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分析此次疫情對電影行業帶來的影響,並預計全年票房損失將超300億元。但會議同時指出,我國電影產業迅速恢復提升具有堅實基礎,仍處於黃金髮展期。

會議指出,從短期看,疫情對電影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巨大,全國電影院暫停營業,製片和宣發基本停滯;從中長期看,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將對電影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經營理念帶來深刻調整,產生全方位、持續性的深刻影響。此外,從國際看,全球電影產業遭受重創,各國電影界都在調整自救。

但與此同時,我國電影發展長期向好的條件和環境沒有改變。該會議提出,從經濟環境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好趨勢沒有改變,電影產業迅速恢復提升具有堅實基礎。從電影自身看,我國銀幕數全球第一、票房全球第二、產量全球前三,電影產業根基雄厚。從國際歷史經驗看,電影具有獨特的光影體驗和社交屬性,“口紅效應”突出,有明顯的逆經濟週期特徵。中國電影仍然處在黃金髮展期,投資不會離場,人才不會離場,觀衆不會離場。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在會上強調,要進一步深化電影產業改革,着力支持電影企業改革發展。推動國有電影企業健全雙效統一的體制機制,扶持民營電影企業健康發展。要探索院線重組做大做強的有效方式,鼓勵跨地區兼併重組,繼續穩步推進人民院線、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點播影院發展,推動影院提高經營能力,迎接好復業後的補償性觀影消費。要維護院線電影“窗口期”規則,堅守契約精神、強化誠信意識。統籌好線上供給,同時加強對院線電影網絡播出和網絡電影發展的通盤規劃,積極利用互聯網推動電影發展。

相關推薦
  • 電影行業自救路在腳下 疫情帶來重新洗牌機遇
  • 賈樟柯以新冠疫情爲背景拍短片:捕捉特殊時期的日常
  • 線下觀影需求難替代 七成受訪者期待影院觀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