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嗎?

你能和周圍的人和事物和諧共處嗎?

你覺得自己的感覺和身體發生脫節了嗎?

雖然說起來匪夷所思,但是很多內心敏感,情緒豐沛的人,會花很大的精力,和一種情緒麻木的狀態作鬥爭,這種麻木,瀰漫在他們的整個生命中,剝奪了他們感受生活充實和快樂的能力。

心理學上將這種狀態稱之爲[人格解體障礙]。

明明想要愛情,卻害怕付出真心,現代人的婚戀,爲何這麼難?

明明想要愛情,卻害怕付出真心,現代人的婚戀,爲何這麼難?

人格解體障礙,是一種感覺不真實,無法感受情感的體驗,經歷人格解體的個體,感覺自己好像一個外部觀察者,並且常常感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失去控制

因爲迴避和抵禦痛苦,是人類的天性,一旦我們經歷了身體或情感上的痛苦,比如背叛或傷害,人會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來防範傷害再次發生,所以就會陷入情感麻木的狀態。

患有人格解體障礙的人,會陷入一種情感麻木的狀態,因爲面對身體、情感或相關的創傷經歷,人類有三種反應:戰鬥、逃跑或凍結。

如果爲了避免受傷,而拒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這就是[逃離],而完全情緒麻木,則是[凍結]。

當面對極端的情況,如拒絕、遺棄或痛苦時,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會進入一種[麻木模式],這種凍結或者脫離,是一種本能,可以讓人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中生存,當痛苦呈壓倒性態勢襲來時,凍結是我們保持理智和拯救自我的唯一辦法。

明明想要愛情,卻害怕付出真心,現代人的婚戀,爲何這麼難?

最初,情感上的凍結,提供了一種僞平靜的感覺,一種穩定狀態的愉悅,這也讓你能夠建立一個被社會接受的角色。你可能會覺得你可以正常工作,喫飯,睡覺,這種保護罩起初很有用,使你可以繼續生活,但這種模式最初是爲了保護你,不受他人的傷害,後來就會產生反噬。

因爲這種保護性反射,會在難以承受的傷痛過去之後,依然長時間持續,甚至讓當事人變得忽視和拒絕自己的正常需求。

不同的人對情感麻木或凍結的體驗不同:你可能會感到一種揮之不去的厭倦和空虛感,變得無法表達任何情感,你也可能努力以一種深刻而沉重的方式與人溝通,但其實你的內心是空的。

在心理學中,[情感恐懼症]一詞用來描述一些人,逃避他們認爲無法忍受的情感。結果,他們變得情緒超然,以[分離]或[去人格化]的方式體驗生活。

儘管這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情緒生存解決方案,但脫離痛苦也有很多不利之處。

首先,被壓抑的情緒,往往會在你的系統中積累,給你留下一個隱藏真正精神創傷的平靜外表,你越是隱藏的多,就越容易感到敏感低落,可能只需要極小的事情,就能讓你陷入情緒失控或者沸點,而你對自己的無名之怒,無名之痛,不明所以。

並且,如果你與自己的整體相隔絕,你就很容易做一些和真實意願不一致的事情,所以,你的內心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會通過暴飲暴食,過度消費,戀物或者鍾情於看起來無害的事物尋求自我安慰。

明明想要愛情,卻害怕付出真心,現代人的婚戀,爲何這麼難?

但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任何這種有限性的提醒,都會帶來刺痛的存在意識,因爲即便你的內心一部分堅持凍結,你內心深處依然有些東西,會提醒你錯過了美好,錯過了真實,錯過了生活。

內心深處,你渴望完全投入生活,在別人面前感到完全安全,並且毫不退縮地去愛,因爲這是你本性的呼喚。

所以,通過情感技能和韌性的建構,有技巧的發展自己的情感能力,你依然有機會感到足夠的安全,和情感的聯結,因爲人心是熱的,終有解凍的一日,重要的是,你自己開始學習,行動,真實面對自己。

處理情感麻木的第一步,是放棄任何與之相關的羞恥或自我批評。

例如,當你的親密伴侶需要你的愛時,他們可能會指責你冷漠、保守或疏遠。然而,重要的是要記住,你的麻木源自痛苦,自我羞恥和懲罰,只會強化防禦模式。

其次,你需要承認悲傷。一旦你停止了嚴厲的內部批評,你就準備好用同情的方式,接近你的麻木。這很重要,因爲當你第一次意識到麻木在多大程度上阻礙了你的快樂時,你會遭遇一波悲傷。不要回避你的悲傷,感受它,這樣它就可以被消化,而不是被壓抑。

最後,感謝並改變麻木。靠近你的盾牌,直到你觸及它下面的傷口。在這個過程中,輕輕地接近和接納,然後告訴你一切看似堅硬的防禦,感謝它們讓你變得強大,感謝它們對你的保護,告訴它,現在你不需要了。

情感麻木,不是一日建立起來的,所以也不會在一夜之間被消除,重要的是你意識到了:麻木,置身事外,超然物外,有時也是一種無意識的破壞性力量,你的情感屏障想要保護你,但決定用不用的力量,仍在你身上。

文 | 書書

圖 |百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