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保衛時期,鐵托作爲南斯拉夫的領袖,最開始選擇走蘇聯的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制度,但現實是在農民的強烈反對下行不通,並且鐵托在求助蘇聯後,感受到蘇聯強烈的大國干涉與假惺惺的援助,加之鐵托與斯大林在巴爾幹半島的諸多地緣政治問題上分歧嚴重,導致二者關係破裂,1948年6月28日,共產國際的後繼組織共產黨情報局宣佈把"鐵托集團"開除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而在南斯拉夫人民自己的心中,鐵托的形象同樣高大偉岸,究其原因,主要是分爲三個階段—南斯拉夫共產黨早期組織和革命時期,南斯拉夫人民抗擊德國侵略時期,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保衛時期。

近日,在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下展示出來的國際友誼,使得塞爾維亞這個巴爾幹半島小國,在科索沃戰爭以及我使館被炸事件被人們所熟知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塞爾維亞獨立建國的時間短短數百年,也曾作爲南斯拉夫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其首都貝爾格萊德,便長眠着一位卓越的社會主義者—約瑟普·布羅茲·鐵托。
鐵托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中知名度很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推行“不結盟運動”,反對大國干涉,爲新中國所推崇,與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謀而合。
而在南斯拉夫人民自己的心中,鐵托的形象同樣高大偉岸,究其原因,主要是分爲三個階段—南斯拉夫共產黨早期組織和革命時期,南斯拉夫人民抗擊德國侵略時期,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保衛時期。
而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前,鐵托曾作爲奧匈帝國的臣民而參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次戰鬥中被得被俄國俘虜,在居俄期間,他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的洗禮,學會了俄語,經受了俄國二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的洗禮,曾參加紅色國際縱隊,對高爾察克匪幫作戰。1920年,鐵托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並於同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
到了南斯拉夫共產黨早期組織和革命時期,鐵托歷任南共區委委員、薩格勒布五金工會書記和薩格勒布市委書記。可南共隨即被塞爾維亞王國政府宣佈爲非法組織,1920年鐵托被抓捕且被判處苦役5年,且他於1927、1928年再度又三度被捕入獄。可連環的牢獄之災並沒有打消他的革命鬥志,反而讓他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鬥爭中。
1934年12月,鐵托當選爲南共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第二年初赴莫斯科任共產國際巴爾幹書記處成員和南斯拉夫報告員。1937年12月,鐵托開始主持南共中央的工作。1938年初,45歲的鐵托出任南共中央臨時總書記。1940年10月,鐵托在南共第五次代表會議上當選爲總書記。由於南斯拉夫的特殊性—雖然都屬於南部斯拉夫人,但內部區別較多,而民族成分複雜—導致南共內部的派系鬥爭惡劣。鐵托大力推行黨的改組工作,規定了密切聯繫羣衆、加強團結等黨內原則,使南共逐漸成長爲一個成員衆多、組織嚴密的強有力的政黨,擁有深厚的羣衆基礎。
到了南斯拉夫人民抗擊德國侵略時期,隨着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帷幕,在法西斯的鐵蹄下,嚮往自由的人民無一倖免。1941年4月6日,德軍實施“第25號計劃”,1941年4月17日,南斯拉夫王國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經過短短的10天,南斯拉夫作爲統一的主權國家已不復存在,成爲淪陷於法西斯的第12個歐洲國家。
南斯拉夫人民開始了與法西斯長達四年的鬥爭。在鬥爭中,鐵托自主創立軍隊,嚴於軍隊紀律,戰鬥力強,且將生死置之度外,爲和平與解放事業奉獻自我。他還積極與革命的軍隊保持合作,建立統一戰線,併成功在法西斯佔領區內開闢瞭解放區,併成立了烏日策共和國。雖然在法西斯的圍剿下失敗,但也是南斯拉夫游擊隊的寶貴經驗。
在最艱難的歲月,南斯拉夫游擊隊也被迫進行長征,鐵托本人要不是在愛犬的捨身相救下也難逃厄運。當過了1943年,法西斯的囂張氣焰大不如前,蘇聯紅軍已經開始反攻,北非戰場已經獲得成功,而意大利法西斯也在不久後垮臺。納粹德國的戰敗指日可待。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舉行會議通過決議,剝奪了倫敦流亡政府作爲南斯拉夫政府所擁有的權力,鐵托被授予南斯拉夫元帥軍銜,並當選爲作爲臨時政府的南斯拉夫人民委員會主席和國防人民委員。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鐵托領導的人民軍隊挫敗了納粹德國的斬首行動,並在在盟軍的領導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到了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保衛時期,鐵托作爲南斯拉夫的領袖,最開始選擇走蘇聯的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制度,但現實是在農民的強烈反對下行不通,並且鐵托在求助蘇聯後,感受到蘇聯強烈的大國干涉與假惺惺的援助,加之鐵托與斯大林在巴爾幹半島的諸多地緣政治問題上分歧嚴重,導致二者關係破裂,1948年6月28日,共產國際的後繼組織共產黨情報局宣佈把"鐵托集團"開除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走上自己的社會主義發展路線,在集團入侵的威脅下和經濟問題的衝擊下,鐵托求助於美國,華盛頓向鐵托提供1億多美元各種形式的援助。但是鐵托仍然在兩個集團的對立中保持中立,併成爲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在斯大林去世後,南斯拉夫和蘇聯的關係忽冷忽熱,在蘇聯接連鎮壓了“不安分”的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蘇聯再度威脅南斯拉夫,鐵托調動軍隊,發動民兵,明確表示出南斯拉夫不同於捷克斯洛伐克、它將抵抗外來的入侵。而鐵托的眼光是長遠的,他害怕在他搶答的領導結束後南斯拉夫會在蘇聯的壓力下分崩離析,遂決定改善與蘇聯的關係。1971年鐵托邀請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訪問貝爾格萊德。1972年他又去莫斯科,並戴着列寧勳章返回了貝爾格萊德。
在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人民奪取了抗擊德國侵略戰爭的勝利,將全黨和全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並且確定了在其死後的輪換總統制。在經濟上,在困難的條件下取得了建成中等水平的工業國的成就,其中工業收入佔國民收入的42%。在外交上,領導國家在大國博弈中艱難取得了國家的獨立自主,推行不結盟運動,廣受國際尊重。
爲保衛和平、促進平等合作,爲加強社會主義的、不結盟的南斯拉夫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至於其所謂的鐵腕統治和奢靡生活,相比較之下顯得無足輕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