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一个日本人的角度,将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民众军人所遭受的苦难,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战争造成的后果,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在《昭和史》这部书中半藤一利,重点讲述的是日本民众在这场战争中的悲哀。

《昭和史》主要讲述的是日本在整个战争期间的悲惨和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作者是半藤一利。他是一个日本著名作家,善于口述历史,但是他并非专业历史研究者。然而他的作品却在日本社会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的史学倾向与国内的右翼和左翼完全不同,是中间派。刻意与双方保持距离,以其为首的这一历史研究派别也在历史社会上的一个重要维度当中,通过自己的视角去研究二战对日本的影响。包括日本发动二战的原因,过程以及失败的教训。
在《昭和史》这部书中半藤一利,重点讲述的是日本民众在这场战争中的悲哀。可以说半藤一利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经历了极其惨痛的东京大轰炸。在当时美国为了敦促日本投降,并尽快结束对日作战,对日本的主要城市和相应的工业城市进行大轰炸,东京就在其中。半藤一利在当时逃离火海,是为数不多的灾区幸存者,所以他讲述的这一段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来源于自己过往的经历。
在他的讲述当中,日本民众因为正常灾难,亲离子散房屋被毁,无家可归。当你看着街坊邻里的死亡而无动于衷,无可奈何时,人间地狱的惨烈景象任谁也不会无动于衷。包括经历原子弹灾难的广岛长崎,一些烧焦的尸体和尸体部分烧焦而人却活着的惨象历历在目,而这一切都在《昭和史》当中有所体现。
另一方面《昭和史》又叙述了日本的另一个战争残酷的一面。那就是日本军队的命运。《昭和史》,并没有否定所有历史,甚至承认了日本本应该承认的侵略史,但同时它主要想要讲述的是日本,因为这场灾难而出现的人间惨剧。除了日本平民,日本的军队也有大量的非正常死亡。在美国对日本驻守各个岛屿进行围困的时候,日本士兵有约70%都是因断粮而饿死的。还有将近20万人是在军队运输途中被过往美国军舰击沉而淹死,这些士兵什么都没有做就成为盟军的刀下亡魂。
另一部分士兵的不必要伤亡,是因为一系列的军事指挥错误而造成的。例如当天皇询问战争战况的时候,底下的将军们为了表示自己对天皇的效忠和大日本帝国的必胜,将原本撤退的命令改为进攻,而最终全军覆没。再加上正常作战而死亡的日本士兵,共计海外有100多万士兵的无法回到日本本土。
再加上日本在短期内侵略多国,对各地环境适应能力有限,造成了很多蚊虫叮咬和瘟疫流行,造成数10万日军的伤亡。这同时也削弱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减缓了日本军队的行军速度。
对于日本的一些极端主义者而言,二战的失败是耻辱。同时也并不服气,而《昭和史》对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当战争结束以后,日本经济重新腾飞时,当时只有30多岁的半藤一利对于这场战争依然不可忘怀。为什么日本作为除西方国家之外,唯一的亚洲发达国家会发动这一场战争?并且招致日本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甚至日本都不称其为一个正常国家。他希望能够通过研究这段历史,找出历史教训,警钟长鸣。
经过这本书的分析,一共提出了5条人为的历史教训。
第一,不能盲目煽动国民狂热。民众是没有理智的,他们很容易相信国家宣布的各项命令。包括对世界各国的基本看法。而民意一旦陷入疯狂,很容易使国家卷入民意决策之中与极端主义者相互呼应。
第二,在面临最大危机的时候,日本人总喜欢用非常抽象的概念去解释,而并不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法是一种本能的缺乏方法论的民族。在战场上出现一些变数,是日本本应该转变的一些战略决策并没有得到修改,而是一直宣称大日本帝国不败的神话。用天皇的权威和日本武士道精神进行解决,而非通过仔细的分析研究找出最优处置方案,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
第三,日本的社会中的一些小集团主义是日本卷入战争。在他看来不论是日本政界还是日本军部,在二战爆发前夕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极端集团存在,并且不服命令。往往以下犯上,事后又被上级追认承认。
第四,并不能客观的把握日本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日本在当时确实是社会列强,但是日本在列强当中的地位并不高。而日本本国民众却不这么认为,这种巨大的落差使日本不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国际地位,进而很容易形成自己的逻辑,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五,日本人普遍没有大局观,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是在自己的逻辑思维里,尤其是日本的精英阶层,所以根本不可能考虑到周边国家面对日本侵略的反抗。
这几点都是半藤一利在本书当中所做出的关于二战原因的总结和教训。可以说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他说的还算客观。但是这本书并不仅仅讲了这些。接下来半藤一利还重点分析并讨论了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当中失败的原因。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日本的对外关系其实就出现了问题,日本的政治家并不能制衡军人。而军人屡屡干政,并且错过世界形势,导致日美战争爆发。在当时日本的国力是无法与美国相比的,即便表面上的总量对于日本极端主义者认为是一个可控的范围,但是很显然半藤一利认识到了美国的巨大产能和日本作为一个地域小国,即便是列强及综合国力的潜力也一定比不过这个辽阔的国家。
还有就是在1938年日本与意大利德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虽然日本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但是在这一问题上,日本确实在战略上欠缺思考。几乎在整个谈判和接触的过程当中,都被德国牵着鼻子走。当德国为了欧洲利益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后,日本国内如同晴天霹雳。这些狂热主义者并不会冷静下来去认真分析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究竟是为了什么?
