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多年以後,當我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回顧這麼多年來的心理狀態,我嚴重懷疑自己曾經是一名重度抑鬱症患者,只是我沒有證據,因爲我從來沒有去看過心理醫生。我的大學時代,雖然爲人和善,與同學的關係都非常好。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關於抑鬱症的成因,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我是70後。我不是研究抑鬱症的專家,我也不知道在醫學上是如何精確地給抑鬱症下定義的。但是多年以後,當我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回顧這麼多年來的心理狀態,我嚴重懷疑自己曾經是一名重度抑鬱症患者,只是我沒有證據,因爲我從來沒有去看過心理醫生。但是我知道,抑鬱對一個人的心理傷害是非常嚴重的。輕則情緒低落,重則導致自殺。(文/勵志闖天涯)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即使自卑不是抑鬱的根源,也必定是抑鬱的重要成因

至於抑鬱的成因,有人說是因爲心理壓力過大,自己無力應對而內心崩潰;有人說是價值觀錯亂,導致對一件事產生執念,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還有人說,這事兒跟遺傳有關係,你自一出生起就帶有抑鬱的基因。但是我的感受是,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慶幸的是,無論如何,如今我早已經擺脫了那種痛苦的折磨。今天,我就用這篇文章描述一下我從小到大的隱祕故事,藉此來探討抑鬱症的表現,根源,以及治癒的方法,希望能對抑鬱症患者有所啓發,也衷心地祝願他們能夠早日從這種可惡而又可怕的病症中解放出來。

小學時代:我把屎拉在了褲兜裏

俗話說,七歲看老。一個人的性格是從小養成的,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家教非常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聽話的乖孩子。但是我的性格卻非常羞澀,一跟女生說話就臉紅的那種。家裏來了客人,我會躲到裏屋去,等客人走了我纔敢出來。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小學時代:我害怕被批評,害怕被人否定

我的出生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一個四面環山的小鎮。那時候家裏不能洗澡。有一年冬天,我爺爺帶着我到外面的一個洗澡堂子,也就是公共浴室去洗澡。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那種環境,當時我就震驚了,深感不安與害羞,死活不肯脫衣服。最終,爺爺只好一個人洗了澡,然後又把我帶回了家。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把雙手背在後面,不能隨便說話。我每堂課都做得很好,生怕被老師批評。有一次,課間休息,到快上課的時候我突然內急,急急忙忙趕去上廁所。結果因爲着急,把整整一泡屎拉在了褲兜子裏。那時候上課鈴已經響了。我沒時間也沒辦法處理,三下五除二繫好褲子就跑回了教室。

回到教室,同學們剛剛安靜下來,我也裝作若無其事地走回了座位上,根本不敢跟老師說這件事。就那樣,我坐在一泡屎上上完了後面的兩節課。中間同桌還嗅了嗅鼻子問,“什麼味道?怎麼有一股臭味兒?”我只能裝聾作啞。中午我是到奶奶家喫飯,結果奶奶幫忙洗的內褲,洗的時候還衝着我說,“怎麼拉成這樣?”

我在小學時代,就在幼小的心裏埋下了抑鬱的種子。害怕見人,尤其是不願意見熟人,害怕被批評,害怕被人否定。

中學時代:我用中午不喫飯來懲罰自己

在小學的生活,我的學習成績很好,基本上是班裏的前三名。到了中學,尤其是高中,成績就只能排在中游了。那時候,我不願意與同學交往,但依然是勤奮好學的好學生。只是學習不得其法,只知道死記硬背。比如歷史、政治之類的科目,問答題真的是逐字逐句背下來的,不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發揮。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中學時代:我學會了自我懲罰

有一次,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檢查我們背課文。從第一排開始,大家依次起立背誦。我坐在後面,前面同學背的什麼我根本不知道,因爲我那時候只是忙於自己的背誦。當第一名同學站起來的時候,我就開始緊張,渾身發抖,手腳冰涼。等輪到我的時候,不出意外的沒背下來。印象中是被罰站了一會兒,但老師的態度還是非常好的,也沒有特別指責我什麼。

