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不是錢的替身,那是供我們揣摩與思考痛定思痛的教科書,是金錢換取不來的,所以我覺得馮小剛這些年來的電影票房不高,是因爲他沒有去迎合觀衆,而是用心的去做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做滿足觀衆的,也不是滿足自己的,而是滿足我們整個社會的,這是我的理解,有朝一日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發現馮小剛導演的用心良苦。馮小剛導演我覺得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具有一定的電影品味的人,爛片橫行的年代,小鋼炮能夠保證影片的質量,雖然很多觀衆並不買賬,但他也不妥協,似乎這是身爲一個藝術家特有的秉性。

隨着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都湧現出了各種人才,爲繁榮的社會奠基出了良好的基礎,從一開始只爲了利益而進的商業翹楚,慢慢的放慢腳步,重塑着本該存在的藝術價值給予生命的提升。

時至今日,我覺得馮小剛導演依然是中國最傑出的導演之一。所拍攝的《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芳華》都具有沉重的歷史事蹟,與以往的“馮氏幽默”有着天壤之別。

用心良苦的拍攝更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票房,所以“小鋼炮”大發雷霆的說:

“中國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爲有垃圾觀衆捧場”。

這樣一句話我覺得是馮小剛內心的真實寫照,相對來說那些自帶流量的新生導演卻能吸金無數,比如說鄧超的《分手大師》所傳承的能量意義,給觀衆帶來了什麼宏觀範例,當然我不否認它的喜感,但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電影,有意義的電影。

中國影視行業確實爛片太多,與其說擾亂了市場,不如說破壞了這種藝術的平衡,比如說贗品太多,已經把真品的光輝給壓制下去了。

像《一九四二》可以說馮小剛導演嘔心瀝血拍攝歷經五個月,全部都是在野外,累的人困馬乏,因爲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演出那種感覺,像個災民。

(張國立)老師也在這部劇中受了20多斤,真的是用心在拍攝,像是在還原現場,只有這樣身爲觀衆的我們才能感觸到那種至深的窘迫情感,能夠理解我們民族所遭受到的磨難。

電影是多樣化的物種,是藝術,是人性,是反應我們自己的一種參照物,我始終覺得不能夠用“商品”這個標籤,電影的存在要遠遠超過利益。

馮小剛導演我覺得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具有一定的電影品味的人,爛片橫行的年代,小鋼炮能夠保證影片的質量,雖然很多觀衆並不買賬,但他也不妥協,似乎這是身爲一個藝術家特有的秉性。

好的電影不是以票房爲主,像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與《大話西遊》當年也是票房撲街,但好的電影隨着時間的澆灌,總有一天會被冠位經典之作。

電影不是錢的替身,那是供我們揣摩與思考痛定思痛的教科書,是金錢換取不來的,所以我覺得馮小剛這些年來的電影票房不高,是因爲他沒有去迎合觀衆,而是用心的去做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做滿足觀衆的,也不是滿足自己的,而是滿足我們整個社會的,這是我的理解,有朝一日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發現馮小剛導演的用心良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