对于日本来说也是利是弊,他们只会对真实的国际情况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并宣称德国背叛了自己。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并且根本不会听进一些理智者的言论。实际上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除了在欧洲瓜分势力范围以外对日本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条约签订,德国和日本并没有因此而使三国同盟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在此时也采取妥协态度与德国共同瓜分,并且主要将重心放在国内肃清的问题上。对于日本虽有防范,但只要日本不主动进攻苏联,苏联对日本的战略压力其实并不严重。但是这一切都被狂热掩盖忽略。
在战争爆发以后,其实战争爆发应当算在日本侵略中国之时。在这长达14年的时间里,日本每一次扩大战争都是因为地方军队的好战虚荣而引起的。期间也得到了日本的纵容和支持。并且日本军部认为是武士们效忠日本帝国和天皇权力的表现。在整个战争当中,日本军人都擅自主张主动发起进攻,事后要求上级和军部追任。
在14年里一共20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都是如此。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最成功的是夺取东北三省,最失败的是与苏联的诺门坎战斗中全军覆没。当然因为一系列事件在太平洋战场对美国的军事进攻也大体如此的。这根源于对天皇和日本武士道信仰的一种狂热追随。这种狂热追随,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存在,并在社会上逐渐加深。
以日俄战争为例,当时的日本军队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将日俄战争当中日本历尽千辛万苦换来的胜利,进行进一步的美化。隐瞒了战争所带来的惨痛,体现的全都是战争的英勇正义与随心所欲。仿佛日本动了一个手指头,欧陆大国就败于其掌中。这是日本民众和未来参加世界大战的日本军人认为自己不仅是正义的,而且是善战无敌的。甚至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他们也认为面对珍珠港的惨象美军根本不堪一击,大日本帝国如何如何?
半藤一利之所以受到民众欢迎,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叙事手法与其他日本历史学家的叙事不同,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事实,并且严加考证,而更多的加入了自己作为日本国内的中立者,拒绝日本左翼和右翼的影响而进行的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日本人的角度,将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民众军人所遭受的苦难,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战争造成的后果,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在对于这部书描写日本对外战争的原因方面,虽然无法做到绝对客观。但也拒绝任何恶意夸大和美化。这部书承认日本南京大屠杀,承认日本发动战争的狂热,更承认日本极端势力对于日本和周边各国带来的惨痛教训和损失。这是这部书的优点,但同时这部书也希望给以上事件的发生找出相应的合理性。
当然这种合理性并不见得是翻案,更多的是对这些历史事件当初发生的原因进行一种被迫化的阐述。正是因为这部书既不左也不右,甚至还给出了自己比较婉转的批评和脱罪,所以在国际还是日本国内都不受待见,但是这一历史学派却逐渐成为多数并且得到民众的认可。
半藤一利作为中间派,他写写出的招和是一方面强调实证主义,主张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之上,分析过去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通过个人体验和感性认识,以日本口述史料为主。承载一个日本学者对于这场战争的情感。自然他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无法完整的呈现日本侵略战争全貌。
但是这部书的目的也并不是想要呈现日本侵略战争的全貌,他只是想站在日本正常国民的角度,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场战争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和痛苦。如果因不能完整呈现日本侵略战争全貌,而否定这部书的意义和价值,显然也有失偏颇。毕竟作者是日本人或多或少也要保留民族的颜面。但是他在这部书中明确提出的,日本极端主义者在上个世纪践踏其他民族和国家,并且使自己的民族堕入深渊。进行了清晰的表达和阐述,在日本国内也引发了巨大反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