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文:他是一个古董商人,店里来了个年轻人,带来个青匣子

  说起古董,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只要是到了一定年代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古董,上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下至87年发行第七套人民币,就算是宋朝穷苦人家吃饭用的破碗,都能换个二三万元的现金出来。

  古董能卖钱,并且汉朝以下的古董的交易是合法化的,就导致了古董商人的出现,大的古董的商人,只要坐在店里,自然就会有买家和卖家来,而小的古董的商人就只好走街窜巷,走遍大江南北,从一些识货不识货的平民或者小贩手里搜一些古董来,再拉到古董市场去卖。

  而我,就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却略微有些小名气的古董商人,在市区有一家还算拿得出手的店面,偶尔会有人来店里来鉴定古董,一般价钱合适我就会收下,也会有大老板经过朋友介绍或者慕名而来挑几件老货回去把玩,但凡淡季,我也会亲自出去转转,挑一些市面上新出现的古董回来充实店面。

  不过这古董里面不单单只有那些仅仅是年代久远的东西,还有一些古董价格低廉,低到白送都没人要,这些古董都是或多或少能够引起不详事件,更厉害的直接能够弑主,别说放在家里,要是这古董认准了主人,就算是砸碎了,怪事也不会消失,但凡这种情况,或是马上转手赠与别人,或是买口棺材,放在正厅等死了。

  作为一个古董商人,运气不好的话,也会收到这种带有诅咒的古董,如果当时能够立刻将古董脱手的话,也就没有多大事情了,如果脱手不了,这些人大多都家破人亡了,死的一干二净。

  然而会有人继续发现这个古董,诅咒会继续流传下去,好在世界上这种古董并不多,绝大部分人就算是几辈子,也不会遇到这么一次。

  本人就因为一次偶然,接触了一次这种带有诅咒的古董,之后就因为一次次的偶然,和各种各样带有诅咒的古董打起了交道,几次因此而险些丧命,命运就像诅咒一样,不停的指引着我寻找着这些古董。

  第一次遇到诅咒的古董,是因为一个年轻的男人,大约二十多岁,绝对没有三十岁,穿着一套破旧的大衣,天气没有入秋,他却将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大衣宽厚的帽子将他的脸全部遮住,怀中抱着一个包裹,外面用黑布严严实实的包裹着,慌慌张张的跑进我的店里面,轻轻的将怀中的包裹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裹,期间不停的回头往外看,好像在害怕有人发现这个黑色的包裹。

  因为正值换季,我不好出去收货,但是生意有不好,正值淡季,我索性就给伙计放了个长假,让他出去自己找工作,等忙的时候再回来,如今这个神秘的年轻人一出现,就感觉屋子里面冷飕飕的,我虽然不信鬼,但是做古董生意的,总会遇到那些从古墓里面干出来的古董,听老人们说这些古董上都带着一些邪乎乎的东西,我在想是不是应该打个电话让我的伙计无论如何回来一趟。

  年轻人并不关心我正在想什么,在确定身后没有人之后,缓慢的将包裹外面的黑布打开,露出一个青木匣子,上面挂着一把青铜锁,看着这匣子,我顿时就无视了这屋子的阴冷,来了兴致,先不说这青木匣子,就是这青铜锁,说句不好听的,至少是汉朝的东西啊,要是用更专业的机器来判定,有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东西。

  这青木盒子也跑不了,看上面的腐化的痕迹,八成是和这青铜锁是一套的,而且这青木盒子上面雕刻的花纹也十分的精美,正面刻着两条青龙争夺一枚珠子,盒子的周围也刻画着密密麻麻的青云,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当时大家的手笔,不过我仔细看了几遍,却没有发现雕刻这盒子的工匠是谁。

  要知道在古代,这种做工上层的匣子,工匠都会亲自署上名字,流传百世的,不过这盒子却没有署名,奇了怪了。

  看着桌子上这套东西,我却是犯了愁,这东西无论是汉代的还是战国的我都不敢收,汉代的收不起,这种规格的青木盒子还带着原配的锁,至少能卖上上千万,我这边收的话也得两三百万。干了这么多年,手里五六十万是有,但是二三百万是万万拿不出来的。而这东西要是战国的就更完了,随意交易战国时期的古董,可以要枪毙的,我可不想为了一个古董,脑袋被人开俩窟窿。

  这东西只能看,不能吃,我如实的跟年轻人说了一下,意思就是我这边收不了,你另请高明吧。

  年轻人听完这话并没有离开,而是从怀中掏出一把青铜钥匙,合着这锁还有原套的钥匙,这我就更不敢想了,做古董生意的人都知道,什么东西价钱高,就是完整一套的东西价钱最高,例如一台宋朝时期的砚,也就能卖个四十来万,但是如果配套的碾还在,那么这砚就能顶上二百万不费劲。

  同样的道理还有成对的玉,成对的鸳鸯枕,成套的茶杯等等,但是唯独这个锁和钥匙除外,如果锁和钥匙都在,而且年代十分久远的那种,只有两种可能,一个就是像传家之宝一样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古董,这个绝对不会有人卖,另一个就是通过寻找而找到的,只要锁头和钥匙放在一起,而且年代够久,那么价格能够多加一个零,甚至一个零再翻一倍。

  不过这年轻人并不是拿出钥匙给我看的,而是将钥匙插到青铜锁里面,我赶忙伸出手去拉住这年轻人,这可是汉朝时期的锁啊,里面早被锈死了,如果不小心将钥匙折断在里面,就太可惜了。

  年轻人并没有松手,而是直接将钥匙插了进去,正当我认为钥匙会断的时候,锁发出沉闷的一声噔!

