動自責不已,同時還寄望有朝一日二人複合,回到從前的歡愉時光。面對來自阿宮的懺悔,間貫一經歷了憎恨、厭惡到同情、理解的蛻變。就在小說連載到間貫一是否要重新接受來自阿宮感情的的時候,罹患胃癌的尾崎紅葉突然病情惡化。隨着不久尾崎紅葉的病逝,《金色夜叉》最終停筆在間貫一面對來自阿宮的懺悔信件即將要作出抉擇的那一瞬間。

沒有結局的《金色夜叉》吊足了明治時代讀者的胃口。據說還在連載期間,就有很多人每天清晨一大早就翹首等待當天《讀賣新聞》的到來。如果看到有《金色夜叉》的最新連載,讀者便津津樂道,接下來期待第二天的繼續連載。如果當天的副刊停載,讀者們便向報社提出抗議。《讀賣新聞八十年史》中就記載,有很多讀者不斷致信給當時的社長本野盛亨,催促加快小說的進度。不瞭解文學創作的本野盛亨認爲文學寫作就是車間產品的不斷生產,便批評陷入瓶頸的尾崎紅葉是消極怠工,坊間也多有傳說二人自此關係不睦。[3]這爲後來尾崎紅葉決議帶領硯友社的同人集體離開《讀賣新聞》埋下了伏筆。

當然,《讀賣新聞》對於推動《金色夜叉》成功刊發功不可沒。《讀賣新聞》創刊於1874112日,明治政府創建的第七個年頭。當時只有兩個版面,發行份數200份,寓意是“一邊讀一邊售賣”,還只是一份名不見經傳的街頭小報。當時明治出版業方興未艾,各類出版物魚目混雜,《讀賣新聞》迅速調整編寫方針,將讀者對象定位爲普通城市讀者。爲此,他們在當時還大行其道的漢字上標註上日語讀法,刊登通俗小說,不到10年時間就躍居爲當時的主流報媒行列。到了1889年,尾崎紅葉在日本文壇的聲名鵲起,經坪內逍遙舉薦,在當時的通俗小說作家高田半峯的引薦下,尾崎紅葉和好友幸田露伴成爲《讀賣新聞》副刊欄目的專欄作家。

在讀賣新聞網站主頁的報社歷史介紹中,第二件大事記就是189711日開始連載《金色夜叉》一作[4],由此可見作品之於刊物的重要意義。《金色夜叉》一俟發表,引發讀者的熱捧,很多讀者紛紛寫信給報社詢問和催促故事的情節。1898年,在報社編輯上司小劍的提議下,不定期開設讀者投稿欄目,讓讀者競猜小說接下來的情節進展。讀者的來信投稿十分豐富,包含了對男主人公貫一的同情或者對女主人公阿宮的憎惡、對小說閱讀後的感受、對作家文風的評價,另外還包括對作品插圖、關心作家、催促進度等方面,甚至有讀者等不及尾崎紅葉的寫作進度,報紙還刊登了讀者的續寫《金色夜叉》情節。[5]讀者的參與增加了《金色夜叉》的受容範圍的同時,無疑卻加大了尾崎紅葉接下來創作的難度,讀者猜中了尾崎紅葉的構思的情況下,作家就不得不重新構思,目的是讓讀者的猜想落空並刺激讀者進一步參與進來,這也使得尾崎紅葉的寫作進度更加緩慢。

到了18994月初,尾崎紅葉在《讀賣新聞》發表聲明稱病將停止《金色夜叉》的連載和寫作。《讀賣新聞》也一度停髮尾崎紅葉的稿酬,雙方關係交惡。直到新主編走馬上任後,《金色夜叉》才斷斷續續重新開始發表。

