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化妝師徐晶說過,董卿是在任何場合都不會穿錯衣服的人。2017年《朗讀者》在央視熱播,董卿擔任該節目的主持人和製作人。

相信很多喜歡董卿的人都是被她在臺上時的才情、智慧,以及那獨具魅力的言語所吸引。

但最喜歡的還是,不管在節目裏,還是在生活中,她身上那種美好的品德與修養。

在情商之內,也在情商之外。

上善若水,不露鋒芒,一切都顯得剛剛好。

若非如此,前面的一切也都經不起時光的檢驗,終將不值一提。

懂得示弱

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與人溝通的時候,董卿總是語調柔和,輕言淺笑,從未發脾氣,也不會咄咄逼人。

之前董卿去美國進修過一段時間,回到央視後,她的處境瞬間陷入了尷尬。因爲她的離開,她的很多節目都交給別人經手了,現在回來,難免會無所適從。

2017年《朗讀者》在央視熱播,董卿擔任該節目的主持人和製作人。

對於她來說,這是一檔全新的節目,而且當時申請該節目的時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有人說做娛樂營銷類節目纔是收視率的爆點,而花很長時間去做一檔文化節目註定收視率慘淡。有人甚至對此直截了當,不同意做這類節目。

對此,董卿沒有和誰爭吵,只是很真誠地表述了自己的觀點。從社會文化導向的變化,到人均閱讀量,再談到閱讀,一步步地向人們說明文化節目的重要性。

最後,她說了一句話,“我們需要這麼一個契機,讓大家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檔節目。”

不出意料,最後,絕大多數人都選擇支持她。

所以,“低頭”並不是退縮,不是懦弱,相反,它折射的是一種尊重、寬容、平和的心態,一個人從內到外真正的修養。

老子曾在《道德經》裏多次強調以柔克剛的道理。

天下莫柔弱於誰,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誠然,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爲人強勢一些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在有些環境場合,適當地示弱一些,反而更利於溝通,更容易成事。

尊重理解他人

在一期《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來了一位農民大叔,儘管他只上過幾年學,但是對詩詞卻有着異於常人的熱愛。在舞臺上的時候,大叔表現得很拘謹,眼神裏也時常流露出絲絲地愜意。

這時候董卿說了句,“因爲那詩啊,就像荒漠中的一點綠色,始終帶給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澆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長,一直到今天。”

然後,她有很耐心地鼓勵大叔,微笑地向他說道,“所以即便您答錯了,那也是這個現場裏一個最美麗的錯誤。”

簡短地幾句話,不僅安撫了農民大叔的情緒,也給了他繼續前進的勇氣,很多人不禁爲董卿的這個舉動點贊。

在《開學第一課》上,董卿採訪一位96歲的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

因爲老先生是坐在椅子上的,爲了表示尊敬,她放低自己的身段,曾三分鐘三次跪地採訪,後來這一行爲也被稱爲是“最美的中華驕傲”。

包括在《朗讀者》節目中,董卿對待老先生嘉賓,更是尤爲珍惜。

在採訪黃永玉老先生的時候,董卿也是單膝跪地,聽黃老先生講述着他的故土情懷。

“每當他們坐到我的對面,打開心扉,笑得像個孩子,我總會想起那句話——‘惟君心與我心同,方敢傾心與君說。”

在這一期期節目裏,我們不僅看到了她的能力、情商,更看到了她身上的那份真誠和品格。

注重自己的形象

一個人的形象也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一個人想要主宰自己的命運,必須從主宰自己的衣着開始。

在香奈兒小時候,她還只是個很普通的小女孩,天天穿着破舊的衣服,忍受着飢餓別人的冷眼,沒有人願意過多地去了解她。

穿得破舊,人們只記得衣服;穿得無暇,人們纔會記得衣服裏的女人。”

因此在她成年後,十分注重自己的服飾,無論是和別人在一起還是一個人,她總會盛裝打扮,精心地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

香奈兒後來的成功,與她的這種熱愛生活的態度脫不開關係。

著名化妝師徐晶說過,董卿是在任何場合都不會穿錯衣服的人。

無論是春晚舞臺上的端莊大氣,還是《中國詩詞大會》中的典雅清麗,《朗讀者》中的知性優美,這一切都離不開董卿的審美能力。

她覺得一個人首先要足夠了解自己,才能夠揚長避短,選擇合適的衣服。其次儘可能地擴大自己的眼界,跟隨時尚的潮流,形成自己獨特的品味。

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在工作能力一定的情況下,穿衣打扮比較好的女人的薪水要比其他人高出百分之二十。

楊瀾曾在美國求職期間說過這麼一句話,

“作爲女人,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形象作爲一種軟實力,一個好的形象,無疑會成爲你在事業上的加分項。

所以,高情商的人不僅僅是“會說話”,他們更加註重自己的道德修養。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能夠換位思考,做好自己,也爲別人帶來快樂,這就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