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份中山大學學生會的幹部任免名單引起熱議

這名單上

按照祕書機構、組成部門、辦事機構三個層級

列舉了兩百多個學生會幹部崗位

在前兩個層級中

還註明了副職等同“正部長級”等標示

儼然一副小官場的“備份”

中山大學需要多少“正副部長級”學生幹部,才能拯救一個女生?

中國高校近年來的行政化趨勢顯著增強,一些高校被批評“儼然衙門”

中國官場一直以來的高度過度的“權力崇拜”

加劇了學生過早過度的“政治成熟”

這只是一個縮影

2016年就有媒體報道

江南大學學生會推出了一份儲備幹部名單

並且爲學生會主席同學配備了7位助理

言辭之間儼然國家某大型機關任用公示

“各直屬中心:爲進一步加快乾部隊伍科學化建設,廣泛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幹部隊伍中來,根據章程,我們層層篩選、全面考覈,經主席團和各中心共同研究決定,現公佈2015-2016年度儲備幹部名單,任命決定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

中山大學需要多少“正副部長級”學生幹部,才能拯救一個女生?

中山大學需要多少“正副部長級”學生幹部,才能拯救一個女生?

江南大學學生會的這一套幹部選用程序

和規矩有模有樣、一板一眼

不僅有儲備幹部,還有掛職幹部

不僅有筆試面試、還有競聘推薦

就連筆試考題所涉內容

也與公考和公選的路子不相上下

看來老師和學生們都沒少在這上面下功夫。

還有一個細節,是關於儲備幹部選拔的

《江南大學學生會組織學生幹部遴選辦法》

提到的儲備幹部條件有一項是:

在學生會組織任職,有正式編制

雖說不是硬性規定

但“編制”一詞給人印象深刻

學生組織還分有沒有編制

看來想進組織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高校學生會的定位是大學生自治組織

目的是爲全體學生服務,維護學生的權益

雖然在中國語境下

很少人期望高校學生組織能夠實現自治

但起碼希望他們能保有底線:

作爲一個學生組織,而不是一個官僚機構

中山大學學生會傳出的這份幹部任命公告

則打破了這種期望

文件中羅列的職位頭銜之多

等級劃分之細

幾乎和一個鄉鎮政府機關不相上下

尤其是所謂“正部長級”

“副部長級”的職稱評定

以及副職幹部享受正職待遇的慣例依循

可以說模仿得惟妙惟肖

這種與學生會定位極不相襯的行政架構

暴露出的問題不容小視

不知所謂正職待遇具體指什麼?

是有利於學生幹部留校?

獲得保研名額?

還是有利於踏上學校的行政階梯?

北京時間7月20日

中山大學學生會發布致歉聲明

承認“公告錯誤使用級別表述”

但追問和反思還在繼續

學生會淪爲爭權奪勢的名利場

有其客觀原因,也有不良後果

在中國高校中

這類學生組織與校方的關係十分密切

從組織到行動

都要服從學校行政和黨團組織嚴格管理

其組織模式也參照行政機構而搭建

運轉方式高度雷同

因此,雖然它們名義上宣稱爲學生服務

但實際很難做到以學生爲本位

以中山大學日前爆發的

張鵬涉嫌性騷擾事件爲例

中山大學需要多少“正副部長級”學生幹部,才能拯救一個女生?

在校內性騷擾問題上

學生會即使不能避免事件發生

也應該成爲受害者的依靠,爲其提供支持

可事實上,從受害者舉報,校方消極處理

到媒體揭發,輿論被管控

整個過程中人們看不到學生會的蹤影

擁有完善的組織架構

但在需要它的時候始終缺席

學生會的官僚化特徵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致中國內地媒體評論員西坡質問道:

這麼多“正部長級”、“副部長級”的學生

卻沒能保護好身邊的女同學

是學生幹部不夠多,還是級別不夠高?

事實上

學生會的“缺席”並不是最糟糕的情況

在許多中國高校裏

學生會不僅做不到維護學生的權益

在校方和學生之間搭建有益互動的橋樑

反而成爲校方施加行政影響力的“助手”

——哪怕有時推行的是有爭議的政策

一個行政化色彩濃烈的大學

確實很難培育出獨立自主的學生會

此次輿論對中山大學的批評

並非要在雞蛋裏挑骨頭

也不是要否定學生會組織存在的必要

而只是對學生

急於模仿官場作派的行爲給予提醒

中國內地高校實現學生自治

固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學生會浸染官僚習氣

而不自知甚至樂在其中的表現,也確實令人遺憾

最後以一幅圖送給中山大學學生會

中山大學需要多少“正副部長級”學生幹部,才能拯救一個女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