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良羽認爲,對國內演出行業來說,就算是政策允許,劇院演出最快需要一兩個月,大型演唱會起碼要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對於動輒被黃牛炒至翻倍甚至幾倍的票價,他認爲,疫情下的冷卻期或將讓演出市場沉澱下來思考,如何更好地規範,比如主辦方將進一步推行演唱會無紙化票務,“這可能是疫情對行業而言最大的幫助。

作者: 吳丹

【《2018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到514.11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5.03%,其中演唱會市場號召力強勁。】

在上海從事大型演出策劃與主辦十多年來,郭良羽還是第一次連續幾個月沒看一場演出、沒簽一個合同。作爲從業者,他有一種無力感,“全球文化娛樂市場的整體關停,使整個行業都對前景信心不足。”

他還記得2006年剛入行,就碰到上海演出史上的盛況。S.H.E、韓國神話組合和一場在金山城市沙灘舉行的音樂節同天舉行,且全部爆滿,出售的門票多達十萬張。從那一年到2019年,他參與主辦、策劃過王菲、張學友、陳奕迅等歌手演出,也將滾石樂隊、鮑勃·迪倫等歐美大牌邀請到上海。

中國演出市場也是一路高歌猛進,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去年發佈的《2018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到514.11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5.03%,其中演唱會市場號召力強勁。

“業內都以爲,2020年將是一個大年,是整個行業最好的時候。”郭良羽說,加拿大搖滾天后艾薇兒本來將在4月舉行上海演唱會,美國當紅00後女歌手比莉·艾利什也決定開啓中國巡演,更多的重頭項目也都鎖定了今年,本該陸續登場。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一切陷入冰凍期。太陽馬戲團裁員95%,陷入破產危機;迪士尼市值蒸發超過800億美元。儘管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大型演出場所,卻不可能放鬆警惕。眼下,國內5月的演出依然還在取消中。

遙遙無期的等待

“本來我們覺得,按照國內的疫情控制程度,4月起可以陸續恢復,下半年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應該是有希望的。”但是隨着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和海外疫情的暴發,郭良羽說,一切又變得遙遙無期。

3月27日,國家電影局緊急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這一次政策的改變,不免讓演出行業更加謹慎。電影院開了又關,繼續無米下鍋,而演出業更是一直冰凍。

“與影院不同,大型演出人員聚集特別衆多,都是千人乃至萬人級別起。如果電影院都不在被允許的範圍內,那麼演出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假如電影院恢復經營後,只能以每場50%的上座率對外售票,那麼這種規範複製到很多演出,主辦方都會血本無歸。所以,即使演出市場放開後,仍然需要一個自然週期。”郭良羽推測,如果到6月底,海外疫情還不能有一個明顯的拐點,2020年度的演出市場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

據第一財經瞭解,大部分演出公司儘管日子難過,但還不至於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相對而言,演出公司是一個比較短平快的行當,項目制的工作模式,導致了單個項目的資金週轉期一般不會超過半年。很多演出公司都做一個城市或幾個城市的簡單業務,公司成本開銷並不會很大,不至於資金鍊斷裂。

但對於票務、場館方而言,涉及系統維護或場館運營的開支都不可能減少,因而壓力比較大。而國內多數場館都是國有,票務公司又多依賴一些互聯網頭部平臺公司,所以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強。

目前,整個行業的心態只能是觀望,“大型演出和線下教育、跨境跨省旅遊一樣,被認定爲當前不適於復工復產的行業。所以行業內一些國有的院團和公司都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雲觀演、雲服務紛紛上線,一些小規模私企就儘量壓縮成本,力圖熬過這個冬天。”

緩慢恢復期,解決行業問題

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娛樂,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恢復?

最近,《紐約時報》組織5位健康專家,討論了這一話題。美國生物倫理學家澤克·伊曼紐爾(Zeke Emanuel)提醒人們面對現實,疏遠式社交是目前對抗新冠病毒唯一有效的措施。根據經驗,今年秋天,職工就能重返工作崗位,學生重返學校,餐廳也將逐步開放。

但談及體育、演唱會、畢業典禮等大型活動,醫學專家認爲,可能將嚴控到2021年秋天之後才能恢復。

“重啓經濟必須是分階段進行的。”伊曼紐爾強調,就算恢復工作,也必須先安排感染風險低的人羣,並且確保復工人員之間保持安全距離。他認爲,大型聚集性場合的恢復時間,最早是在明年秋季。

關於體育賽事和音樂會的恢復時間,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也表示,可能要比酒吧和餐廳等得更久,德國目前對於大型文化集會的禁令至少持續到8月31日。

郭良羽認爲,對國內演出行業來說,就算是政策允許,劇院演出最快需要一兩個月,大型演唱會起碼要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

他更擔心的是,觀衆是否對於演出這種人羣聚集性活動還有信心?海外疫情是否會影響到海外項目的引進?當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人們是否還對演唱會這種非生活必需品保持過去那樣的消費熱情?

“演出行業與其匆忙復工,不如有秩序、有步驟地慢慢恢復。過去幾年,這個行業發展速度很快,繁榮背後也有浮躁產生的問題。”他認爲,演出市場的亂象包括黃牛氾濫,出現一些觀衆買不到票、高價買票,甚至買到假票的情況。

對於動輒被黃牛炒至翻倍甚至幾倍的票價,他認爲,疫情下的冷卻期或將讓演出市場沉澱下來思考,如何更好地規範,比如主辦方將進一步推行演唱會無紙化票務,“這可能是疫情對行業而言最大的幫助。”

(文中郭良羽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