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鏡中人》劇照。

圖爲《全家福》劇照。

圖爲《海瑞》劇照。
製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成爲文藝創作聚焦的重大主題,湧現出一批戲劇佳作。它們在延續傳統藝術範式的同時,融入更多時代內容,藉助更加豐富多元的表現手法,注入現代法律精神,極大拓展了反腐題材戲劇的審美空間。

當代優秀劇作中,有不少反腐倡廉題材。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成爲文藝創作聚焦的重大主題,湧現出一批戲劇佳作。它們在延續傳統藝術範式的同時,融入更多時代內容,藉助更加豐富多元的表現手法,注入現代法律精神,極大拓展了反腐倡廉題材戲劇的審美空間。

在人性深度和藝術高度上

破解貪腐深層原因

在以反腐倡廉爲主題的戲劇創作中,貼近現實生活、反映當代反腐工作的劇目格外受關注。如中國國家話劇院排演的、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人民的名義》,編劇孟冰創作的《鏡中人》,以及京劇《在路上》、豫劇《全家福》、茂腔《失卻的銀婚》等。《鏡中人》避開“廉”與“腐”的直接對峙,用心理懸疑劇的結構形式,展現兩個大學同窗截然不同的生命軌跡和情感歷程。《在路上》通過設置強烈的懸疑情節,深掘紀檢幹部和腐敗分子的智力角逐。《全家福》《失卻的銀婚》則從貪腐官員的成長背景與家庭親情角度,解讀貪腐動機,展現貪腐折射給自身的痛苦和悔悟。衆多創作者力圖在人性深度和藝術高度上,破解貪腐的深層原因。

更多作品則是從歷史中取材。大量新編歷史劇出現,延續了古代“袍帶戲”“公案戲”的藝術傳統,並在表現力度上有所深化。京劇《林則徐》《陳廷敬》、崑曲《烏石記》、越調《大明朱元璋》、閩劇《蘭花賦》《林則徐復出》、黃梅戲《六尺巷》《不越雷池》《大清名相》《鐵面金光悌審和珅》、豫劇《九品巡檢暴式昭》《張伯行》、晉劇《巴爾思御史》《直隸巡撫于成龍》《河清海晏》《打虎記》、粵劇《戶部黎公》、呂劇《板橋縣令》、徽劇《包公出山》、越劇《包公淚》,等等,都是近年來各劇種湧現的新作。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梁秉堃的話劇《叩問》,聚焦被稱爲“新中國第一貪腐案”的劉青山、張子善案件,展現共產黨人的反腐決心,用“叩問”形成警示價值,積極回應着黨風廉政建設的時代命題。

以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開展生動的廉政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充分發揮文藝作品的宣傳作用,形成廉政戲劇新生態。例如河南省將黨風廉政建設與戲曲進校園、進社區等文藝活動相結合。以豫劇《燕振昌》《陳蕃》《全家福》《芝麻官驚夢》《布衣巡撫魏允貞》《子夜驚夢》、曲劇《曹端還鄉》等爲代表的一系列新創作品在全省高校、機關單位、國有企業等巡演,成爲廉政教育的重要媒介。

各地的基層院團還通過小戲、小品形式表現反腐倡廉題材。小品短小精幹的形式、幽默諷刺的風格,產生了很好的傳播效果。如2015年央視春晚小品《投其所好》,在笑聲中展示了“‘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決心。在這類作品的引導和示範作用下,各地基層舞臺湧現出數量衆多的小品小戲。它們大多取材於生活小事,聚焦基層幹羣關係,展現基層作風,針對性很強,同時也回應了羣衆的審美需求。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是福建省,創作廉政小戲超過百部,並將這些小戲納入文化惠民工程,通過基層院團推廣。

這一部部作品,就是一堂堂生動深刻的廉政教育課,以羣衆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凝聚了民心,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呈現同題異貌

思想維度折射歷史觀變遷

戲曲由於聲腔、程式、風格以及演員羣體的不同,更容易突破題材束縛而呈現出個性化差異。這也是戲曲反腐題材能夠同題而異貌、呈現多元風格的優勢所在。如呂劇《板橋縣令》以別具一格的喜劇形式,一改鄭板橋作爲文人、官員的傳統形象,用誇張的醜行藝術來突出其樂觀幽默的政治智慧。閩劇《蘭花賦》則改編化用閩劇傳統戲《斬浦林》,將歷史感與傳奇性相結合,“舊瓶裝新酒”般獲得品質昇華。崑曲《烏石記》選取劉瞻夫人這一角度重新結構情節,賦予嚴肅主題柔婉的抒情特徵。這些作品突破了人們對反腐倡廉題材的固有印象,豐富了主題創作的藝術面貌。

同時,新編歷史劇中“清官”形象的變化,也折射出歷史觀的變遷。以傳統戲中最典型的幾個清官形象爲例。以往各類藝術作品表現“海瑞”,重點都在於突出他剛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個人品格,而瓊劇《海瑞》將海瑞之“廉”放在了闊大而複雜的政治生態中,加入對官場潛規則與人性弱點的審視,揭示環境給人帶來的異化,爲反腐倡廉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傳統清官戲的主角都是“高高在上”的官員,而晉劇《于成龍》突破“官身”,講述成爲布衣之後的于成龍的故事,表現民間對廉潔官員的愛護,這種“平民視角”也符合當代觀衆的審美期待。這兩部作品曾作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的參選劇目,在藝術上漸成精品。

當然,目前反腐倡廉主題創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在題材的選擇上,隨着作品不斷增多,難免產生重複。如包公、海瑞、于成龍、陳廷敬、張廷玉、林則徐等歷史人物,在大量戲劇及影視作品中被一遍遍演繹,想在藝術獨創性上有所突破,難度很大。另外,部分作品藝術品質不高,尤其是戲曲創作,囿於傳統行當規範和審美範式,容易出現形象簡單化、主題直白化、觀點宣教化等問題。戲劇人需持續努力,創造出獨具個性的藝術表達方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反腐倡廉戲劇創作同樣任重道遠。

(作者爲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30日 20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