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起,上海的幫會勢力爲了適應不斷西化中的上海社會環境,開始紛紛謀求變革。幫會首領們開始突破青幫、洪門等傳統的幫規幫律,創立一批新型的幫會團體。

有鄭子良的俠誼社。

楊虎的興中社。

朱學範的毅社。

張克昌的暢社。

劉文藻的監社。

朱景芳的景社。

黃振世的振社。

週一星、彭柏威的嵩社。

金九齡的春社等。

其中以杜月笙的恆社、張仁奎的仁社和黃金榮的忠信社(俗稱榮社)最有勢力,被稱爲三大社團。

綜上大部分團體於解放前後停止活動,解散。

恆社

1932年11月,杜月笙在陸京士等門徒策劃下成立。社名爲章士釗所起,意爲“如月之恆圓”,英文CONSTANT CLUB。社址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息廬,後遷至呂宋路(今連雲路)。杜月笙任名譽社長,社員130餘人。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章士釗畫像

1936年冬增至500餘人。

1946年,在麗都花園召開抗戰勝利後首次社員大會,社址遷福履理路(今建國西路)。陸京士、唐瓚之、杜維藩、王兆槐、郭蘭馨任常務理事。社員910人,分佈全國各地及緬甸、菲律賓等國。

1949年後,部分社員隨陸京士到臺灣,在臺灣恢復活動。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恆社證章

​恆社特點:

(1)入社者均需向杜月笙投帖,行拜師禮。一般首先是用紅帖子開出自己的祖先三代,並寫上“願拜門下聽從訓悔”的字句,由介紹人和本人具名,然後按照約定的日期備齊一份不菲的入社禮,到杜公館行禮。最初,入社者行禮須向杜月笙跪拜,後改爲三鞠躬。

(2)活動全部以杜月笙爲中心。每逢杜月笙生日,社員必須集體至杜公館行祝壽禮。社員將恆社比作太陽系,把杜月笙比作“我們大衆的太陽。諸位老前輩、老大哥,似行星般仰乘意志,在前面領導”,強調“本社之創設與進步,爲完全託命於此中心作用。。。欲求本社垂之恆,則必須將此中心作用加以發揚。”

(3)社徽呈圓形,中間是一口鐘,鐘的外壁正中爲一新月。“鐘錶示爲發聲之源,‘聲’‘笙’同音,加上月牙,就成爲‘月笙’。”四周是19顆星圍組成的花邊,象徵19名理事。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今改成酒店首席公館的原杜月笙上海居所大公館內杜月笙與時滬上名人合影

恆社與傳統青幫組織不同的有:

(1)拒收職業流氓,成員都有正當職業,主要是工商界老闆,警界、政界、軍界人員,工運領袖等。杜月笙的徒弟中,只有開山門徒弟江肇銘一人以牙醫身份加入。

(2)以理事會作爲管理機構。理事有陸京士、洪雁賓、周孝伯、徐懋棠等。

(3)設有社章,辦有機關刊物《恆社月刊》,刊登本社活動、社員動態以及社員作品。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今改成酒店首席公館的原杜月笙上海居所大公館內原杜月笙密談之地小偏廳

仁社

1935年5月在上海海格路(今華山路花園)成立。首領張仁奎。

張仁奎,傳統青幫最後的守護者。他的徒弟衆多,皆爲名望,如軍閥韓復榘和蔣鼎文、 上海銀行公會會長陳光甫、交通銀行總經理錢新之、中央造幣廠廠長韋敬周、後來的汪僞政權外交部長夏奇峯、宣傳部長林柏生等等。

張仁奎自到上海後,居於海格路(今華山路)範園。因張在青幫中身份最高,一時各軍政要人紛紛歸入門下。其中有上海警備司令楊虎、黃金榮、時事新報總經理汪英賓、中國郵政儲金滙業總局主任祕書季自求和蔣鼎文、韓復榘、孫桐萱、王修身等。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青幫大字輩張仁奎

​1935年5月,經上海市社會局批准,張仁奎的門徒舉行仁社成立大會。與恆社一樣,仁社表面上也是個民主制度章程的俱樂部,理事長張仁奎,副理事長和理事由張仁奎指定,社員200餘人,均由張仁奎圈定。每年全社大會在10月張仁奎生日舉行。門徒3000~4000人,大多爲上層人物,標準之一是文官特任、簡任、薦任以上者,武職將校。

忠信社

1936年黃金榮指使門徒祕密成立。取名於黃家花園內蔣介石題寫的“文行忠信”石碑。骨幹邱子嘉、丁永昌(法租界捕房探目)、陳培德(英美菸廠工會主席)、張善琨(電影公司老闆)、龔天健、杭石君(報刊編輯)、黃振世等。未舉行成立大會。社員數百人,不辦入社手續,均由社內領導直接通知。社長黃金榮不參加社內會議。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黃金榮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趨於癱瘓。抗戰勝利後,改名榮社(榮嚴社),公開活動。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榮社(榮嚴社)章

毅社

1935年,朱學範弟子組織,朱學範任贊助人,社址在福佑路117號醬業職工工會內。以“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爲該社口號。

1936年,社員1000多人。朱學範依靠毅社勢力,鞏固了其在上海總工會中的領導地位。

抗戰初期,朱學範率毅社參加抗日活動。

抗戰勝利後,毅社成員接收上海郵務工會。朱學範因拒絕參加“國大”,被迫出走香港。

1946年9月,毅社改組,陸京士出任贊助人。此後,大部分成員參加國民黨、工福會、護工隊等。解放後解散。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朱學範,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上海的幫會社團在改組後,其本身並未脫離原有的黑社會意識形態。但因其在社會各階層中影響甚厚,也成爲了國共雙方在鞏固政權和奪取爭取的歷史過程中都想爭取的力量。

在上海的幫會社團基層分子內在交流中,也逐漸形成了以傳統江湖隱語,結合了上海方言和外來語的本幫切口。如:

“翻梢”(重新滋事)、“斫輪老手”(勾引異性的老手)、“脫梢”(逃脫釘梢)、“拋頂宮”(搶帽子)、“剝豬玀”(晚上剝行人衣服)、“打過門”(搶物移贓)、鷂子(贓物)、“水頭”(銀錢)、“丈”(萬)、“過堂”(搶劫)、“借臺基”(借牀鋪)、“豁令子”(通風報信)、“劈霸”(分贓)、“看冷鋪”(袖手旁觀)、“講斤頭”、“扳斤頭”(講條件、談價錢)、“小貨”(走私貨)、“折梢”(敲詐勒索)、“背孃舅”(用繩勒死)、“糖年糕”(煙土)、“罩木栳”(暗探)、“抄把子”(搜錢袋)等。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手繪之一,圖文無關

這世上沒有完全自私的惡魔,只有宛如惡魔的迷路者。何爲人性?江湖社團的起伏中,什麼都可顯現,黑、紅,白混在在一起,便有了各自的解釋。上海幫會,惡魔也好,良心猶在也罷,終是曾經上海灘的一個縮影。

【煙雲江湖】舊上海幫會勢力結社溯往-哪些幫會大佬組成了會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