等到中午的時候,同桌叫我去喫飯,我不肯去。因爲我課文沒背下來,內心非常自責且羞愧,我要用這種方式來懲罰自己。

還有一次,期中考試到了。我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就以生病爲由請了病假,故意躲過了那場考試。

有一段時間,父母也感覺我的狀態不好。媽媽看到我臉色發白,懷疑我是貧血,於是帶着我去看了醫生。醫生當然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就對我們說,可能是學習壓力太大導致的,讓注意休息就成了。

我的中學時代,抑鬱開始生根發芽。在學習上追求完美,但是由於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產生自責,繼而痛恨自己,並用一定的手段進行自我懲罰,或者進行逃避。

大學時代:遠遠看見同學,我選擇繞道走

到了考大學的時候,我的內心深處已經開始懼怕與人交往了。填報志願的時候,我想選擇的是那些遠離人羣,與自然打交道的專業。比如考古學、天文學、圖書管理學之類。但是填報志願的時候,在爸爸的建議下,我最終選擇了經濟管理。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大學時代:我變得更加封閉

我是95年上的大學,那時候手機剛剛興起,學生基本上是沒有手機的,計算機還在學Dos系統。所以那時候的學生還是比較淳樸的,學習風氣也比較盛。對於我來說更是如此,不但沒有逃過課,基本上課餘時間也都泡在了圖書館的自習室裏。但是我的性格,卻變得越發的內向,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害怕與人交往。

有一次,我從班級回宿舍的時候,遠遠地看見一個同學迎面走過來,我趕忙繞道從樓後面走了回去,只是因爲我害怕與她見面打招呼。

大學期間沒有談戀愛,那時候唯一的一個業餘愛好,就是到外面的錄像廳去看錄像。同學們看錄像都喜歡三五成羣一起去。唯獨我喜歡一個人去。有時候週末還會看個通宵。整個大學四年,就是在這種狀態中度過的,可以說是極其壓抑。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學時代,我開始從圖書館借閱一些關於論述死亡的書進行研究。其實我關注生死的問題,始於更早的時候。不記得是小學還是中學了,有一段時間,我成天想的只有一個問題,“既然人終有一死,那我們爲什麼還要活着?”有時候一個人躺在牀上,翻來覆去地想,就像鑽入了牛角尖一樣。還好,最後還是從這個問題中擺脫出來了,也沒有做什麼傻事。

我的大學時代,雖然爲人和善,與同學的關係都非常好。但是內心的自卑感有增無減,人變得更加封閉,抑鬱也變本加厲。

畢業之後:不敢在地鐵裏抬頭,感覺全車廂的人都在看我

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迷茫的。我不知道自己這種狀態,將來能夠乾點兒什麼。那時候,我理想中的工作是做一個打字員,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裏,每天人們從一個窗口裏遞過來他們的文件,我就照着敲到電腦裏面去。或者做一個灑水車司機,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開着灑水車,在音樂的伴奏下,灌溉城市的街道。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畢業之後,我害怕在公共場合被人關注

其實我的職業生涯還是比較幸運的。HC公司到學校招聘,我們一幫同學被錄取,一起來到了北京。那時候,站在地鐵裏,我是不敢抬頭看人的。因爲我感覺全車廂的人都在看我。就彷彿自己站在聚光燈下,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注意,都會被人品頭論足。那種感覺給我一種巨大的壓力,繼而讓我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焦慮感。

在公司裏開會的時候,我會恍然間又回到了中學時代。當大家輪流對一個項目發表看法,還沒輪到我的時候,我就坐在那裏,在心裏盤算着,甚至是背誦着,自己的每一句話應該怎麼說。依然會緊張發抖,同樣是手腳冰涼。

這期間,我換了三家公司。後面的兩家公司,都是有之前的同事先去,然後又推薦我過去的。職業生涯起步比較順利,但是我的這種心理狀態一直沒有改變。有一次,我的領導問我,“不知道什麼原因,怎麼總感覺你有點兒自卑呢?”我無言以對。

