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已經過去了一半,今冬“南方雪多北方雪少”的特色表現的也越發鮮明:南方在1月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範圍大雪,安徽一些地方積雪甚至超過30釐米,而北方尤其是華北一帶降雪顯著偏少,北京市區在今冬迎來了一場匆匆忙忙的“初雪”後,就再無雪的身影。

中央氣象臺權威分析:今冬南方雪比北方多,因爲少了它!

這種“南方雪比北方多”的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算不算異常呢?近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就有記者就這個特殊的現象進行了提問,中央氣象臺氣象服務首席王維國則向大家給出了權威的解釋——因爲北方太乾了,缺少水汽!

王維國首席指出,一般出現大範圍降雪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寒冷空氣,一個是暖溼氣流。暖溼氣流來自海上,提供了大量水汽,而寒冷空氣提供低溫,將水汽凍成雪花,雪就這樣落下來。南方從1月24日開始的大範圍雨雪,多地甚至出現暴雪,就是因爲暖溼氣流和南下的寒潮在南方地區交匯而形成的。

中央氣象臺權威分析:今冬南方雪比北方多,因爲少了它!

但今年冬天比較特殊的是,最近北方多地天氣比較乾旱,缺少水汽,所以說一直沒有下雪。

中央氣象臺權威分析:今冬南方雪比北方多,因爲少了它!

中央氣象臺氣象服務首席王維國也談到了北京的初雪,他表示,1月21—22日北京降雪過程中,北京人工觀測站當中有17個觀測站觀測到了降雪的現象,按照北京市的初雪標準,這一情況滿足了初雪。但是這個冬天北京乾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天氣比較乾燥,由於冷空氣勢力強,在北京地區占主導地位,暖溼氣流上不來導致北京地區雨雪稀少。

中央氣象臺權威分析:今冬南方雪比北方多,因爲少了它!

而暖溼氣流大多數時候被冷空氣壓制在南方,最近冷空氣勢力更是強大,直接把暖溼氣流擊退,南方多地的溼冷結束,轉爲乾冷。當暖溼氣流捲土重來的時候,或許又是一場大範圍雨雪醞釀的時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