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網站11月23日文章,原題:一些太平洋島國轉向中國,氣候變化是其中一個因素。他提到北京不僅承諾削減本國碳排放,還承諾協助太平洋島國降低和應對氣候變化影響,並且完全落實《巴黎氣候協定》。

原標題:美媒:太平洋島國轉向中國,因爲氣候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網站11月23日文章,原題:一些太平洋島國轉向中國,氣候變化是其中一個因素 

本月,特朗普政府正式啓動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程序。在近200個簽署該協議的國家中,美國將是第一個也是唯一退出的國家。一些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包括太平洋的多個小島國,對此非常擔心。

現在,這些國家的一些領導人正向中國尋求幫助,氣候變化是其中一個因素。北京承諾將繼續遵守《巴黎氣候協定》。地區外交格局變化爲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間的影響力之爭開闢了新前線。

所羅門羣島官員對NPR表示:“美國現政府對抗擊氣候變化沒有發揮領導作用,不僅令我們非常失望,也令太平洋所有地勢低窪的島國非常失望。雖然中國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之一,但中國正展現出領導能力和承諾,願意幫助和引領我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今年9月,所羅門羣島決定降級與臺灣的關係,恢復與北京的外交關係。所羅門羣島總理辦公室主任德約科維奇和高級經濟事務官員薩姆森表示,經濟原因是所羅門羣島做出這一決定的關鍵因素,氣候變化“也是外交轉換決定的一個因素”。“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氣候變化)關乎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所羅門羣島外交轉向後不到一個星期,基里巴斯也宣佈與臺灣“斷交”及與北京建交。基里巴斯總統馬茂強調,中國對氣候變化是“認真的”。他提到北京不僅承諾削減本國碳排放,還承諾協助太平洋島國降低和應對氣候變化影響,並且完全落實《巴黎氣候協定》。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去年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增加了對太平洋旅遊業的援助,增加了中國外交官高層訪問次數。報告還稱,中國提高了對該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和災害救援。

位於火奴魯魯的東西方中心太平洋島國發展項目代理高級經理斯科特·克羅克表示,從歷史上看,美國對南太平洋地區的興趣起伏不定,全看美國的地緣戰略關切。他說:“每當另一個競爭對手開始在該地區抬頭時,美國會說,‘哦,我們最好重視起來。’”

美國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分享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澳新向該地區提供的援助和軍事資源多於華盛頓。

有分析家擔心,中國試圖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爲中國軍事進入創造機會。但悉尼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太平洋島國項目主任喬納森·普賴克認爲這種擔心過度了,中國在這一地區設軍事基地的“可能性很低”。他解釋說,太平洋島國自身“不願被進一步軍事化”。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仍然是太平洋地區援助的主要出資國,在2011年至2017年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的20多億美元援助中,澳新兩國的援助佔54%。排在前五位還有日本、中國和美國,其中美國援助的比例略高於7%,中國約佔8%。(作者阿什利·韋斯特曼,喬恆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