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被烤后,朱瞻基的机灵鬼三叔如何处置的问题,被廷议了四五个月,始终君臣拿不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杨士奇建议开门见山把事情挑明,由朱瞻基亲笔书信一封,前高煦所为不轨,其同恶之人皆云叔父府中连谋,侄不之信。及高煦至京,自言所遣骆指挥阮内使等,往来谋议,侄亦不信。后文武群臣多有言者,皆置不问......天地 祖宗鉴临在上今以高煦及其同恶之人所首事并群臣所上章奏奉去一观惟叔父亮之
朱瞻基将弹劾赵王的上疏一起给他送去。这一招当年魏文侯也曾经用于对付乐羊,乐羊在攻陷中山国之后,想要夸功,魏文侯拿出两箱弹劾他的奏章,乐羊很识趣地说攻打中山是大王的功劳。魏文侯通过这个做法,让乐羊知道了他对乐羊还是信任的,你乐羊聪明的话就该有自知之明。赵王朱高燧也是个聪明之人,朱瞻基的这招恩威并用,果然让他感激涕零,哭着说:“吾生矣。”赵王朱高燧上谢表并主动请求削除了赵王府的护卫。

朱瞻基在上位两年的时间里解决了他最头疼的两大藩王,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宣德朝与建文朝比起来强了不知多少倍,同样是面对强势的皇叔们,一征一抚软硬兼施就解决了。这即得益于朱瞻基的精明,同样与杨士奇等人的出谋划策也有关系。晋王一脉
亲叔叔们处理完了,下一步族叔也跑不掉。第一个尝到苦头的就是晋王。
老晋王朱?当年也像明成祖朱棣一样,是巡边九王之一,洪武三十一年,朱?死后,晋王之位由嫡长子朱济熺继承,朱家这一代有意思的是,嫡长子都比较宽厚,弟弟们都挺蛮横。
永乐靖难后,朱济熺的弟弟朱济熿、朱济炫、朱济烺等人联合轮番攻击他图谋不轨。本来藩王谋反在朱棣看来就是天大的一件事情,最终在朱棣第二次远征漠北的时候,经过鸡鸣山,朱济熺接到了叔叔朱棣召见的旨意,朱济熺被软禁在宣府。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朱济熺被贬为庶民,朱济璜堂而皇之的升级为晋王。
朱济璜被封为晋王后,更加肆无忌惮,毒杀了嫡母谢氏,朱济熺父子也遭到了囚禁虐待。在朱济璜的强压之下,晋王府上下都不敢多言。幸亏有一老妇偷偷溜出王告了御状,为了证实老太太的言语虚实,朱棣召见了尚在狱中的晋王府旧臣左微。在得到验证后,朱棣命左微前往晋王府解救朱济熺父子。
当时正值朱棣北征,在沙城朱棣召见了朱济熺父子,见到朱济熺的惨状后,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封朱济熺之子为平阳王,晋王的连伯滩田也拨付给朱济熺父子,可是还没办理交接手续,朱棣就驾崩于榆木川。朱济璜耍起了赖皮,天地一直也没有交付给朱济熺父子,仁宗即位后,拿朱济璜也没有办法。
明仁宗赐朱济熺王者衣冠,引起了朱济璜的不满。明太宗和明仁宗相继驾崩,朱济璜不但不按制服丧,还安排人行诅咒之事。
朱瞻基即位后,朱济璜派人与朱高煦勾结,被他兄弟宁化王朱济焕告发。在朱高煦被擒后,搜出了朱济璜与他的书信,朱瞻基为了天下稳定暂时没有对他这个皇叔动手。
后来,朱济璜派去联络朱高煦的使者害怕获罪,前往京师自首,晋王府的宦官刘信等十余人告发朱济璜擅自将屯田的十万石粮食,要去资助朱高煦。朱济焕此时也告发朱济璜毒杀嫡母一事,恶人最终得报,朱济璜被废为庶人,幽禁在凤阳。同案犯就没他这么幸运,皆被处以死刑。晋王爵位从此被剥夺,直到明英宗即位后,才封朱济熺之子为晋王。周王一脉
周王朱橚当年被自己的小儿子朱有爋告发,建文帝派李景隆将朱橚下狱,直到靖难后,周王才被释放。周王薨后,嫡长子朱有炖承袭周王爵位。当时已经被封为汝南王的朱有爋联合新安王朱有熺,觊觎哥哥的周王的位子。朱有炖博学多才能力也强,没什么把柄可抓,朱有爋将矛头指向了符王朱有爝。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都指挥王友在彰德城外捡到一支箭,发现箭上有书信,打开查阅大吃一惊。信上写的是朱有爝与赵王朱高燧相约谋反之事,王友赶紧包围赵王府。朱高燧吓得赶紧派人向朱瞻基求救。朱瞻基将王友逮捕回京受审,并召朱有炖与朱有爝进京质询。朱有爝一想肯定就是朱有熺搞的鬼。审讯之下,朱有熺和朱有爋相互指责,两人最终被废为庶人。秦王一脉
第一代秦王朱樉是朱元璋的次子,也是巡边九王之一。朱樉过世后,其子朱尚炳袭爵。偏安一隅的秦王朱尚炳对于永乐皇帝并不太客气,朱棣遣特使来他的封地,他称病不出,见到特使后,态度也非常傲慢。特使回朝后,朱棣逮捕了秦王属官,并给秦王赐了一封书信,大体意思是:齐桓公在拜周天子胙肉后称霸,晋惠公受天子瑞玉时态度不好,最终落得个亡国无后的下场,秦王应该引以为戒!这是赤裸裸的威胁。朱尚炳倒也知情识趣,灰溜溜的赶紧进京请罪。第二年朱尚炳就薨了。

朱尚炳嫡长子朱志堩、庶子朱志均相继袭爵。好像受到了诅咒,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志均也薨逝了。其弟朱志邅袭爵,朱志邅一介书生,也没啥野心。几年后,秦王府护军张嵩向朝廷告发府中诸事,朱志邅吓得赶紧将秦王府三护卫乖乖交给朝廷。朱瞻基收下两护卫,给秦王府留一护卫。
之后,楚王也主动削了两户卫、蜀王被削两卫、肃王被削两卫。
按照明朝规定,一护卫大约5600人,每家王爷被削去一万多军队。无眠心语:
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基本上解决了建文帝想要完成却没有能力办到的削藩工作。
自小跟随朱棣锻炼出来的朱瞻基相比于朱允炆来说,他更适合做皇帝。在削藩时,朱瞻基软硬兼施,逐步完成削藩,藩王的地位和权力也受到了限制。自明宣宗之后,除了宁王朱宸濠之外,再没有藩王影响到中央政权的统治。
参考文献:《明实录》、《明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