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经常说,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这样孩子才会更好。

小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极强,而且在成长发育阶段,大脑快速发育,对于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探索欲,喜欢探索个究竟。

有人说,小孩子是不会撒谎的,她看到什么就会说出来什么,排除掉一些极个别特殊情况。

看到一个小视频,是一个小宝宝,面对前面的写字的小白板,上面写着连线,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写的连线题一样。

不过这道题却有些特别,左边是妈妈和爸爸,右边是看作业、上班、挣钱、做家务以及玩游戏。

是一个一连多的连线题。

小朋友手中拿着黑笔,看着前面的连线题开始连线。

虽然在这过程中,有过稍微的犹豫,但最终的结果是:妈妈连着前四个,也就是看作业、上班、挣钱、做家务,爸爸连着玩游戏一个。

对此众多网友纷纷评论:

“现实女人生活就是这样的”

“孩子连的是自己平时看到的”

“现实中大多数妈妈是超人而爸爸只是个人”

“我儿子小时候问他‘你爸是做什么的?玩电脑的。你妈是做什么的?做饭的。’”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说事实正相反。

其实从中也可以看到,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根据网友们的分享,也会发现,很多家庭中,女人要处理的琐碎事情的确更多,而男人做的事比较单一。

涂磊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有很多男人,挣钱养家的前提是只挣钱,家里其他的事情都不能打扰我,不能分心。但女人却相反,即使是工作也一样会想着孩子想着家里。

在一个家庭中,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对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影响也很大,尤其是行为。

父母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孩子去做?

教育陈宝生提到,科学的教育观是对儿童的合理期望。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去做,父母应该先做。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这样做,父母不应该先这样做。如果你做不到,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去做。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这样做,父母可以指导你的孩子理想。

这简单的一段话其实就说明了,家庭教育很关键,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

你不让孩子玩手机,可你却偏偏总玩手机,如何让孩子信服。

父母是什么样,比孩子做什么更加重要

小孩子的世界观等还没有完全形成,一言一行几乎可以称之为孩子的标杆。孩子成长在父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这样就很容易内化成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可能等到孩子长大后会区分父母的对此,努力改正,但却还会接近于父母的样子。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是不可逆的,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作用,以身作则。

父母要求孩子前,先做好自己

教育不是每天趴在孩子耳旁讲大道理,而是父母要先树立好良好的榜样,让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让孩子不断的靠近,这种内驱力的影响,远比讲道理等更能让孩子感同身受,更有效。

在这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互相监督,不断调整,达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良好的亲子相处模式。

教育方法多种,但却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孩子,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而且父母和家庭,所以想要让孩子成为你心中期待的样子,你首先应该做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