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聲在線7月2日訊 “堤要垮了,推。記者從杜甫江閣沿湘江路一路北上,看到江邊多處護欄較低的路段已經築好了子堤,然而,湘江水位卻與子堤幾近齊平,可以看到,江水已滲透沙袋,汩汩地外溢到湘江路,臨江一面也紛紛拉起了警戒線。

拉人牆築子堤,他們用身體護衛星城

7月2日,湘江長沙西湖路路段,抗洪人員正在加固子堤。 傅聰 攝

華聲在線7月2日訊 “堤要垮了,推!推!快推!”下午5點左右,在長沙湘江風光帶人民西路口,一處由沙袋築成的子堤開始傾斜。危急關頭,天心區城管執法隊員捨身撲上,用身體頂住沙袋,終於避過險情。

其實,這只是長沙人民抗洪搶險的一個縮影。

【0點】

湘江邊築子堤保衛長沙

長沙暴雨不間斷,湘江水位持續上升,逼近39米。長沙天心區坡子街道、天心區各相關部門,玉和田環衛,區工務、城管、環衛、公安等近千人,在湘江風光帶五一大道至杜甫江閣間築起人牆,開始裝沙袋築子堤。

現場共運來了50車沙子,防汛人員先用塑料帆布將風光帶護欄包裹,接着將沙袋堆放在護欄邊,逐層往上壘,短短2個小時,砌成了近1.5米高的子堤。

【3點】

全面進入應戰狀態

杜甫江閣沿線地段水位突破39.18米。爲此,天心區機關的所有幹部前往該地段處險。與此同時,還準備了4萬平方米彩條布、1噸鉛絲、10噸鋼管、1萬噸沙子。此外,區人武部組織了20人、4艘衝鋒舟的防汛搶險突擊隊隨時待命,全面進入應戰狀態。

【8點】

江水外溢到湘江路

記者從杜甫江閣沿湘江路一路北上,看到江邊多處護欄較低的路段已經築好了子堤,然而,湘江水位卻與子堤幾近齊平,可以看到,江水已滲透沙袋,汩汩地外溢到湘江路,臨江一面也紛紛拉起了警戒線。

行至中山路口時,記者看到,開福區近200名工作人員正在輔道上裝沙袋,接着組成人龍,用最快的速度來運沙袋。一路向北,風帆廣場也只看得到頂蓋,好在臺階較好,湘江水沒有發生外溢。

【12點】

全民接力,加入抗洪一線

長沙市地鐵二號線湘江中路站的出入口滲水,站點也停止了運營。記者趕到現場看到,150多名武警官兵和工作人員正在全力抗洪搶險,許多人見到險情後,隨便扒了兩口飯,又開始投入搶險之中。

時至下午3點左右,不少市民羣衆看到抗洪一線的“戰士”們出現疲態後,也紛紛加入到了抗洪一線,或幫忙裝沙、或加入人龍傳遞沙袋,甚至還有拿共享單車運沙袋的,總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爲抗洪貢獻力量。■記者 楊昱 張洋銀

通訊員 周密 徐拓

連線

跳馬鎮曙光垸內水深3米 無人員傷亡

7月2日晚7時30分,記者搭乘衝鋒舟進入跳馬鎮曙光垸內看到,有近1000畝土地被淹,水深3米左右,房屋一樓基本被淹沒。因撤離及時,1000餘人安全轉移,無人員傷亡,受災羣衆已妥善安置,搶險工作正在全力開展。

受連續雨水和長時間浸泡影響,跳馬鎮曙光垸大堤水位(41.7米)超保證水位(38.5米)3.2米,超歷史最高水位(41.2米)0.5米,大堤出現20餘處管湧,部分大堤發生漫堤。區黨政主要領導坐鎮一線指揮,值班值守縣級領導堅守大堤一線,800多人連續奮戰3天。

“連續三天,只是回家洗個澡,自己家裏也被淹了。”交談中,擔任村幹部有15年的冬斯港村支書遊樹根用沙啞的聲音告訴記者,這幾天,他一直在堤上巡邏,及時發現並上報險情,喫睡基本上都在堤上。7月2日中午11時,他又配合區政府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勸導村民轉移,導致喉嚨嘶啞。“8個組的村民全部安全撤離了。”

■見習記者 楊潔規

特寫

洪水穿洲

他們在堅守

7月1日晚9時許,在橘子洲景區管理處辦公樓,彭志浩和同事們還在開會,商量着景區設備的保護。

連日的暴雨,讓橘子洲被淹。“短短几天,水就漲上來了。”在橘子洲工作了20餘年的彭志浩說,這次的洪水來勢比較猛。

據長沙市水文部門當天預測,7月2日2時,湘江長沙站將迎來逼近歷史最高水位的洪峯。1日12時以前,景區已組織各經營單位和景區人員800餘人進行了轉移,轉移前妥善處置了相關物品。

橘子洲抗洪設計標準38.78米。當日19時26分,橘子洲景區洪水穿洲,湘江水位達到38.8米,已超過抗洪設計標準0.02米。水位的每次上升,都意味着危險在一步步逼近。“大家都撤了,你們怎麼還不撤離?”面對記者的詢問,彭志浩說,“水位到39.7米,我們應急分隊纔會請求撤離,洲上需要人值守,儘量減少損失。”

應急分隊留守的19人都電話登記造冊了的,方便統一撤退。昨晚,大家堅守在洲上,眼見洪水不停上漲,最讓大家揪心的是污水處理中心設備的防洪問題。“如果設備無法保住,除了會損壞千萬元的設備外,退洪後也無法儘快開園。”據介紹,沒有污水處理中心,無法進行污水處理,橘子洲就不能開園。

根據安排,2日凌晨3人撤離洲上。隨後不久,辦公樓一樓被淹,留下的16人提前有條不紊地撤至二樓。“污水處理中心進的水被我們排出去了,其他一切也都好。”2日晚9時許,彭志浩告訴記者。■記者 陳月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