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内政局方面,它直接导致了袁世凯称帝失败,在国际战局方面,它导致了日本出兵进攻青岛的德军并占领青岛,此外,中国向英国、法国输出劳工,有力支援了两国的军事作战。中国担心日本追随其盟国英国参战,夺取德国的租借地青岛。

2018年9月20日,一尊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法国参战的华工的雕像在巴黎里昂火车站落成。2018年11月11日,在巴黎凯旋门下,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72位国家元首共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100周年纪念仪式,其中包括德国总统默克尔、美国总统特朗普、俄国总统普京等。来自巴黎东部国际高中的3名学生分别用法语、英文、中文分别朗读了一名法军和一名英军的书信,以及一位一战期间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1918年时23岁的翻译顾杏卿的日记。这意味着西方国家承认华人劳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虽然在欧洲,除了华人劳工“以工代兵”之外,它对中国还产生了那些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影响了内政和外交,也影响了自身历史的进程。在国内政局方面,它直接导致了袁世凯称帝失败,在国际战局方面,它导致了日本出兵进攻青岛的德军并占领青岛,此外,中国向英国、法国输出劳工,有力支援了两国的军事作战。战争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更是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袁世凯8月6日下令中国严守中立。外交部致电日本和美国,希望两国一起“限制战区,保全东方。劝交战各国,勿及远东”。美国希望维持现状,即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延伸。

一战与五四之一:袁世凯将二十一条变民四条约,一战中国站队正确

袁世凯民国画像

中国担心日本追随其盟国英国参战,夺取德国的租借地青岛。日本反对与美国联合在远东限制战区,并积极向英国表示,希望参战。8月7日,英国照会日本,仅希望日本舰队消灭德国武装船只,保护远东自由贸易。此时,日本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决定对德作战。日本对英国保证,尊重中国中立及领土完整,英国于是同意日本对德国作战。8月8日,日本舰队开始出没于青岛附近。此时,德国在胶州湾的守兵不及一个团。8月15日,日本对德发出最后通牒。当晚9点,日本加藤外相约见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将对德的最后通牒抄件交给了他,并希望中国信任日本并无从中图利之心。为了防止日本侵占青岛,北京政府与德国驻华外交人员交洽,希望直接收回青岛,但英、美对此表示反对。

8月23日,日本天皇正式下诏对德宣战。自战争伊始,日本就侵犯了中立条规,但中国没有实力维护自己的中立。11月上旬,日军占领胶济铁路及青岛。中国政府要求日本撤军。1915年初,日本驻北京公使日置益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双方2月2日以此为基础谈判。日本以军力威逼,并以支持革命党相要挟,企图迅速逼迫袁世凯全盘接受。袁故意拖延,指示外交总长陆徴祥与日本逐条交涉,并将日本要求的内容泄露给英美各国,同时派亲信赴日,扩大日本外务大臣加藤高明与元老嫌隙。日本不耐袁氏拖延,提出最后通牒,将第五号留待“日后商协”。因内外环境不利且日本已经让步,袁世凯于是接受。双方5月25日签署《民四条约》,其外交达到了当时国力所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一战与五四之一:袁世凯将二十一条变民四条约,一战中国站队正确

袁世凯蜡像

与“二十一条”相比,《民四条约》打了很多折扣。其后,袁氏制定法规在满蒙掣肘日本,张作霖在东北贯彻抵制,使得日方条约权益无法落实,双方冲突不断。正因为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交涉期间施展的种种手段,使得日本对其高度提防,亟思乘隙摧抑。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中国以工代兵,14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助力协约国战事。 一战期间,法国约有150万士兵阵亡,英国至少有100万士兵阵亡。1915年夏季,法国政府意识到法国国内人力资源接近衰竭。6月,法国军方正式要求法国驻北京公使康悌调查招募华工的可能性,并委托陶履德招工团负责招募计划的具体实施。6月9日,康悌向法国政府报告:中国政府愿意提供帮助,但中国形式上是“中立国”,因此华工只能在“理论上”受雇于法国的私营公司。12月1日,法国命令退役中校陶履德率领法国招工团来华招募华工,并于1916年1月17日抵达北京。为此,曾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的梁士诒与中国实业银行行长王克敏成立了一家私人企业“惠民公司”,以商人名义负责华工招募事宜。陶履德招工团与惠民公司在1916年5月4日正式签订了招工合同。此外,陶履德招工团还与上海的一家公司签约以招募熟练的技术工人,到1917年1月23日,陶履德招工团已经招募到600名技术工人。

一战与五四之一:袁世凯将二十一条变民四条约,一战中国站队正确

坊茨小镇华工塑像

德国获悉法国招募华工之后,立即再三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中国政府委婉答复,华工是受私营公司招募,以私人名义赴欧。1916年8月24日,第一批华工抵达法国。法国人士气高涨,似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1916年7月是索姆河战役开始的第一个月,英军伤亡和失踪人士达18.7万,到8月中旬,英军伤亡总数达22.3万。8月14日,英国政府照会法国政府,在法国战区的英军不久也会雇用相当数量的华工。当年8月,英国的华工招募计划正式启动。英国陆军部选派代表托马斯·J.伯恩负责。此前,他已经担任京汉铁路总工程师,在中国生活了28年。伯恩1916年10月28日抵达北京,10月31日前往英国在华势力范围威海招募华工。到1917年4月下旬,英国先后向法国战区的英国军队派遣了3.5万名华工到前线为英军服务。最终,有14万华工以工代兵,援助英、法、美等国对德战争。他们挖工事,修路,在火药厂、兵工厂和化工厂工作,为火车和轮船装卸货物,在造纸厂工作。到战争结束,大约两万人死亡或失踪。毫无疑问,这些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