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圈老炮郑钧用“屎”来形容现如今的榜单作品,《中国好声音》初代导师杨坤正面DISS《惊雷》称不上歌曲,种种现象几乎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现如今的华语乐坛正处于倒退阶段,曾经百花齐放的盛况一去不复返。

歌坛真的停滞不前了吗
相信这是很多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2020年的今天,华语乐坛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很遗憾的是答案并不美好。
虽然和过去一样,华语音乐仍未能打破“国界”的束缚,但放眼亚洲范围内也是屡屡退步,成绩大不如前而且水分严重,刷榜让整个大环境都失去公信力,和早年周杰伦时代的口碑相比天差地别。

你永远想不通为什么一首从未听说过的歌曲,却能够打破尘封好几年的销量记录,究竟是谁在买单成为了“世纪难题”。
另一方面很多人的歌单收藏停留在十几年前也足以说明问题,一个进步的乐坛一定是不断更新换代,不论前者有多么优秀,后来者一定会冒头突出重围。
但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哀嚎2020年,却还在听2000年周杰伦、王力宏的歌曲,甚至是1990年前后的香港金曲,比如张国荣《风继续吹》,谭咏麟的《讲不出再见》

但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综合歌手和听众的不同角度来看,所有人都是“帮凶”。
谭张争霸的结束给香港乐坛带去了生机,四大天王等优秀的歌手不断涌现,逐渐让华语音乐进入新时代。
而之后四大天王的淡出又为周杰伦等人的崛起做出铺垫,原创音乐开始取代老一辈的翻唱和改编,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逐渐形成。

但是二十年过后却没有更新的体系出现,有人说是周杰伦把起点定太高了,导致后辈策马不及,但是二十年无人能超越除了体现周杰伦的优秀外,也实实在在给了华语乐坛一个耳光,人心浮躁,谁还用心做音乐。

好歌没人听,烂歌乱火
这是用来形容当下乐坛最贴切的一句话,也是杨坤DISS《惊雷》的始末,同时更是MC六道更口出狂言“《惊雷》比您任何一首歌都火”的依据。

其实如果《惊雷》不是火到了风靡全网的地步,杨坤也不会拿它开刀,更不至于在直播的时候大爆粗口,但这只是例子中的一个,像《惊雷》这样的作品不在少数,光是近几年跌落神坛的就数不胜数,可依然没能阻止创作者的脚步,因为谁都知道这样来钱快。

华语乐坛会衰败至此,或者说给人一个混沌的印象,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歌手的不负责,尤其是一些打着“网络歌手”和“独立音乐人”头衔的创作者,肆意消费听众的期待。
同样作为听众也从不无辜,所谓有需求才会有供应,如果不是有人听,那些粗制滥造的歌曲也不至于如此泛滥。
有趣的是当《惊雷》被点名批评时所有人都开始帮腔,就好像之前席卷全网的时候他们都不曾参与,那究竟是谁在捧《惊雷》,又是谁把它推上了神坛?

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歌手胡乱创作固然有错,但听众也绝对不是“一清二白”,但就像郑钧说的“谁都做过啥子,偶尔一两回没事,因为不小心踩在屎里很正常,但你要在屎堆里生活,并以此为乐就没意思了”。

人都有小癖好,喜欢《惊雷》也好,支持冯提莫、陈雪凝这样的纯网络歌手也罢,本质上来说都不是问题,但一定要能区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就像你可以认为“音乐不分高低贵贱”,但你一定要清醒认识“音乐分优劣和雅俗”。
不过所幸还有人在努力,他们试图去改变这个局面,比如华晨宇、袁娅维。
老编一直很推崇这两位歌手,最大的原因不是他们流量高或者唱功好,而是华晨宇和袁娅维在对待音乐的态度上与其他人不同,即认真同时又很赤诚。
他们非常清楚歌坛需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不断努力,哪怕现在还没有人能理解,因此每一次在他们的表演里都能看到创新和“高级”,比如《神树》《疯人院》和袁娅维的一些改编作品。

之前袁娅维被淘汰华晨宇哭红了双眼,而他在对袁娅维做出评价的时候表示,tia是非常符合当打之年的歌手,她真的有在认真做音乐,而且是和别人不一样的音乐。
这就像所有人都唱情歌,但华晨宇不唱一样,大家都知道情歌容易火,但总得有人去做大家不愿意做的事情,华晨宇和袁娅维最值得尊重的地方就是他们在逆流而行。

很难说华晨宇和袁娅维最后能不能成功,但能肯定的是如果华语乐坛还有升华的那一天,华晨宇和袁娅维一定会是走在最前面的人。
只可惜这个转变并不是寥寥几人可以做到的,就目前来看仍然是前路未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