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之名众所周知,其实它是多种血脂代谢异常状态的一个统称。

简单来说,血脂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液里这两种成分的水平升高,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脂(或者叫高脂血症)。其中,胆固醇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导致冠心病、中风等,危害更大;而甘油三酯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胆固醇增高更需要警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预防高血脂或降脂,对它不能缺乏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高血脂的几个小知识——

高血脂是胖人的专利吗?

提到高血脂病人,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一个胖子的形象。其实不然。肥胖与高血脂常常如影随形,这其实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但瘦人同样可能发生血脂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比如有一种遗传性疾病叫家族性高脂血症,由于存在先天性基因缺陷,血脂不能正常代谢。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哪怕体形苗条,血脂也异常地高。

他汀类降脂药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吗?

绝大多数病人是需要的。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目前只能靠药物控制,无法根治。如果停药,多数病人的胆固醇水平在1~2周后又回升到治疗前水平。而降胆固醇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只有胆固醇达标,才能有效减少冠心病、中风以及死亡的概率。他汀类药物只有长期、足量服用,使血胆固醇长期达标,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特别指出,下列这些病人应该格外重视坚持服药,使血脂达标:

●已有冠心病、中风的病人;

●装了心脏支架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病人;

●高血压病人;

●糖尿病病人。

他汀类药物有什么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安不安全?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近二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证据,证实其安全、有效。当然,凡是药物,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良反应。

他汀类不良反应较少而轻,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对肝脏和肌肉的损害。病人服药后偶有肝脏转氨酶、肌酸激酶升高,停药后可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横纹肌溶解是最严重的一种,但十分罕见,且与用量较大、合并其他用药有关。孕妇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禁用;原有肝病者慎用。病人在服药期间出现肌肉疼痛、乏力,或小便呈棕褐色时,应该尽早看医生,及时诊断,早作处理,就可以控制好病情。

总的来说,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是安全的。

用药期间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常,服用他汀类药物4~6个星期后,血胆固醇会稳定下降。因此,病人服药4~6周以后应复查血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量,使血脂长期维持在理想水平。

胆固醇水平降至正常后,要坚持服药,并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酶(肌酸激酶)指标。一般6个月至1年复查一次。

用药期间,病人如果患有其他疾病而需要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该主动告知医生,避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

看完有何感想,留言告诉小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