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一小長假:旅遊業該來場供給升級

■ 社論

隨着公衆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火爆的旅遊潮纔剛剛開始,而公衆旅遊消費的升級也呼喚旅遊業供給側升級。

爲期4天的五一小長假結束了。

與人們預料的一樣,五一小長假,中國人好像又進入了春運模式。來自中國鐵路總公司的信息顯示,5月1日當天全國鐵路開行旅客列車9000多列,發送旅客1700多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巨量遊客集中出行,也讓之前曾出現過的“買短乘長”再度進入公衆視野。昨日,鐵總負責人公開向社會致歉,表示今後鐵路部門將更好地做好假日旅客運輸組織服務工作。

選擇了自駕出行的人,“堵在路上”已成常態。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40條主要高速公路的200個重要通道點位,流量環比上升75.9%。

客觀而言,面對驟然而至的遊客潮,鐵路、公路、景區等出現一些“不適”,並不令人意外。但也該看到,呈現在某個節點上的聚集與失序,背後必然有一個較長時段的累積。

旅遊公共服務的完善,除了喫、住、行、遊、購、娛等硬件設施之外,軟件服務尤其需要提升。包括線路設計、人流引導、各種交通工具的協同等,均有必要事先有預案,事中有調控,事後有總結。凡事未雨綢繆,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衆的需求——這也是公共服務的應有之義。

事實上,旅遊出現井噴,並不是一個“突如其來”的現象,然而,多年來,民衆國內遊體驗不佳的狀況並未好轉。究其根源,與景區及關聯產業的急功近利有關,也與市場與遊客意願不匹配有關,而根本則在於一些地方政府與有關部門過於短視,缺乏科學規劃與治理,並未真正推進旅遊的供給側改革。

旅遊業是最典型的富民產業,是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隨着公衆收入水平的持續改善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中國火爆的旅遊潮纔剛剛開始。如今的小長假旅遊潮,不過是旅遊的初級形態。未來,我國旅遊人次將會持續增長,更高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也將源源而來。

公衆旅遊消費升級也呼喚旅遊業供給側升級。爲此,各級政府部門要通過對旅遊公共產品、公共設施、公共服務等的一體化供給,讓旅遊領域的消費市場能夠更有效滿足民衆多層次多樣化旅遊消費需求。

具體而言,在公共服務層面,相關部門需要協同推進各地區餐飲、住宿、交通、景區、購物、娛樂等要素行業的發展,爲遊客提供最佳旅遊體驗。

就旅遊市場而言,推動旅遊資源均衡發展。旅遊業經營者需開發不同種類的旅遊產品,充分激活包括小景區在內的不同等級的旅遊資源。當前,觀光旅遊仍是旅遊項目的主體,而針對自主遊、高端遊等休閒度假產品的供給還不足。伴隨公衆旅遊消費升級,多樣化旅遊產品方面的供給也該升級了。

而解決“堵在路上”難題,則需要充分解決居民出遊時間上的不平衡。這首先體現在當前的休假制度安排難以滿足公衆的旅遊消費需求。這就需要加快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步伐,充分保障公衆自主休假的權利。

五一出遊,不負春光。相關部門和市場主體把產業當事業做,就足以真正釋放民衆磅礴的出遊願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