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浪財經訊 資本市場上對於人工智能相關賽道的競爭進入新的階段,隨着巨頭加速佈局、早期項目逐漸成熟,以及技術應用的不斷加碼,一些產業格局開始重構。金海燕: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發展比較快的產業,往往具備四個條件:。

新浪財經訊 資本市場上對於人工智能相關賽道的競爭進入新的階段,隨着巨頭加速佈局、早期項目逐漸成熟,以及技術應用的不斷加碼,一些產業格局開始重構。什麼樣的產業會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最好的選擇?哪些產業將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誕生新的巨頭?特此,新浪財經專訪洪泰基金董事總經理金海燕來解讀人工智能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影響。

新浪財經:近年來,人工智能相關項目成爲資本市場追捧的主要領域之一,目前國內涉及人工智能創業項目現狀如何?

金海燕:繼2016年AlphaGo引發市場對人工智能的關注以來,已經過去3年多。概括國內人工智能創業的現狀,一方面,基礎研究和芯片與硅谷仍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在產業應用方向上,中國創業團隊的探索創新在全球都是領先的,目前步入了技術與產業結合較好的商業化階段。

新浪財經:從目前的技術與產業結合的情況來開,哪些領域能夠更好更快的結合,或者獲得更好的效果?

  金海燕: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發展比較快的產業,往往具備四個條件:

一、 這個產業已經積累較多的數據。例如,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多年的發展下,信息分發、廣告營銷、娛樂等領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數據,應用AI的速度就快;

二、 該場景結合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例如,視覺方面的技術發展比語義分析方面的更成熟,能夠運用視覺技術推進的領域發展就會比較快;

三、 產業結合技術能看到比較明確的收益。包括:1,供需明顯不平衡的行業,人工智能訓練後能增加優質供給,例如醫療;2.降本增效,爲行業裏的企業增加收入,比如AI精準營銷;3.技術來替代人工難以完成工作,比如荒山野嶺的無人機對電網的巡檢;

四、 產業本身存在應用技術的政策利好。

對應到具體行業,互聯網產品包括信息分發和廣告營銷、安防與合規、金融、醫療等產業已經或正在快速得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發展。

新浪財經: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業企業如何在與互聯網巨頭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金海燕:我們都知道互聯網巨頭們有幾個明顯的優勢,錢多、GPU多、科學家多、數據多。但是人工智能這波最大的創業機會,是以AI爲核心的技術與產業結合創造新的價值。在與新產業結合這件事情上,互聯網巨頭不見得比創業公司有更明顯的優勢:

一、 行業知識,對某一行業的深入研究。創業型團隊靈活、敏捷,可以與產業打成一片,互聯網巨頭由於本身的組織結構等緣故,他們很難比創業團隊更快更好;

二、 非線上領域的數據獲取,很多細分領域的公司在與科技巨頭合作時會有一定數據擔憂,但與創業團隊合作會更容易更順暢;

三、 互聯網巨頭只願意生產標準化的產品,而行業裏的客戶往往需要的是端到端的服務與解決方案,創業企業更容易搞定。

所以,需要從產業更深層次的需求中去發現切入點和創造價值的領域,創業公司是很有機會通過深耕場景與快跑來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和壁壘的。

新浪財經:如何看待科技型企業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問題?

金海燕:2018年開始,很多互聯網獨角獸破發、流血上市,這種倒掛對企業估值的影響已經從二級市場回傳到一級市場,讓投資機構對估值更加謹慎。像2017年那樣給予人工智能領域初創天使輪企業就十億估值的現象,現在很難出現了。

從創業企業的估值曲線和企業本身的收入成長曲線關係來看,之前不少科技型成長期企業的估值是偏高的。目前投資人對估值更加謹慎,整個估值模型處於估值迴歸階段。目前,市場對於人工智能領域相關項目的估值預期基本上回落到了2016年左右的水平。

創業者也要更加理性,不再想着靠講故事繼續融資,要更聚焦項目方向,注重商業落地。預計再等一兩年,企業進入健康的營收軌道,產業會變得更踏實,估值會與企業本身的價值更加匹配。這個對科技行業來說是件好事。

新浪財經:這是否也印證了,現階段投資人對於人工智能類創業項目的投資更加謹慎?

金海燕:對,投資機構在評估項目時會更加細緻謹慎,做投資決策的速度在放緩,搶項目的現象減少,資本市場對於項目的估值確實更加理性了。但在投資數量上,整個2019年其實並沒有明顯減少。

從近期統計的數據來看,截止到今年11月份,智能+項目的投資數量已經超過了2017年,預測與2018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少。所以投資更加謹慎並不是全面倒退,更多地體現在估值和投資節奏上。相反地我們看到,市場中越來越多的投資基金將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項目作爲重要投資方向。

新浪財經:如何看待美股、港股、科創板對科技型企業的吸引力?

金海燕:科創板原則上是註冊制,但是作爲新生事物現階段在審覈上還是比較嚴格的,目前對於不盈利項目的審覈放寬也主要針對醫藥研發領域。從最近的數據來看,科創板現在的PE中位數是63,是高於美股和港股的。所以說,科創板對於科技創業企業還是有非常大的紅利。

科創板目前50萬的門檻,使得絕大多數散戶被排除在外,因此參與者更多的是機構和遊資,從投資者結構上來看類似於港股。未來隨着科創板越來越開放,爲更多沒有盈利的高成長科技類企業提供上市平臺,那麼5年以後就很有機會成長出非常優秀的企業。

新浪財經:在科技驅動下,未來什麼樣的產業會誕生出巨頭?

  金海燕:中國TMT領域巨頭產生的過程,基本是逐漸成熟的技術使得原來受抑制的需求能用一種新的方式得到滿足,從而使得產業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其商業模式被重構的過程。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起作用的本質是連接,用線上連接打破原來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比如阿里對零售領域、美團對生活服務領域、滴滴對出行領域等,讓用戶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形成一張效率更高的網絡,同時商業模式也被重構。巨頭公司的商業模式往往具備網絡效應、擴展邊際成本遞減的特質。

AI這代技術的特點和優勢,是當作爲標準答案的數據足夠多時,AI能快速訓練學習具備提供新供給的能力。原來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階段沒有被科技足夠滲透的行業,本質矛盾是供需不平衡,而不僅僅是雙方信息不對稱性的行業就是AI技術能大展身手的行業。

例如,醫療領域,特別是在中國,人口結構決定了醫療資源在很長時間都會屬於稀缺資源,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供需雙方的矛盾還會越來越大,AI技術突破能比較好的緩解供給問題,政策也非常支持,是個值得期待產生巨頭的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