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今天,老一辈青年撑起了救亡中国的重担,百年后的今天,新一辈青年却被两座大山压垮——即房价和彩礼

但是,相比于房价,对于生活在抚州的青年而言,压倒他们的当属彩礼。

什么是彩礼呢?百科解释的很清楚:

彩礼,起于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废止,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还指朋友之间互赠彩票、祝福的一种行为。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时,若女方反悔,彩礼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不退还。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最后有一句,”彩礼的多少由女方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但是,在抚州地区或者说整个江西,往往女方不会顾及男方家的经济状况,只是一味的进行攀比,隔壁老王的女儿嫁给一个相对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彩礼收了18万,那么老李家的女儿出嫁,彩礼肯定不可能少于18万,不管男方条件好坏,总之不能比隔壁老王收的少,这就是目前普遍的现状。

多少适婚青年,因为彩礼不足而单身,多少适婚青年因为彩礼金额过高而导致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多少适婚青年父母因为彩礼流尽“最后一滴血”筹集彩礼费用。

也许”压倒“抚州青年的不是房价,而是彩礼


这是网络流传的一张全国彩礼钱的表,也许有点水分,但是这说明江西娶亲之成本已然成为全国之最,而江西现在给全国人民的第一印象不再是“人杰地灵”,而是彩礼之高。

高彩礼的同时,还需要市区有房也成为新青年结婚女方要求的标配,动辄二十来万的彩礼不包括四金办酒等费用,再加上上百万的房子,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母而言,无异于是割他们肉,逼他们卖血筹钱,但是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下,父母也只能顺应潮流,咬牙借钱。

也许”压倒“抚州青年的不是房价,而是彩礼


五一期间,就听到不少人借钱给儿子过彩礼的,而由于彩礼问题也爆发出了越来也得的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乃至引发刑事案件。

就在前不久,鹰潭市就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因为四十万彩礼造成的刑事案件,该案件虽然说是媒婆的问题(对于媒婆谁都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语),但是究其真正原因,还是因为过高的彩礼费用,如果彩礼只有四万,如果男方没有借款20多万,如果女方父母能够推掉彩礼是否会发生这样事情?答案显然预见。

但是没有如果,因此,该案的原罪还是直击高额的彩礼。

当我们在对房价咂舌之时,却好像并没有谁对高彩礼咂舌。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陋习普遍存在我们广大抚州的百姓心中,他们认为,自己女儿彩礼收少了,会让人看不起或者自己女儿不收彩礼,到时候儿子结婚也要被别人收这么多彩礼,吃亏了。俨然把女儿婚姻当作一场商品进行交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抚州地区的彩礼也从七八年前的6.6万,变向8.8万、12.8万、18.8万乃至28.8万演变,结婚娶亲的成本也由之前的10万变成现在50万六十万甚至上百万。还没有开始美好的新生活,就变成身负巨额外债的"负翁“。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压垮一代青年,也许现在真正能”压倒“抚州青年的不会是房价,而是彩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