  就见那原本秀气的青铜锁,一下子就打开了,没有丝毫的卡顿,从青铜盒子上掉了下来,年轻人伸出手,慢慢的将青铜盒子打开。

  年轻人还是那一副小心翼翼的摸样,双手颤颤巍巍的,一点点的掀开了青木盒子的盖子,看见年轻人这一副姿态,我也好奇了起来,这么好的盒子,里面装得到底是什么。

  慢慢的青木盒子彻底被年轻人打开,露出了躺在里面的东西,我赶忙凑了过去,想要看个究竟,结果却大跌眼镜,在这个汉朝的青木盒子里面,躺着一面铜镜。

  青木盒子打开之后,年轻人的双手便离开了青木盒子,示意我可以拿出来看看,然后就一直不停的回头,观察是否有人在他的身后。

  看见年轻人如此恭敬的摸样,我也学着他,小心翼翼的带上白手套,将这面铜镜拿起来,在放大镜下面看了起来。

  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一面普通的铜镜,外表并不是那么的光滑,镜面上有很多细细的刮痕,说明这面铜镜并不是屋子里面用的,而是挂在门外的辟邪用的,长年受到风沙的冲击才留下的刮痕,不仅如此,这面镜子的光滑度远远超越了我所见过的那些古董铜镜,并不像是古代的产品,就算是装在汉代时候的青木盒子里面,也不能保证是汉代的,先不说汉代的打磨技术,单单论镜子,汉代并没有铜镜。

  我将镜子翻过来,想要仔细判断一下,却在镜面的边缘发现了一组模糊的阿拉伯数字。

  1912年12月24日,后面还跟着一排小汉字,上海北浦工业厂。

  这铜镜是民国时期的东西,这年轻人太有才了,用汉朝的青木盒子小心翼翼的保存着一面民国时期的铜镜,要不是外面还刮着入秋特有的狂风,我都怀疑现在是不是四月份的愚人节,这小子特地来框我的。

  只可惜现在不是愚人节,我还是特意的拿起铜镜仔细的打量起来,毕竟能够装在汉朝的青木盒子里面,说明这铜镜还是有分量的,不过我用放大镜来回溜了几圈,仍是没发现除了这排小字以外的任何线索。

  索性,我也不去研究它了,直接朝年轻人问道,这面铜镜到底有何等神奇。

  听到我的问话之后,年轻人并没有告诉我这铜镜到底有何用处,而是将铜镜重新装回青木盒子里面,将锁挂上,重新上好锁,将盒子和钥匙一起递给我,并且给了我一个数。

  三万块!

  原本我出于各种原因我不准备留下这青木盒子,因为我收不起,但是如今这年轻人就跟疯了似得的给出了和白送一样的价格,我并没有怀疑青木盒子和青铜锁的有问题,这么多年的历练,我的眼光还是不会看错的,这两个东西是真家伙。

  关键就是这面铜镜,怎么说,我也不相信一面装在汉朝时期青木盒子里的民国时期出产的铜镜会一点问题都没有。

  为此,我更不能盲目的收下这套东西,而是几次的旁击侧敲套着年轻人的口话,不过对方却十分的坚持,想要青木盒子就必须要铜镜一起买了,并且价格还可以更低。

  问题不是出在价格上面啊,三万块钱我倒是没有必要再讲下去了,后来我稍微考虑了一下,就算这东西有天大的邪乎,我把它买来放那不动不就没事了,只要三万块钱就能买到价值两千万的东西,怎么想我都不能放手啊,就算以后不能转手卖了,放着当镇店之宝也不赔啊。

  想着,我就将青木盒子接了过来,盒子到我手里的时候我还特地感觉了一下,没发觉有什么不对劲,然后从柜台里面点了三万块钱出来,为了应对平时会有人来出售古董的情况,我的柜子里面通常都会备上个十来万应急的钱,毕竟才几万块钱,大家都愿意见到现金,十万元以上大多才打卡。

  我将青木盒子仔细的放在高价古董的架子上,等到哪天有时间,特地给它打一份柜子,然后将手中的三万元递给年轻人,又几次的详细跟年轻人确定是否真的要以这个价格出售,如果对方现在反悔的话,我会立刻将青木盒子还回去,毕竟这个便宜占的太大了。

  年轻人接过钱,表示自己肯定是真心想要出售古董。

本文来自小说《古董的诅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