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學科競賽網發佈數學競賽省隊高中排行榜,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所縣級中學居然破天荒有12個選手進入省隊的選手,僅此於人大附中,以超過主辦方杭州學軍中學7個省隊的絕對優勢,高歌猛進。讓圍觀羣衆不知所措。今天大家就來隨着學科競賽網小編一起深度挖掘一下這所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縣級中學的來由吧!

解密|樂成寄宿中學逆襲整個數學界、光芒蓋過學軍中學!

學科競賽網瞭解到 這所學校的名稱原來叫樂清市樂成公立寄宿學校,屬樂成鎮主辦、樂清市教育局直屬管理的全日制公立學校。樂成公立寄宿學校的前身是樂成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999年更換校名創辦寄宿班,由時任樂成鎮三中校長的葉建新受命組建。當年,該校通過媒體刊登廣告,以10萬年薪招聘到6名全國特級教師。“高薪聘名師”迅速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首屆初中部計劃招生288名,結果報名學生達500多名,最後由樂清教育部門特批允許擴招。

3年後,首屆348名初中畢業生有41名被樂清中學錄取,錄取人數居樂清市第一。其中,1人獲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9人在全國數學競賽及浙江省自然競賽中獲獎。首屆畢業生在家長的疑慮、同行的猜測中成爲一匹“黑馬”。

解密|樂成寄宿中學逆襲整個數學界、光芒蓋過學軍中學!

實際上1995年,浙江省確立首批(18所+2)省一級重點中學時,樂成寄宿還沒有成立 ,當年鎮海中學、杭州第二中學、蕭山中學、杭州學軍中學、諸暨中學、杭州高級中學、富陽中學、寧波中學、寧波效實中學、餘姚中學、寧波市鄞州中學(原浙江省鄞縣中學)、嘉興市第一中學、湖州中學、紹興一中、衢州第二中學、義烏中學、東陽中學、金華第一中學、溫州中學、浙江大學附屬中學等20所高中已經被確立爲省重點。 而自2012年起,浙江省使用“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一級示範學校”、“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二級示範學校”的稱號作爲省重點中學。 樂成寄宿中學一直以來並未被列入所謂的“省重點中學”,樂成寄宿在1999年才成立初中部;2007年,受輿論壓力以及出於其他因素考慮,樂成公立寄宿學校成立了高中部,僅僅面向本校初中部招生。2007年纔有高中部,2007年到2017年僅僅10年時間取得如此的輝煌實屬難得。當前,各所高中發展均面臨着大機遇,也面臨着大挑戰。樂成寄宿中學有三點非常值得廣大高中學習,通過這三方面相信一定能爲高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要抓住教師這一關鍵主力

八九年前樂成高中就以高年向全國公開招聘數名優秀高中教師,三年前更是在官網上掛出開年薪二十五萬的薪水招聘優秀教師。教師從來都是高中發展的第一主力。對於很多高中的學校教師而言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高中教師的職業尊嚴。應該充分認識高中教師職業屬性中知識創造這一特性,不是把高中教師看成簡單的知識勞動者,而是承認並尊重高中教師的知識創造和知識成果,讓高中教師迴歸到有尊嚴的知識創造和知識分享的生活中。二是高中教師的職業幸福。既然高中教師不是簡單的知識勞動者,就應該承認他們的價值與地位,讓高中教師有體面的收入和名副其實的社會地位。恰恰樂成寄宿在這兩方面做的很好。

解密|樂成寄宿中學逆襲整個數學界、光芒蓋過學軍中學!

二、要抓住校長這一領導核心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學科競賽網發現自1999年學校創辦以來樂成寄宿一直堅持不走常規教育路,尤其擅長培養各類“競賽高手”,該校及校長葉建新在飽受讚譽與非議中始終保持低調。

在葉建新看來,全國教育專家編寫的初中或高中教材,其內容和編排順序是面向大衆化的,並非適應每個學生。因此,學校從全國各地高薪聘請特級教師,將教材揉碎後重新進行整合,然後從初中開始,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實行分層教學。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不論學生成績怎樣,老師必須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對學有餘力者,增加其作業的難度和深度;對學習有困難者,指導學習方法,靈活處理作業,幫助他們增強信心,使之走出困境,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解密|樂成寄宿中學逆襲整個數學界、光芒蓋過學軍中學!

對於備受外界爭議的競賽輔導教學方式,葉建新說,競賽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於具有數學等天賦的學生,通過名師輔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競賽高手”照樣能學好其它課程內容。

三、要抓住生源這一強校之源

樂成公立寄宿學校再“牛”,也不是一所“神”校。他實行的其實是一種精英教育模式,生源好、師資好,再加上獨特的教學模式,從而產生了令人震驚的“公立現象”。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成績在省二級重點中學錄取檔次以上的方可免費留在本校高中部就讀。

憑藉高知名度,樂成公立寄宿學校招收優質小學畢業生源,高中部再從本校錄取優質初中畢業生源,然後通過以高考教學爲主、學科競賽教學和藝體特長教學爲輔的“一主兩翼”教學模式,於是就產生了首屆高考生令人匪夷所思的佳績。當然,溫州市區的幾所高中名校同樣具備生源好、師資好的特徵,但把樂成公立寄宿學校的首屆高考成績與之比高低,顯然爲時尚早,嚴格來說也沒有多大意義。

如今,這匹“黑馬”在奇蹟和非議中已走過十幾年辦學歷程。該校一些老師認爲,學校之所以能取得這般好成績,除了在生源、學習方法上抓得好外,還在於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初中開始,該校就鼓勵那些對某學科特別有興趣,又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競賽鑽研,在老師的組織下自發在一個教室裏學習。如果學生覺得競賽學習比較喫力,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均衡發展,可以自動退出,不過大部分都能堅持到最後。

“其實,公立學校並非外界傳說的那麼玄乎,每所學校都可以複製。”葉建新說,要說經驗,就是“蹲守”兩個字,培養學生的過程就是“蹲守”過程,簡單來講就是如何真正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生身上,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往往很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