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一方軍隊討伐另一方時,往往會寫一番檄文來聲討對方。因爲檄文這東西既可以痛罵敵人,又可以提高己方士氣,還能使自己的行爲名正言順,何樂而不爲呢。在中國幾千年的戰爭史中出現的檄文數不勝數,其中文筆最好的當屬《爲李密檄洛州文》和《爲徐敬業討武曌檄文》兩篇。這兩篇檄文的作者境遇相似,文采出衆,且都是不爲當權者所用,一朝得遇伯樂,便將滿腔憤懣傾瀉在筆下。如果說《爲徐敬業討武曌檄文》的作者駱賓王是懷才不遇的話,那麼《爲李密檄洛州文》的作者祖君彥就比他更倒黴了,祖君彥因才智過人而被舉薦給隋文帝,但隋文帝就是不用他,而且還狠狠的羞辱了他一頓。

才子譽滿天下,卻因爲太會罵人,結果被人一腳踹死

隋煬帝

祖君彥不被隋文帝待見的原因不是出在他本人身上,而是因爲他有一個會造謠的父親。祖君彥的父親祖珽是北齊重臣,祖珽是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他除了文采出衆外,還精通音律,通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擅長占卜和醫術。但他的人品也是出名的臭,其人平日除了貪污腐敗、結黨營私、陷害忠良外,還經常幹偷雞摸狗的事,因此,朝野上下皆不恥其行爲。

才子譽滿天下,卻因爲太會罵人,結果被人一腳踹死

斛律光

當時,北齊的頂樑柱是大將軍斛律光,斛律光勇猛善戰,多次擊敗北周,深爲北周忌憚。因斛律光爲人正直,因此對祖珽深惡痛絕,曾經罵祖珽:”多事乞索小人,欲作何計數!“又對部下說:”邊境消息,處分兵馬,趙令恆與吾等參論之。盲人(祖珽是瞎子)掌機密來,全不共我輩語,止恐誤他國家事。“北周名將韋孝寬深知斛律光是北周大患,於是用反間計,命人在北齊散佈謠言,祖珽聞言大喜,便把”百升飛上天,明月(斛律光字明月)照長安“這句謠言報告給皇帝。又自造謠言”高山崩,槲樹舉,盲老公背上下大斧,多事老母不得語。”多事老母指的是北齊皇帝高緯的乳母陸令萱。並勸高緯誅殺斛律光,高緯猶豫不決,祖珽又使人誣告斛律光謀反,於是斛律光被殺,家族被滅。

才子譽滿天下,卻因爲太會罵人,結果被人一腳踹死

祖珽

當隋朝大臣薛道衡把祖君彥推薦給隋文帝的時候,隋文帝說:”就是用謠言殺死斛律明月的那個人的兒子?朕不用他。”隋煬帝即位後,更加忌憚名士,便把祖君彥調爲東都書佐,檢校宿城令。隋朝末年,祖君彥擔任東平郡佐,翟讓攻下東平郡後,祖君彥便加入瓦崗軍,擔任李密的記室。李密的軍書檄文都出自祖君彥之手,爲了聲討、揭發隋煬帝的罪行,壯大義軍的氣勢,《爲李密檄洛川文》便出爐了。這篇檄文文辭精巧,氣勢如虹,文中列舉了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很多都屬誹謗),大大貶低了隋煬帝的個人形象。成語“罄竹難書”便出自該文中的“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一句。

才子譽滿天下,卻因爲太會罵人,結果被人一腳踹死

隋煬帝巡遊

但不久,李密被王世充擊敗,祖君彥被俘,王世充見到他後問道:”你替反賊辱罵國家罵夠了沒有?“祖君彥答道:”趾客可使刺由,但愧不至耳!”意思是說:就怕我罵的不到位。王世充讓人痛打他一頓,被打得半死的祖君彥躺在樹下休息,王世充看了看這個譽滿天下的才子,又有些後悔,便讓醫生去救治他。但中郎將王拔柱卻說到:”玩弄筆桿子的書生死有餘辜。“說罷,一腳踹到祖君彥的心上,祖君彥當場身死,而且還被戮屍示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