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並且着手理財的人抱有這樣一個疑問:爲什麼我理財了,卻始終不見更多的“財”?

小妹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今年25歲的小夏每月到手薪資5000元,雖然薪資不高,但因爲和父母同住,每月去掉補貼家用的1500元,剩下的錢都可自由支配。

按小夏以往的消費習慣,這每月剩下的3500元中能有個500元的結餘頂多了,再多肯定是多不出來,經常“月光”。

自從小夏起開始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但由於缺乏理財方面的知識和薪資不高,因此她就從最基礎的開始做起,比如儲蓄、記賬等,所以現在已不是“月光”一族。但一年過去,小夏卻沒見自己的財富有多少增長,而且當中還碰到了些問題。

從決定理財起,小夏就下載了一個記賬APP,但是她只把大額消費記賬,日常的小支出卻不記,而且記賬時缺乏具體數額或者時間,以致小夏常會發現自己的帳對不上。

記賬記到現在,小夏也沒發現自己省下多少錢。每月還是該花就花,即便提醒過自己錢花多了,要剋制,也不怎麼頂用。按小夏自己的解釋就是,每月好像總有那麼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需要花錢……

在儲蓄方面,小夏採用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存800元。由於這些錢不能少,因此一年下來,小夏擁有的也就每月存下的這些錢和利息了。

這樣一套理財方式下來,小夏感覺這理財和不理財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不記賬、不儲蓄,在消費上稍微克制一下,似乎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而且這些存銀行的錢放入餘額寶中,說不定還能有更多的利息。

小夏之所以會有理財不見“財”的感覺,是因爲她還沒掌握正確的理財方式,它需改進的地方:

1記賬不能只“記”不分析

小夏雖然會記賬,但她不是每筆都記,以致最後出現賬對不上的情況;而且她只是記賬卻從不分析自己的支出情況,兩者原因結合,記賬效果自然不會好。

建議小夏每消費一筆錢後就做好記錄,同時標清楚每筆支出的用途,比如是服飾、聚餐還是化妝品。等到月末做支出分析時,就能對自己哪些方面花錢較多一目瞭然了,同時也可以翻看此前的記錄,看看到底哪些支出是沒有必要的,那下個月就可相應減少這方面的支出了。

理財|爲什麼理財一年,卻始終不見“財”?

2強制儲蓄額不夠

理財師一直建議大家在理財時用上“支出=收入-儲蓄”這個公式,小夏雖然每月強制儲蓄800元,但從整體來看,儲蓄的比例並不高。

小夏可以每月增加強制儲蓄的金額,比如1500元或以上,不僅可以增加儲蓄量,更快積累財富,同時也能幫助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也不會每月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需要花錢”了。

理財|爲什麼理財一年,卻始終不見“財”?

3省錢同時還得學會“錢生錢”

無論是記賬還是儲蓄,做的都是一個省錢的過程,但這只是理財的一部分。要讓自己見到“財”,還得學會“錢生錢”。

平時的零錢可存餘額寶,但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因爲餘額寶隨時可以消費,錢越多很可能花的就越多,所以餘額寶中只放零錢即可。

每月也可以取幾百元錢進行基金定投,長期堅持能看到不錯的效果。而每年零存整取到期後的錢,也可以配置些其它收益率更高的產品。

隨着財富的積累,可以逐步改變所配置的產品,選擇安全穩健但收益率更高的產品。總之,要擺脫理財不見“財”的困境,得先看自己是否運用對方式方法,然後還要找到合適的“生財”途徑。

理財|爲什麼理財一年,卻始終不見“財”?

理財首先需要先做到這四點:

>>>>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小妹覺得,理財前最先要清楚的就是個人的財務狀況。

先要計算下手裏(包括餘額寶、理財通)的可流動資金有多少,銀行存款有多少,確定手頭的閒置資金。這些“閒錢”都是可以用來理財的錢。

再看下每個月的收支狀況,除去各項花銷、信用卡還款等,每個月真正能結餘多少。(PS:有種方法讓你一年多存13780元,想只知道怎麼實現?點我!)

每個月剩下的這些錢,將是我們長期理財的本金來源之一。

如果之前有嘗試過一些理財,那整理出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錢,什麼時候到期,收益情況如何……收益不好的一些理財,就要考慮是否還要投下去。

這樣一歸納,我們就能清楚到底可以拿出多少錢來理財。

理財|爲什麼理財一年,卻始終不見“財”?

>>>>正確認識個人風險承受能力

風險承受能力考量的是我們能承受多大的損失而不至於影響正常生活。

這個是要綜合家庭狀況、年齡、經驗等多個方面來考慮。

如果比較年輕,沒什麼家庭負擔,那這個時候,可以嘗試一些高風險理財;但家裏有老人和孩子,負擔較重,就得多考慮下。

如果是理財“老司機”,經驗豐富,那肯定對各種理財的風險收益水平和波動有一定了解,懂得如何去權衡;

剛剛上路的新手,要適當減少高風險理財的配置比例。

雖然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只是我們自己的一種主觀判斷,但它一定程度上告訴大傢什麼理財可以買?什麼理財不要碰?

買理財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現階段的風險承受力,把它做爲一個理財的“基本線”。

>>>>想清楚理財的目標和規劃

不同的階段,理財的目標和規劃都會有所不同。

理財的目標可以分兩類來看。

一是通過理財,希望能實現一些階段性的願望。

比如若剛工作的時候,第一個目標就是儘快存下10萬塊,然後爲了這個目標,我努力了一年半。

二是希望通過理財能達到一定的收益水平,更加簡單直接。比如有的同學希望通過理財,每年能拿到8%左右的收益。

目標很簡單,接下來就需要想想如何規劃?如何實現?

比如,這麼多的理財方式,爲了達到你的目標,哪些方式比較合適?想要達到10%的收益,要怎麼進行資產的配置?

規劃不需要很複雜,但至少要有個大概的想法。投哪個理財、投多少錢,你還是要事先想清楚的。

理財|爲什麼理財一年,卻始終不見“財”?

>>>>花點時間去學習基礎知識

在接觸任何一個新事物時,基本的瞭解和認識都是有必要的。

通過上面那些準備,大家應該比較清楚自己要投哪些理財,之後要做的就是了解和學習。

想投資P2P平臺,那就上網多去比較幾家平臺;想做基金定投,那至少要知道購買的方式,挑選基金的辦法;要買點黃金,就要多瞭解下不同平臺上的產品,看看哪個更合適……

現在流行“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所以大家不用把“花時間學習”想的很麻煩。

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專業的理財微信公衆號,也可以去論壇中看看一些“達人”的投資經驗。

如果時間比較充裕,那也可以買些專業的理財書,基金的,股票的,多學點總沒錯。

還得提醒大家,學習的同時要多多關注各種新聞,尤其是一些金融市場、政治局勢等方面的,這些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投資收益。

理財是緩慢有序的,沒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大家還是跟着米米做好這些準備,然後一步步來。

理財|爲什麼理財一年,卻始終不見“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