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剛被罷官,他苦心經營招撫、經制二司被廢,凡他所規劃的軍民政策一律廢除,導致金人大肆入侵,再次攻陷開封,佔盡中原大地,扶持一個僞齊國,把高宗打得四處漂泊,皇帝都居無定所。經過幾年的逃難生活,宋高宗似乎明白了黃、汪等人是奸臣,李剛纔是忠臣良將,於是罷免了黃、汪等人,任命李剛爲湖南宣府使,李剛得以再次施展自己的才華,救國救民於危難之中。

寫完宋朝的故事,一直有點什麼東西掛在心裏,似乎落下了什麼重要內容,今天突然想起,忘了說說李剛,這個被宋朝皇帝當作”忙來用“的人物,差點也被我忘記了。不過列位注意啊,此李剛乃是宋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可不是“我爸爸是李剛”的那個李剛。
李剛在宋徽宗時期,從進士及第,官累至太常少卿,在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之後,李剛一度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禦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然而在蔡京等一黨奸臣投降派的排擠下,很快被優柔寡斷的宋欽宗罷免。結果就是,金兵很快攻陷京城,擄走了“徽欽”二帝。
皇帝沒了,時爲康王的趙構得以登基繼位,成爲宋高宗,就是那位導致岳飛被殺的真正元兇。高宗即位後,曾也想抗金,所以出現過一大批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如衆所周知的岳飛、韓世忠,李剛也是一位。李剛在高宗時,被任命爲相,高宗說:“朕早就知道你忠義志勇,如今要使敵國畏服,四方安寧,就必須任你爲相,你切勿推辭。”李剛哭着謝恩,同時提出十項要求,推行十項施政方案。
正當李剛一心輔助高宗重振朝綱,中興可望之際,偏偏又出現了黃潛善、汪伯彥等議和派的阻撓和作梗,被高宗疏遠。李剛無力挽回局面,只得上書辭職,在相位僅僅七十七天。
李剛被罷官,他苦心經營招撫、經制二司被廢,凡他所規劃的軍民政策一律廢除,導致金人大肆入侵,再次攻陷開封,佔盡中原大地,扶持一個僞齊國,把高宗打得四處漂泊,皇帝都居無定所。若不是稍晚些岳飛、韓志忠等英雄的相繼出現並全力抗金,大宋別說保留半壁江山,恐怕早就亡國了。
經過幾年的逃難生活,宋高宗似乎明白了黃、汪等人是奸臣,李剛纔是忠臣良將,於是罷免了黃、汪等人,任命李剛爲湖南宣府使,李剛得以再次施展自己的才華,救國救民於危難之中。
紹興四年,金人攜劉豫的僞齊國軍隊聯合南侵,李剛給宋高宗進獻防禦三策,使金兀朮糧盡而退,僞齊國軍隊也大敗而歸,無疑是李剛的謀略起了重要作用。當金兵與僞齊國軍隊再次南侵時,還是李剛的計策大破敵軍,高宗也遷回建康。這幾次戰爭的勝利,爲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奠定了基礎,使南宋得以維續下去。
紹興九年,高宗又要任命李剛爲湖南路安撫大使,但李剛力辭不就,在辭謝書上,他還力諫高宗用人之道。次年李剛病逝,年僅五十八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