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其珍說,做茶,還是快樂的。她叫張其珍,在沒有與茶接觸之前,她,是一個屠婦——殺牛十年有餘。

4月份的惠水,漫山茶香,一位熱情豁達的茶人,常駐在此,爲來往的茶山客人泡上一杯鮮嫩的茶湯,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溫柔和開心,很難相信,這樣一位茶人,曾經是卻是磨刀霍霍的屠夫。

她叫張其珍,在沒有與茶接觸之前,她,是一個屠婦——殺牛十年有餘。

張其珍1992年隨丈夫孫寬奇離開惠水老家,到貴陽謀生,在文化路幫別人殺活牛。早起、燒水、提刀、屠宰、刮皮、解剖......這是張其珍和丈夫的日常。

一做就是十多年的殺牛經歷,讓孫寬其和張其珍感覺到有些疲憊,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孫寬奇提出回老家養牛的想法,得到了張其珍的同意,隨後孫寬其回到家鄉,考察適合牛種飼養的養牛基地。沒想到,孫寬其看來看去,並沒有合適的養牛基地,卻讓一直愛喝茶的孫寬其看中了寧旺鄉龍泉村的茶山,大膽做出“棄牛”“養茶”的決定。

張其珍隨即跟着孫寬奇回家,去看孫寬奇大膽承包下來的茶山。

“茶山在荒山上,野草有人那麼高,茶樹只如筷子般模樣,看到像波浪一樣一浪一浪的草,我當時就哭了。”張其珍說,“哭也沒辦法,都承包下來了,只好硬着頭皮往前走。”

想要做好茶山,困難實在太多,茶山的草深,讓夫妻二人把殺牛刀換成了鋤刀,一天下來兩人從早上鋤到下午,也只能鋤個500米,微乎其微。請當地農民割草。“得花了40多萬的工資,才能看見20多釐米的茶葉。”如今,提起鋤草,張其珍依舊難忘。

但困難無法讓張其珍和丈夫放棄茶。

經過一年多的管護,茶樹漸漸長高。茶山沒問題了,製茶又成爲一大難題。

爲了掌握茶葉加工技術,張其珍踏上了外出學習之路。先後去都勻、沿河、福泉、遵義等地以學徒的身份進入茶廠學茶,那時候她已經40幾歲了,周圍的人都比她年輕,但張其珍仍謙虛學習,虛心討教,最後張其珍取各家之長進行技術綜合,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製茶技術。

一杯茶葉,一場人生,一抹溫柔

2014年,漣江生態茶葉有限公司開始在各類茶活動上嶄露頭角。2014年-2016年漣江毛尖榮獲“黔茶杯”金獎和特等獎、2014年-2016年榮獲“都勻毛尖鬥茶大賽”優質獎、2016年7月榮獲“深圳武林鬥茶大賽”綠茶組金獎......茶葉銷往省外、境外。

對張其珍而眼,做茶辛苦,但也是健康的。殺牛時,張其珍有160多斤,血糖、血壓、血脂偏高。做茶這6年來,一直在喝茶,體重減輕了幾十斤,“三高”全部恢復正常。

張其珍說,做茶,還是快樂的。在全省上下都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張其珍也積極投身其中,成立了“奇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她手把手地教周邊羣衆學習採茶和加工技術,帶動周邊20多戶貧困人口脫貧。

一杯茶葉,一場人生,一抹溫柔

此外,省內的茶事活動都能見到張其珍的身影。“貴州綠茶”全民沖泡大賽第一、二、三屆沖泡大賽她都參加,且獲得良好成績,在比賽過程中,也交流了茶藝,提升了自己的技術。

遇上一杯茶,張其珍和丈夫將荒草變爲了嫩綠。遇上一杯茶,張其珍有了回報家鄉的能力,帶動周邊貧困人口脫貧。遇上一杯茶,張其珍獲得了快樂生活的祕密,被茶葉浸潤出了一顆溫柔豁達的心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