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军的“老神盾”

本周,台湾“国舰国造”计划中最关键的一型水面舰艇——先进飞弹巡防舰的防空武器系统部分,被证实已经安装在台军的两栖指挥舰“高雄”号上,并有出海试航的照片传出。根据照片判断,该舰上整合配备了台湾“中科院”自行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敌我识别系统,以“天弓3”为基础研制的“海弓3”舰空导弹,以及从美国引进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理论上可算是二战中建造的坦克登陆舰中防空能力最强的一艘。

加装各种设备之后的“高雄”号

当然改造“高雄”舰并不是为了提升其防空能力,而是为了测试这一系列系统整合在一起之后的实际性能与可靠性。毕竟这套系统未来将会成为台军第一套实用化的“神盾”系统,很可能成为台军30多年来追求此类装备的最终结局。

台湾对于“神盾舰”的向往早在“宙斯盾”系统刚刚问世的时候就出现了。1983年,台军取消了高成本、高风险的“忠义计划”,开始规划“光华一号”和“光华二号”,试图通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水面舰艇或者其设计,为台军获得新一代的水面舰艇。而就在同年,台湾海军人员在访美考察期间参观了当时刚刚服役的“提康德罗加”号导弹巡洋舰,并且了解了还在研制过程中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对这种使用革命性防空系统的水面舰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海军随即提出,通过引进分系统技术后加以自行整合,再运用“光华一号”计划获得的中型水面舰艇平台,“自行研制”一款适合台军的中型“神盾”舰。

上世纪90年代台湾方面计划研制的“小神盾”

上世纪80年代作为美台“断交”后美国对台军售限制最严格的时期,也是美国对台输出各类先进武器装备技术最为“宽松”的时代。在台湾方面的初步研讨中,台湾整合一款神盾舰的可行性还是不低的:虽然“光华一号”的目标舰尚未选定,但可以确定台军能获得8艘4000吨级的导弹护卫舰,可以拨出一部分“名额”作为神盾舰;“神盾”所需的相控阵雷达则可以基于美国技术协助(实际上是美国研制台湾掏钱),从用于“天弓”防空导弹的长白雷达进一步发展而来;武器系统上,美国已经同意对台提供标准-1舰空导弹,同时原则上愿意出售性能更先进的标准-2舰空导弹和更先进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作战系统上,台湾已经有了在美方支持下研制的H-930 MCS战斗系统,理论上经过进一步改进就能满足需求。

从外形看,“田单”的造型比较接近于西班牙的F-100护卫舰

在这样的“自信”下,台湾在1986年决定将8艘“光华一号”导弹护卫舰中的后4艘改为“神盾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份头脑发热才有的“自信”也因为项目的高技术难度和高投入变得越来越虚。1989年台军将4艘“神盾”改为2艘,前6艘都选择建造在美国转让的“佩里”级技术上发展的“成功”级护卫舰;随后又进一步将2艘“神盾”减为1艘,即建造7艘标准“成功”型护卫舰,并将第8艘“田单”号以“神盾舰”的规格完成建造。

然而随着研制的不断深入,台军对于研制一艘“神盾舰”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发明确,按照当时台湾的技术水平,相控阵雷达也好、作战系统也好、垂发和防空导弹也好,台湾要么只能买现成产品,要么只能招标请外国公司全程介入研制,每一件产品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结果初步估计下来,算上各类研制费用,即使一切顺利,第一艘“神盾舰”的总造价在90年代初高达13亿美元——比同样分摊了部分研发经费的首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还要多2亿美元,而如此高价研制出来的舰艇因为台军的预算不足和驱护舰总数限制,在建造第1艘之后就要“偃旗息鼓”,这么愚蠢的事情连台军自己都觉得不划算,因此在1995年彻底取消了整个建造计划,并在此后将第8艘“成功”级的“田单”舰以标准构型建造完工了事。

最后建成的“田单”普普通通,完全没有当初计划的威风凛凛

但是台军对于“神盾舰”的渴求并未随着“田单”舰改建计划的失败而偃旗息鼓,在1996年台海危机过后,对于反导作战有了更高需求的台军也曾在1998年向美国求购4艘“阿利·伯克”级宙斯盾舰,虽然当时就被美国政府拒绝,但台湾却长期对此“痴心一片”,甚至在美方批准对台出售4艘基德级驱逐舰之初,台湾“立法院”还一度做出“以继续争取神盾舰或小神盾舰为目标”的决议,反对购买基德级。直到2010年之后,台湾才意识到美国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向台湾出售神盾舰,而“提康德罗加”和“阿利·伯克”无论是价格还是使用成本都太过昂贵,超出了台湾所能承担的上限。

基德级这样的大舰日常运行成本高昂,给台军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相比之下,自制神盾舰能够控制舰艇的吨位和造价,台湾在研制了“天弓3”防空导弹系统后,对于引进外来元件制造远程防空导弹、相控阵雷达和整合现代防空导弹作战系统也多少有了一点心得,如果以整合现有设备(包括雷达、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垂直发射系统乃至舰体)而不是另起炉灶研制为目的的话,如果没有遇到什么严重的技术难题的话,整个项目确实可以做到在一定性能下控制住成本,从而为台军提供一型“可堪一用”的主战防空舰艇。

从“美国教着整合神盾”,到“想买高配神盾买到了低配基德”,再到如今的“国舰国造攒神盾”,台湾海军在过去30多年里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神盾舰”,终于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有了勉强可以“交卷”的答案。从答题时间来说,在东亚地区的几支海军力量里,台湾可能是在试卷上写下班级姓名最早的一个,但时至今日,日本和韩国都已经从美国获得了正牌的“宙斯盾”系统,建造了本国的大型导弹驱逐舰,中国大陆更是自力更生,从无到有,研制和装备了三代“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其中最新的055型万吨导弹驱逐舰更是在许多性能指标上压倒了美国正在建造的“阿利·伯克”Block 3型驱逐舰,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导弹驱逐舰之一。相比之下,台湾到现在才整理出个“答题思路”,并且只想着“六十分万岁”,确实不像是个好考生。

最终台湾想要建造的东西,与30年前的规划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动

当然对于台湾自制的舰艇来说,这份答卷能得多少分并不重要。只要它不是一份白卷,就足够让推进它的台湾当局、防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和政治团体从中捞取许多东西。毕竟对于当下的台湾当局和台军而言,无论这卷子能答出所少分,想要“以武拒统”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