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其珍说,做茶,还是快乐的。她叫张其珍,在没有与茶接触之前,她,是一个屠妇——杀牛十年有余。

4月份的惠水,漫山茶香,一位热情豁达的茶人,常驻在此,为来往的茶山客人泡上一杯鲜嫩的茶汤,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温柔和开心,很难相信,这样一位茶人,曾经是却是磨刀霍霍的屠夫。

她叫张其珍,在没有与茶接触之前,她,是一个屠妇——杀牛十年有余。

张其珍1992年随丈夫孙宽奇离开惠水老家,到贵阳谋生,在文化路帮别人杀活牛。早起、烧水、提刀、屠宰、刮皮、解剖......这是张其珍和丈夫的日常。

一做就是十多年的杀牛经历,让孙宽其和张其珍感觉到有些疲惫,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孙宽奇提出回老家养牛的想法,得到了张其珍的同意,随后孙宽其回到家乡,考察适合牛种饲养的养牛基地。没想到,孙宽其看来看去,并没有合适的养牛基地,却让一直爱喝茶的孙宽其看中了宁旺乡龙泉村的茶山,大胆做出“弃牛”“养茶”的决定。

张其珍随即跟着孙宽奇回家,去看孙宽奇大胆承包下来的茶山。

“茶山在荒山上,野草有人那么高,茶树只如筷子般模样,看到像波浪一样一浪一浪的草,我当时就哭了。”张其珍说,“哭也没办法,都承包下来了,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想要做好茶山,困难实在太多,茶山的草深,让夫妻二人把杀牛刀换成了锄刀,一天下来两人从早上锄到下午,也只能锄个500米,微乎其微。请当地农民割草。“得花了40多万的工资,才能看见20多厘米的茶叶。”如今,提起锄草,张其珍依旧难忘。

但困难无法让张其珍和丈夫放弃茶。

经过一年多的管护,茶树渐渐长高。茶山没问题了,制茶又成为一大难题。

为了掌握茶叶加工技术,张其珍踏上了外出学习之路。先后去都匀、沿河、福泉、遵义等地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茶厂学茶,那时候她已经40几岁了,周围的人都比她年轻,但张其珍仍谦虚学习,虚心讨教,最后张其珍取各家之长进行技术综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制茶技术。

一杯茶叶,一场人生,一抹温柔

2014年,涟江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开始在各类茶活动上崭露头角。2014年-2016年涟江毛尖荣获“黔茶杯”金奖和特等奖、2014年-2016年荣获“都匀毛尖斗茶大赛”优质奖、2016年7月荣获“深圳武林斗茶大赛”绿茶组金奖......茶叶销往省外、境外。

对张其珍而眼,做茶辛苦,但也是健康的。杀牛时,张其珍有160多斤,血糖、血压、血脂偏高。做茶这6年来,一直在喝茶,体重减轻了几十斤,“三高”全部恢复正常。

张其珍说,做茶,还是快乐的。在全省上下都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张其珍也积极投身其中,成立了“奇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她手把手地教周边群众学习采茶和加工技术,带动周边20多户贫困人口脱贫。

一杯茶叶,一场人生,一抹温柔

此外,省内的茶事活动都能见到张其珍的身影。“贵州绿茶”全民冲泡大赛第一、二、三届冲泡大赛她都参加,且获得良好成绩,在比赛过程中,也交流了茶艺,提升了自己的技术。

遇上一杯茶,张其珍和丈夫将荒草变为了嫩绿。遇上一杯茶,张其珍有了回报家乡的能力,带动周边贫困人口脱贫。遇上一杯茶,张其珍获得了快乐生活的秘密,被茶叶浸润出了一颗温柔豁达的心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