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德黑蘭一家加油站。視覺中國資料

原標題:美國對伊朗石油“鬆口”不“鬆手”,國際買家會不會繼續買?

這兩天,美國與伊朗又開始隔空互懟。21日,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在與伊朗外交部官員舉行會議時警告說,不要與“不可靠”的美國談判,稱伊朗外交官與華盛頓重新開始談判是“明顯的錯誤”;22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則警告美國與伊朗開戰將是“所有戰爭之母”,但他並未排除達成和平協議的可能性,“與伊朗的和平是所有和平之母”。另一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將伊朗領導人比作黑手黨。

隨着美國對伊朗越發強硬的制裁,國際社會正在致力於維護伊核協議和伊朗正當合法權益的。上週,美國在制裁伊朗問題上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本月初,美國國務院單方面要求所有國家在11月4日之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否則將受到懲罰,並稱不會有國家獲得豁免。7月16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美國政府可能考慮給予一些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以“寬限”,使這些國家的企業有較充裕時間斷絕與伊方生意往來,免受美國11月初恢復對伊能源行業制裁的連帶影響。不過,他強調,美方不會“全面豁免”,“寬限”前提是相關國家今後幾個月內“大幅減少”購買伊朗石油。

事實上,圍繞着美國製裁伊朗所產生的“連帶制裁”或“次級制裁”問題,有關各國已經與美國展開了多重博弈。特朗普政府步步緊逼,屢次拒絕有關各方的豁免申請,所以近期的“鬆口”舉動備受關注。

美國也在擔憂油價上漲過快

美國辭令的變化並不意味着這次制裁還像往屆政府那樣“體諒地”豁免一些與伊朗保持密切貿易往來的國家,而是有條件的小幅度退讓,是其“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的延續,是策略性的調整,其基本目標沒有任何變化——通過極限施壓的方式最終切斷伊朗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繫,尤其是完全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徹底摧毀伊朗脆弱的經濟,引發民衆抗議,推翻現伊朗政府。美國這一策略的調整有其國內外雙重因素的考量。

第一, 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的行動引起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討伐,而維護伊核協議抵制美國製裁的陣營正在形成。7月6日,在維也納召開的英法德俄中外長及歐盟代表參加的高級別會議,再次確認伊朗履行了核協議,並從官方層面保證在美國製裁前提下其他國家與伊朗保持正常經濟往來的可能性。

特朗普單邊主義和霸凌主義行徑不僅受到了俄羅斯、中國的抵制,而且也因損害了歐洲各國、日本、印度的利益而引發了盟友反水。現如今,美國不僅沒有實現徹底孤立伊朗的戰略意圖,反而有可能使自己孤立於全世界。歐洲正在研究在不使用美元的情況下保障從伊朗進口石油及向伊朗轉賬的可能性。而印度、日本是伊朗石油的主要買家,也對特朗普行爲屢次表示不滿。因此,如果美國不調整其僵硬的政策,不僅會直接影響到與傳統盟友的關係,也會令制裁目標難以實現。

第二, 美國策略的調整體現了其對油價上漲過快的擔憂。在過去兩個月,受美國威脅封鎖伊朗石油出口的影響,各國對油市供應的擔憂加深,引發了國際油價的大幅度上漲。從當前美國頁岩油生產國及出口國的地位來講,油價適當上升對美國總體有利;但油價上升過快會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上升,增加人民生活成本,推高通貨膨脹,容易引發民衆的不滿。特朗普尤其重視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票倉問題,不希望國內成品油價格上升太快而降低民意支持率。這是美國在制裁伊朗問題上態度有所軟化的關鍵因素。

伊朗石油真會“零出口”?

中國、印度、韓國、土耳其、日本是伊朗主要的亞洲石油賣家,法國、意大利等國則是伊朗主要的歐洲石油買家。自6月份開始,爲了規避美國製裁,韓國已經大幅度削減從伊朗進口石油。在美國拋出可能豁免某些國家的橄欖枝後,伊朗主要石油買家可能會出現如下變化。

第一, 部分國家很可能會與美國達成妥協,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以換取可能的豁免。最容易屈服於美國壓力的是日本。據悉,日本已經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而準備以沙特及美國石油取而代之。美國另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印度。但受地理毗鄰因素的影響,印度在伊朗有巨大經濟利益,不僅從伊朗進口石油,印度也向伊朗出口商品,而伊朗的恰巴哈爾港的開發對印度意義重大。印度在伊朗問題上對美國表現出史無前例的強硬姿態,但同時也在適度削減從伊朗的原油進口。但在得不到美國保障其利益的情況下,印度僅有可能作出有限的妥協,不大可能完全切斷從伊朗進口原油。

第二, 土耳其削減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而完全中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埃爾多安政府外交一向特立獨行,不聽從美國擺佈。伊朗石油是土耳其極其重要的來源地,關係到土重大經濟利益。因此,土耳其對美國的“豁免”誘惑不太會感興趣。

第三, 歐洲國家或會保持獨立性,對特朗普的“恩惠”可能不予太多考慮。從特朗普對歐洲發動貿易戰到G7峯會的分裂,再到北約峯會特朗普逼迫歐洲國家增加軍費支出,歐洲與美國關係已經出現了重大裂痕。

歐洲作爲世界上重要的一極,有能力與美國較量,而特朗普的傲慢與無端指責也大大傷害了歐洲領導人的情感與尊嚴。如果放在以往美歐關係的框架下,伊朗很可能是被拋棄的一枚棋子,但在當前情勢下歐洲國家可能會放在歐洲自強與獨立的大戰略中考量伊朗問題,而不會輕易屈服於美國的利誘。尤其是伊朗對歐洲不僅具有重大經濟利益,伊朗的穩定也關係到中東局勢的穩定,與歐洲政治與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

但是,不能低估歐洲外交的兩面性,歐洲也會通過適當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來減少美國製裁的影響,也會視時機與美國達成某種妥協。但歐洲國家完全切斷從伊朗進口原油的可能性不大。

美國的豁免僅僅是針對盟國,俄羅斯和中國不大可能獲得豁免。美國的意圖是分化維護伊核協議的陣營,爭取傳統盟友,孤立中俄。俄羅斯不可能按照美國的利益割斷與伊朗的聯繫。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需要伊朗的輔助,而俄羅斯也希望能夠在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維持平衡,保持話語權。對中國來說,中國一向反對美國的單邊制裁,也一直保證會與伊朗保持着正常的貿易往來。因此,伊朗問題很可能會成爲影響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的來說, 美國希望通過有條件的“豁免”原則誘使盟友最終切斷從伊朗進口原油及其他方面經濟聯繫的目標不大可能實現,最根本原因是美國不可能補償這些國家參與對伊朗制裁所造成的損失。大多數國家將會根據本國利益作出決定,而不會輕易順從美國的意願。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