四年後,當《金色夜叉》正連載到男女主人公決定是要複合還是分道揚鑣的關鍵時刻,尾崎紅葉因病辭世。可以說尾崎紅葉的突然病死,極大地促進了《金色夜叉》的話題性。小說未完的結局,爲明治的讀者留下了無法解決的巨大懸念,也爲後來的日本文學史留下了豐富的遐想。19054月,尾崎紅葉的得意門生小慄風葉接受春陽堂的委託,創作出版了粗線條的續集《金色夜叉腳本》,與尾崎紅葉未完本《金色夜叉》一同發行,以作對大文豪的懷念和對讀者殷切期待的回饋。1909年,小慄風葉再度操筆創作了劇本版《金色夜叉》,將這部作品搬上舞臺,數演不衰。1911年,大學館出版了筱原嶺葉的《新金色夜叉》,隨後新潮社編輯佐藤義亮又委託小慄風葉寫了《終編金色夜叉》。雖然小慄風葉深諳師尊創作精髓,第三次操刀還刻意模仿了尾崎紅葉的文體,但是明治的讀者並不完全買賬。但是由於筱原嶺葉也是尾崎紅葉的門生,尤其是前者小慄風葉還數次與尾崎紅葉聯合署名發表了數部作品,其在文學成就上還與久負盛名的泉鏡花、德田秋聲、柳川春葉並列爲尾崎紅葉門生中的四大天王。在第三次著書出版的時候,小慄風葉又奪人眼球地拿出了尾崎紅葉親筆所寫的草稿《故紅葉山人腹案覺書》,讀者在無限驚喜的同時也不得不認爲,只有作爲續作作的小慄風葉最能夠知曉《金色夜叉》的結局。小慄風葉的續書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當時讀者的熱烈歡迎。

到這裏有必要簡述下《故紅葉山人腹案覺書》中尾崎紅葉尚未來得及寫到的內容:因爲得不到間貫一原諒的阿宮最後發瘋,隨後被新娶藝妓爲妾的富山唯繼所拋棄。悄然發生變化的間貫一幫助朋友償還高利貸欠賬,並打算將阿宮接回自己家。間貫一對自己從事高利貸的行爲進行懺悔,心中開始真正寬恕了阿宮昔日的背叛。就在間貫一接發瘋的阿宮回家的途中,遇到了昔日追求過自己的高利貸女滿枝[6]

小慄風葉的《終編金色夜叉》貌似代替其恩師尾崎紅葉對未完之作的結局進行了了斷,也收穫了一部分讀者的認可,但是以他的筆力,還是仍然無法還原《金色夜叉》那嫺熟生動的敘事手法和絲絲入扣的憂傷之美,而小說故事情節的結局也並未因此停止讀者對於《金色夜叉》未完結局的猜想。實際上,在《金色夜叉》的寫作中,因爲歷時較長,又在報刊上連載,接受讀者的品讀,如前述,尾崎紅葉的實際寫作也沒用完全按照《故紅葉山人腹案覺書》的架構,甚至多次刻意與讀者猜中的情節背道而馳,以吸引關注,這樣就使得《金色夜叉》的結局就有了更多方面的可能性。另外小慄風葉的文筆也遠遠不如其老師尾崎紅葉,這種差異性無疑更加招惹起明治讀者對昔日尾崎紅葉文風的懷念與眷戀。

與此同時,作家們對未完的《金色夜叉》的續寫仍在繼續,例如有長田幹彥的《續金色夜叉》(1918)和《金色夜叉終篇上卷》(1920),甚至被認爲是間貫一的原型人物的明治作家嚴谷小波也寫作出了《金色夜叉的真相》(1927)。以上無疑看作是後人通過續寫向尾崎紅葉的傑作《金色夜叉》的致敬,但不能不遺憾的是這些作品終究被日本文學史向前發展過程中掀起來的滾滾塵埃所掩埋。

毋庸置疑,《金色夜叉》爲未完而完的結局仍然是迄今百餘年日本讀者乃至是日本近代文學史無法割捨的遺憾。到了當代,依然有一些學者在文學研究中進行着各種推測,但是沒有一個說法能得到大家毫無異議的認可,尾崎紅葉的獨自性和不可替代性由此可見一斑。

