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史努比的故事里有一个情节: 露西问莱纳斯:“莱纳斯,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呀?” 莱纳斯回答:“我没去上学,我去了学校,打开门问:’这里有谁需要我吗?’没人回答,所以我就回家了。” 孩子们需要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为此,我们常常做一些“给孩子自尊”的事,比如夸夸他、奖励他、快乐的小玩具等等,在通常的生活中,这些都是些很有意思而且没有害处的,只要孩子不会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 注意到”自尊“这个东西给人造成怎么样的错觉了吗?今天,你做了一件好事,受到周围人的夸赞,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很伟大,明天,你犯了一个错误,开始自责,还听到了别人的批评,那你可能就会由此跌入谷底,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每当这个时候,孩子就不再是一个”自尊“的人,而是一个”他尊“的人,是一个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的孩子,每每总以别人的认可作为自己的存在价值的判断。而这样的孩子往往不会快乐,因为他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2 在我班上,有一个恬静可爱的女孩子小Y,平时说话脆生生的,是我们班各种标兵模范,班里很多同学视她为高不可攀的模范,下了课也经常看到她在座位上安静地坐着。 她的表现近乎“完美”,从上课举手的姿势,到出操列队的步伐,都是一个堪称模板的范例。 跟同学之间她也是来者不拒,对同学有求必应,友好、热情、努力,完全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

有一次,在我的班上,当我练习汉字的时候,有几个小Y的潦草字。我悄悄地批评她。本来只是一个偶然的插曲,但几天来,小y交上了书法练习作业,有很多反复擦拭的痕迹,书写越来越差。在一节课上,我看到她一再犹豫要不要写作。我明白她不再相信她的话了。

小Y的妈妈是个强悍的女强人,小时候小Y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事业的忙碌让小Y妈妈很少有时间陪伴她,而她妈妈对她也要求事事完美,只有她做的特别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也能与爸妈见上一面得到些奖励。 从小小Y都很努力,只为获得爸爸妈妈的肯定。 也许是完美主义的妈妈给了小Y太大的压力,也许是从小学会用讨好换取肯定,一点小小的错误就把小Y打倒,这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孩子何来真正的快乐。 从那以后,每次小Y把作业交上来时,我都会叫住她,看看她的作业,让小Y指出她最喜欢的地方或者她觉得最好的地方,学会自己给自己肯定,希望有一天能够让她认识到自己的力量。

3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隔壁的叔叔阿姨家玩,他家有一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姐姐,小的时候我觉得她特别好,特别喜欢黏着她。 不仅仅是因为她比我们都大一些,更是她不慌不忙不疾不徐的样子,让当时作为孩子的我特别安心,好像她什么都能会。 如今,我和她十几年没见了。去年过年我回到家乡,去了他们家串门坐坐,当年的小姐姐现在已经是一个一手抱娃一手事业两不误的人生赢家,老公是一家上市企业的高管,她自己也是一个知名策划人,她家儿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绅士,淡定的气质是她当年的翻版。 那天,我在他们家参加久违了的邻里友好活动——喝茶晒太阳,她家儿子从我身后跑过,不小心撞翻了我身后的东西,东西散了一地,还砸到了自己的肩膀,我心说,不好了这下他要骂了,他妈妈是个那么爱整齐的人。 可令我想不到的是,等他爬起来之后,他妈妈皱着眉头,却没有责备他,只是说:“我猜你撞得挺疼吧。” 她的儿子憋着嘴,委屈地点点头,说道:“想告诉你,我发现了你上次说的那个新玩法。” 她妈妈点点头,把他拉到一边,说:“我理解你,毕竟你想了那么久,终于解开了肯定很开心。以前我也被撞过,撞到了可是非常疼的,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避免他呢?” 她儿子小大人似的叹口气,“下次不能跑这么快了,要慢慢走” 一场风雨悄无声息的平静了,我也终于明白这个姐姐和她儿子身上从容不迫的气质是从哪里来的了,他们内心有一股笃定的力量,一种真正由内而外的力量,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 无论面前的路有多么崎岖,即便前行的路不那么明亮,能够拥有真正的“自尊”,能够自我感知的孩子,在未来的路上,他们也会选择做真正的自己,以一颗坚定的心去面对未知的世界,在艰辛的路途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内心的力量才是孩子真正的力量,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父母为之不懈的努力,去触摸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学会感受自我,感受自己的价值,从而凝练出一个具有强大内在力量的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