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皇帝之中,大多数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有的严厉,有的仁慈,有的爱外出,有的却是宅男。这些个性的皇帝,都写入了《明史》之中。按理来说,在中国,前代的史书都是由后代来书写的,清朝写明朝的史,在理论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历朝历代对前朝必定不会夸赞,否则它们自己的执政基础就不存在了。比如隋炀帝亡国,在唐朝对其评价就很低,低到永远难以翻身的地步。其实隋炀帝还是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并不像史书上写就的那样昏庸无道。

清朝编写史书,也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对明朝的皇帝,评价都不会太高。朱元璋的确嗜杀,但也没有残暴到真的诛杀了几乎所有的大臣,有些人是得病而终的,史书却归咎为朱元璋。更可怕的是,朱元璋的形象都被清朝所抹黑,现在的人都分不清他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就连崇祯,本来是一个殚精竭虑,奋发有为的皇帝,要说也只是性子急了一些,最后连死也死得壮烈,没有丢大明的脸面。然而清朝史学家在部分肯定他前提下,还不忘黑他一把:

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

但是,在这么多皇帝之中,唯有明孝宗几乎没有黑粉,清朝人不敢黑,后世人也无人敢黑。他叫做朱祐樘,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年号弘治。首先他得位就很正,是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他的童年却不如身份那么显赫,当时他的父亲宠幸万贵妃,很多孩子都遭到善妒的万贵妃毒手,而他是在宫中东躲西藏才得以活了下来,母亲也被迫自尽。

然而,明孝宗在缺乏父爱母爱的情况下,却没有成为暴君,相反他却将自己得不到的关爱,又赐予了天下人。他提倡直言上谏,能够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对敢于提意见的臣子发脾气。这一点,和当年的唐太宗何其相似。

他勤于政事,重开了文华殿议政,甚至利用午朝时间,与大臣们一同切磋国事,先后重用了王恕、刘大夏等忠直大臣。就是因为他的勤奋,才将朱宪宗时期凋敝的国政挽救回来,史称“弘治中兴”。

在私生活上,明孝宗更是让人难以置信。作为一个皇帝,他竟然没有妃子,而只有一个皇后,过着如同现代普通百姓一样一夫一妻的生活。要知道,即使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还不止婉容一个皇后。作为富有四海的皇帝,明孝宗此举是空前绝后的。

因此,明朝万历时期的首辅大臣朱国桢也非常自豪地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史》对明朝皇帝都有评价高低,一般都会分为正反两面,这也无可指责,但唯有对明孝宗的总结,却无一字负面之词:

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