明治時代是日本從近世轉入近代的新階段。面對西方文明的洪流,明治新政府更是身先力行,例如建立與西方人交往的各種場合,倡導鹿鳴館外交政策,以求全面獲得歐化。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獲得較高評價的作家二葉亭四迷、森鷗外、北村透谷、夏目漱石等同時代文豪也紛紛將筆觸對準歐化題材,描寫了時代轉換期明治人的苦惱與彷徨的心靈成長,從而獲得矚目的文譽。而被北村透谷斥責爲“反逆當今歐化主義潮流的文人”的尾崎紅葉卻在通過寫完《多情多恨》、嚮明治文壇展示出自己非常現代口語化的寫作技巧之後,匪夷所思地違背“言文一致”文體滾滾向前的大浪潮,反而用雅俗折衷的古文體寫作出明顯具有異質性的《金色夜叉》,通過自己的視角勾勒出明治時期青年人對愛情的認識過程和自我成長中的各種陣痛。

《金色夜叉》獲得廣大讀者的熱捧的同時卻遭到了文學批評家們的撻伐,到了1970年代尾崎紅葉開始獲得文學研究重視的時期,北村透谷的論調仍被繼續沿用。衆所周知的文學批評家加藤週一(19192008)在《日本文學史序說》(下)中就指摘《金色夜叉》繼承了近世江戶(今東京)、大阪町人階層的文化遺產,“沒有新的美學和人生觀”[7]。加藤週一無疑是站在以西方近代文學爲標尺的文學史觀立場上評述《金色夜叉》所獨具的傳統味道,但是這也正是體現了尾崎紅葉文學與同時代作家所不同的獨我風貌,這大概就是《金色夜叉》百餘年來在讀者中從來不會受到冷落的一個重要緣故吧!

時至今日,《金色夜叉》被數次改編成演劇、話劇、電影、漫畫等各種文藝形式,在被反覆演繹的同時也被賦予了各種解讀向度和全新的生命力。與此同時,《金色夜叉》走出國門,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相繼得到出版,擁有了日語讀者以外更寬泛的讀者羣體。

最後,有必要提起《金色夜叉》在中國的受容情況:1983年《金色夜叉》(金福·上海譯文出版社)中文翻譯本在中國大陸首度出版,一年內加印數次,幾度洛陽紙貴,隨後引起了中國學術界爲期20餘年的尾崎紅葉研究的第一個高潮[8]1984年底,上海戲劇學院爲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還精心編排了舞臺劇《金色夜叉》,到了198510月,大連電視臺製作的電視劇《金色夜叉》公映,同時《金色夜叉》的電視劇本和舞臺劇本也在刊物上公開發表,頗得關注[9]。文學是時代發展的折射和晴雨表。1980年代《金色夜叉》的流行和當時中國社會開放初期的社會現實有着莫大關聯,而近五、六年《金色夜叉》新老譯本的同時重印和重譯出版,除了說明間貫一與阿宮的愛情逐漸獲得繼續經典化的同時,更是充分展示了尾崎紅葉作品在經歷了百餘年的世紀之旅,在超越國界後仍不失其魅力之所在。

【參考文獻】

[1]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M].魏丹寧譯.北京聯合出版社.20131.

[2] 加藤週一.日本文學史序說[M].葉渭渠,唐月梅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308.

[3] 讀賣新聞社編.讀賣新聞八十年史[M].讀賣新聞社.1955102-103.

[4] 讀賣新聞社網站:.

[5] 關肇.新聞小說的時代[M].新曜社.200754-55.

[6] 尾崎紅葉.紅葉全集9[M].巖波書店.1994271-273.

[7] 加藤週一.日本文學史序說[M].葉渭渠,唐月梅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308-309.

[8]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M].金福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

[9] 趙海濤.尾崎紅葉文學在中國的譯介與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20131):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