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应泰在《明朝纪事本末》一书中,称赞宣德帝:“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这段话大概是说在宣德帝朱瞻基治理下,明朝达到了少有的“天下大治”的水平,而宣德一朝也正是达到了“仁宣之治”的巅峰,颇为历史学家所赞誉。

但从野史上人们知道这宣德皇帝很是贪玩,尤其是爱玩蟋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于是在宣德皇帝表率之下,明宣德年间,全国上下也兴起了一阵“蟋蟀热”,跟风者不计其数。据说,蒲松龄的《促织》就是根据一个因为蟋蟀而导致官吏全家自杀的人间悲剧改编的。由此可见,如果说朱瞻基有污点的话,那么这位玩蟋蟀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厚道地说,明宣宗朱瞻基是大明一代明君,他和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一起开创了明王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盛世仁宣之治。比如宣德年间是明朝财力最雄厚,农民起义最少,吏治较为清明的时期,对老百姓而言,说宣德皇帝是明朝的第一圣主,亦不为过。

但是尽管如此,为什么人们对于这样一位圣君会如此褒奖迥异,难道只是为他喜欢玩蟋蟀?亦或是还有别的什么缘故?

这事说起来有些憋屈,朱瞻基接手大明朝时,其实已经是内忧外患一片沧桑,由于连年对蒙古征战,老百姓怨声载道。后来的仁宗虽然有心图治,却无力回天,登基不过一年就驾崩了,于是这振兴大明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在朱瞻基的肩上。

朱瞻基上位之后,果断放弃了征服安南,只要安南附属大明,安分进贡,就不再动兵。朱瞻基心里期望的不是帝王武功,而是“全一方民命,休息中土之人”。

坚守不伤民力的底线,朱瞻基甚至对于自己叔叔朱高煦的叛乱,一开始还是能够隐忍。因为在朱高煦的眼中,朱瞻基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而且朱高煦认为这个皇位本来应该是他的。

这时候汉王朱高煦已经起兵,朱瞻基竟然还试图不让天下重起战火,亲自修书劝叔叔罢兵。当知道朱高煦烧了自己的书信,这才觉得叔叔反心已定后,于是朱瞻基马上御驾亲征。早在永乐时就跟随爷爷征讨过蒙古朱瞻基的,以雷霆之力火速平定了汉王的叛乱。

说起来有些奇怪,这朱元璋喜欢孙子,他的儿子朱棣也不例外。据传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于是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不管远征漠北环境多么艰险,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增长他的见识,锻炼他的勇气。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希望他以后做一位爱民的好皇帝。

在祖父的熏陶之下,宣德皇帝把民生安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他深受后世学者称赞的主要原因。据传宣德五年三月,朱瞻基在农田里试了试农具耕作,他回头对大臣们感慨道:“朕小试农具,已是筋骨劳疲,农民常年耕种,其苦若何!”由此可见宣德皇帝的亲民襟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