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海軍陸戰隊一架MUH-1“完美雄鷹”通用直升機于軍用機場起飛時墜毀,機上六人五死一傷。而在事發時,機場的監控攝像頭錄下了整起事故的經過:當直升機剛剛離陸時,其主旋翼和槳轂毫無徵兆地脫離了旋翼軸,直升機機身隨即筆直墜落。據悉,機上人員損失慘重的主要原因是因墜落帶來的電路故障引燃機上燃油,隨即導致起火。

圖爲事發現場照片,可見墜毀MUH-1的尾翼還能看出形狀,其它部位已經完全燒燬。圖爲事發現場照片,可見墜毀MUH-1的尾翼還能看出形狀,其它部位已經完全燒燬。

  此次墜毀的MUH-1相當於韓國授權生產的歐直公司EC725,後者又從“超級美洲虎”直升機發展而來,這一整個家族在全世界範圍均有廣泛使用,且裝備多年。而這起事故結果之惡劣、性質之嚴重,可以說是令世人爲之側目。

  當然,“飛掉旋翼,機毀人亡”的事故不是首次發生,日本的AH-64D在近年也飛掉了一次旋翼,但須知AH-64D是在數百米的高度飛掉旋翼重重砸地,而這次機毀人亡燒得一塌糊塗的MUH-1,其墜落高度可能還不到十米。

圖爲緊急着陸時墜毀的美國海軍SH-60,機身大體依舊完整。圖爲緊急着陸時墜毀的美國海軍SH-60,機身大體依舊完整。

  衆所周知,較固定翼軍用機不同,軍用直升機普遍都要求有一定的抗墜毀能力。以美國的軍用標準爲例說明,在以13米的速度着陸(墜毀)時,軍用直升機的乘員倖存率應達到95%,座艙容積減小程度應不大於15%,這聽上去非常像是乘用車的抗撞擊要求——事實上二者的概念和想法都完全相同,即以直升機結構或部件的犧牲,在墜毀或不可控降落時換取人員的倖存,即以人命爲首要考慮因素。

  換言之,飛掉旋翼也好,被命中發動機失去動力或油壓也罷,其實這原本就是在軍用直升機設計時預料之內的情況。

圖爲在阿富汗墜毀的美國陸軍UH-60,墜落情況遠較本次事故惡劣,然依舊有士兵倖存,其中包括一名女兵。圖爲在阿富汗墜毀的美國陸軍UH-60,墜落情況遠較本次事故惡劣,然依舊有士兵倖存,其中包括一名女兵。

  可以這麼說,本次韓國海軍陸戰隊MUH-1的墜毀原因本身不令人出奇,但在10米高的位置墜落後卻燒得機毀人亡,這是不合乎邏輯和常理的結果,甚至有網友戲稱“三層樓高度跳樓的生存率都比坐在MUH-1當中墜毀來得高”。

  這是設計問題麼?顯然不是,連中國都有裝備的AS532“超級美洲豹”(服役於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服役至今的成功設計,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

圖爲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的AS532,該機已安全服役數十年。圖爲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的AS532,該機已安全服役數十年。

  從本次事故的現場來看,MUH-1必然是在墜落的同時座艙局部嚴重變形,同時迅速起火——若只有起火,則乘員還有機會逃離,絕不會造成5死的嚴重結果。若只有座艙變形,那殘骸也不至於燒至焦黑。

  而這個結果顯然暴露了至少兩個問題:其一,在韓國國內製造的直升機機體顯然不符合抗墜落性能標準;其二,其管線佈置、防火措施要麼是修改了歐直的原始設計,要麼就是又偷工減料了。

圖爲韓國陸軍的KUH-1直升機。圖爲韓國陸軍的KUH-1直升機。

  暫且不談2016年KUH-1因故障全面停飛的往事,事實上在KUH-1項目剛嶄露頭角時,韓國中央檢察院就曾認定製造該機的KAI以及供應商,和韓國國防採購計劃署“有貓膩”。爲此,前者的首席執行官不得不引咎辭職,但還是和後者的行政長官一起被韓國中央檢察院“徹查”。

  至於二者有沒有問題?就算不提莫名其妙飛出去的螺旋槳,答案很明顯已經是衆人皆知的了。(作者署名:利刃/TO)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