初入職場,內心的自卑感如影隨形。不敢站在聚光燈下,害怕成爲公衆的焦點。

職業轉折:我主動選擇去做保險,只是想改變自己的性格

機緣巧合之下,我放棄了當時正計劃被外資收購的公司,轉身投入了保險行業。當時的想法,一方面是想賺錢。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和那種日漸封閉又極其壓抑的心理狀態。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投身保險行業,是我進行自我救贖的開始

五年以後,當我從保險公司離開的時候,賺錢的願望沒有實現,但是性格,卻的確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那五年裏,我挨家挨戶掃過樓。還在地鐵站,甚至是地鐵車廂裏發過名片,做過調查問卷。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慢慢地,我終於敢在地鐵裏抬頭了,也敢在地鐵裏環視四周了。那一刻,真是百感交集。因爲我發現根本就沒有人在關注我,他們都在玩自己的手機。

抑鬱症患者的一大特點,就是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反覆考量,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了別人。所以在職業生涯中的任何一家公司,我都能落下一個“老好人”的名號。不擅長對別人的要求說不,總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在心理學上,這可能叫“老好人”人格。以至於當我坐上管理崗位的時候,老闆不止一次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慈不掌兵,善不理財”。

雖然從事保險行業,並沒有讓我在經濟上有什麼突破。爸媽想起來就說,我這輩子就是被做保險耽誤了。但是他們根本不瞭解我的心理狀態,我把這五年看作是自我救贖的開始。

人過中年:我終於擺脫了抑鬱的折磨

從保險公司離開之後,我又換了幾家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從事運營和銷售的工作。在34歲的時候,我通過世紀佳緣結識了現在的媳婦兒,這成了我對抗抑鬱的第二大轉折。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要想對抗抑鬱,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

結婚之後,她告訴我,當時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對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人怎麼看上去這麼猥瑣呢?這就是我當時心理狀態的外在表現。後來她感覺我這個人還是比較忠厚老實的,能夠坦誠相待。於是一年之後,我們舉辦了婚禮。

結婚以後,我們無話不談,對於我過往的經歷她非常清楚,也經常開導我,這讓我的心理狀態越來越好。抑鬱症患者的另一大特點,就是他們傾向於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喜歡與外界交流。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更不被人所理解。這導致情緒和情感都無處宣泄,反過來又加強了對自身的傷害,由此造成了惡性循環。

這麼多年過去,我在心理上終於算是一個正常人了。但是每每回顧起來自己的心理歷程,或者在媒體上看到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種種報道,比如傷人也好,自殺也罷,心裏總是會生髮出無限感慨。

現在的父母,總是會對自己的孩子抱有無限的希望,希望他們能考上清華北大,或者出國留學,最終成龍成鳳。由此給孩子造成了過大的壓力,導致他們的精神或心理會出現各種問題。其實,作爲父母,我們除了爲孩子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讓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成長爲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擁有良好的性格,擁有豐富的愛好,擁有着強大的內心。這樣,不管身處何種境遇,他們都能夠以平常心來面對自我,面對這個世界。

小編後記: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爲看到今日頭條發起了一個主題爲《抑鬱,我們共同的祕密》的徵文大賽。我想借此機會,把自己心底裏隱藏多年的祕密講述出來,無論這是不是抑鬱,都希望能給有類似經歷的人以啓發。

一名中年大叔與抑鬱的對抗史:一切抑鬱的根源,都源於深深的自卑

願我們的世界充滿陽光

雖然我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最終自己走出來的。但是嚴重的抑鬱症患者,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的,甚至要服藥治療。我們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積極配合,可以加強體育鍛煉,多親近自然,多和親近的人交流內心的感受。其實抑鬱症患者離我們很近,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或家人正在承受抑鬱的折磨,也希望你能夠多開導他們,多幫助他們。祝願天下所有的抑鬱症患者,都能早日擺脫抑鬱,好好享受這幸福的生活!(文/勵志闖天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