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杂志发表了一篇韩国研究团队的文章,研究了在媒体报道名人自杀后,受到影响从而模仿自杀人群的性别和年龄亚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小社区或机构内的模仿效应会引起集中自杀事件的出现。

韩国明星接连自杀,名人自杀会给大众带来多大影响?

每40秒就有1人自杀,正视自杀,任重道远。

11月24日,在雪莉事件后,韩国娱乐圈又迎来噩耗,歌手具荷拉被发现在家中死亡。

韩国明星接连自杀,名人自杀会给大众带来多大影响?

名人自杀带来的模仿效应

十分黑色幽默的是,在11月21日,具荷拉自杀前三天,Nature 旗下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发表了一篇韩国研究团队的文章,研究了在媒体报道名人自杀后,受到影响从而模仿自杀人群的性别和年龄亚组。

韩国明星接连自杀,名人自杀会给大众带来多大影响?

1774年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一部小说,名叫《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讲的是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的故事。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Werther效应”因此得名。

Werther效应即模仿自杀,是一种发生在另一件自杀行为后的模仿自杀事件。尤其是媒体对名人自杀的报道,会对有自杀风险的人产生相当大的模仿效应。

该文章的研究人员将韩国10例名人自杀案例和六例非自杀原因的名人死亡案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了1993年至2013年(除2008年)韩国发生的所有自杀事件的数据,针对每个年龄和性别亚组构建了一个去趋势模型,推断预期的自杀数量。

韩国明星接连自杀,名人自杀会给大众带来多大影响?

上图显示了名人a案例中每个亚组模仿自杀率和死亡率,计算方式是,模仿自杀比例=实际自杀人数/预期自杀人数,死亡率=实际自杀人数-预期自杀人数。图源:REF1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年龄和性别亚组都受到了模仿效应的影响。在自杀组中,20-29岁女性模仿自杀的比例最高,排第二的是30-39岁女性。

而在同一年龄组中,女性模仿自杀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此外,模仿自杀死亡率在20-29岁女性中同样是最高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当自杀的名人为女性时,女性亚组更易出现模仿行为,但在男性亚组中没有发现与名人性别的关系。另外,在多数情况下,与名人年龄相仿的人群更易模仿自杀。

研究人员表示,女性更易受到模仿性自杀的影响可能可以用精神病理方面的性别差异来解释。一些容易导致自杀的情绪障碍,如抑郁、饮食障碍和焦虑等,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同时,由于女性的同理心更强,因此在接触到有关名人自杀的媒体报道时,自杀意念会被增强。

普通人自杀带来的模仿效应

2010年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仅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就发生了14起跳楼事件。

研究人员收集了国内几大城市的代表性报纸文章以及搜索引擎的话题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估富士康自杀事件的时间聚类效应和与媒体关注度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小社区或机构内的模仿效应会引起集中自杀事件的出现。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或许可以归因于公司内部的人际沟通以及富士康的环境——封闭的社区,园区内包含宿舍、食堂以及其他生活设施。

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

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WHO2014年发布的自杀预防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每40s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受个人特征和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每年有近80万人自杀,还有更多的自杀未遂者,它是全球15-29岁年龄组中的第二大死因。

2014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自杀是我国全人群第三位伤害死亡原因,仅次于道路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可以说,自杀离我们并不遥远。

韩国明星接连自杀,名人自杀会给大众带来多大影响?

201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预防自杀,但是,由于耻辱感与相关话题的传统禁忌,很多意图自杀者以及自杀未遂者并不会寻求帮助。不仅如此,由于对抑郁症等相关精神障碍缺乏认识,社会大众对此的反应也不容乐观。

预防自杀,仍旧任重而道远。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5383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