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镶锡包壶,以砂为胎,包锡覆面,用白玉作盖、柄、钮,多施以书画铭刻,非常别致,曾风行一时。

锡作为合金金属,早在青铜时代,人类就已经能够开采和利用锡了。锡器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美誉;同时,锡除了具有优美的金属色泽外,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加工性能,做成工艺品便于手工刻画,逼真地体现每一个细节的创意,从而使得锡制工艺品栩栩如生、高雅动人。

根据史料的记载,大致应该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苏州人赵良壁第一个创制了锡壶,稍后归复初创制三镶玉,康熙的沈存周在锡器镌刻自作诗句,使之文人化,而后陈鸿寿、朱石梅、杨彭年在此基础上又为之综合,其制作砂胎锡壶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镶锡包壶壶式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类是借鉴古代铜器、汉砖汉瓦的造型,比如秦权壶就是仿秦秤砣外型制壶,“飞鸿延年壶”、“半瓦壶”、“砖方壶”等,分别借鉴了汉砖、汉瓦的造型,还有古币形;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出品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出品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第二类是借鉴生活用器的造型,比如“覆斗壶”、“井栏壶”、“笠式壶”等等;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出品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出品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第三类是仿动植物形态的壶式,比如“瓜形壶”“桃形壶”等;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出品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出品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第四类是按照器用功能设计壶的外形,比如“方胜形”等。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淄博市鸿磊金石拓片艺术博物馆出品

文人气 金石味——三镶锡包壶

在清嘉庆、道光年间,三镶锡包壶在官宦、文人、商贾非常盛行,当时的锡包壶专门请人量身定做,锡求上佳,工求精绝,手刻书画,熔紫砂与锡、玉工艺于一炉。在当时一把三镶锡包壶的价格远远超过一把紫砂壶,盛极一时。

三镶锡包壶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往在紫砂壶上铭刻固然风雅,但却需趁壶坯阴干未烧之际题刻,再待烧窑冶炼始成,少则十天半月,不但旷时日久,且器成后不能修改补题,不便于文人往返交际。反之,砂胎锡包壶的锡面甚软,易于受刀,俟文思泉涌或酬唱之间,倾以篆刀刻就,岂不快哉!

晚清时期,三镶锡包壶逐渐走向衰落,除工艺复杂、备料不易,而且壶身笨重,泡茶实用功能差外,还有就是一开始锡包壶就定位在文人的孤芳自赏上,没有进行商业炒作,同时产量也较少,所以流行只有几十年,终究未能蔚为风尚,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昙花一现。

如今,流行于清中期的紫砂胎锡包壶,以其精良的制作,独特的文人气息,存世量稀少受到了收藏家的追捧,其中不乏收藏大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