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新基建而言,投資規模較爲確定的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和城市軌道交通等板塊,均是險資普遍青睞的對象,但由於今年的實際投資體量“並不高”,只佔到全部基建投資的10%-20%,所以不能排除某些險資更偏向於傳統基建和“大消費”類股票標的。就二級市場投資而言,張瑋認爲,考慮到實際的規模和資金成本,險資往往不能做到中長期價值投資,投資標的對於市場風格變化較爲敏感。

(原標題:“新基建”投資潮起 險企憑藉優勢多渠道介入 )

傳統基建與“新基建”雙管齊下,正成爲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崑崙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認爲,從“新基建”的七大分類來看,全年總投資規模有望突破1.3萬億元。在各類資金來源中,保險資金先天具有中長期投資優勢,可通過信用債、非標以及權益市場的一、二級投資等多種形式爲基建投資注入強勁的源頭活水。從險資的二級市場投資看,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和城市軌道交通等板塊,是險資青睞的投資對象。

基建投資護航穩增長

業內專家普遍認爲,基建投資將成爲託底經濟的重要支撐。

張瑋表示,如果今年財政赤字率確定爲3%,專項債新增3萬億元,基建增速則有望達到8%以上;如果財政赤字率達3.5%,專項債新增4萬億元,基建增速將達到14%以上。“當然,這只是基於資金端的測算,並未考慮實際開工情況。”他表示。

在“新基建”方面,張瑋認爲,全年總投資額有望突破1.3萬億元。其中,5G基站及相關設備總投資規模約爲2500億-3000億元;年內確定開工建設和建成的特高壓線路投資約爲1500億元。

衆所周知,大型基建項目和重大工程一般建設時間長,所需資金量大。基建投資大潮泛起的背後,離不開鉅額資金的支持。據張瑋介紹,基建投資資金來源一般包括五大部分:國家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以及其他資金。正常情況下,自籌資金是傳統基建的重要資金來源,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PPP和非標融資等資金來源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國家預算資金適度“發力”。

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張瑋認爲,非金融企業部門本身負債率很高,而且受疫情負面影響較大;居民部門負債增加幅度有限,所以增加負債、提振國民經濟的重擔只能落在政府部門頭上。相較地方政府而言,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更健康,這爲適度提升財政赤字創造了先決條件。

險資可發揮長線資金優勢

張瑋特別強調,在當前環境下,有必要大力度放開民間投資准入門檻,使社會資本更多參與到“回報高、見效快”的項目中去,提升民間投資意願。

從保險資金的角度來看,險資先天具有中長期投資優勢,對於投資國家中長期戰略具有積極作用。張瑋介紹道,目前險資的主要投資範圍包括利率債和信用債等固收類投資,投資比例一般在50%以上,在一級和二級市場權益類投資一般在20%-30%之間,不得高於30%,剩下的是另類投資和不動產投資。險資可以通過信用債、非標以及權益市場的一、二級投資等多種方式參與到基建投資中,爲基建投資提供源頭活水。“當然,由於險資的特殊屬性,相對於其他金融機構而言更偏向於風險厭惡型。所以,在信用評級上會追尋評級更高的投資標的。”他說。

就二級市場投資而言,張瑋認爲,考慮到實際的規模和資金成本,險資往往不能做到中長期價值投資,投資標的對於市場風格變化較爲敏感。對於新基建而言,投資規模較爲確定的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和城市軌道交通等板塊,均是險資普遍青睞的對象,但由於今年的實際投資體量“並不高”,只佔到全部基建投資的10%-20%,所以不能排除某些險資更偏向於傳統基建和“大消費”類股票標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