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音樂的其中一個魅力在於‘氛圍感’。

除了聽覺上的享受和現場觀衆的情緒感染,‘氛圍感’還來自身體因音樂振動而感受到沉浸感。Beats 前 CEO Susan Paley 想複製這種現場音樂的沉浸感,從一雙球鞋開始。

近日,Paley 的洛杉磯初創企業 DropLabs 推出了旗下第一代產品 EP 01。通過在球鞋中底設置振動裝置,EP 01 可根據用戶正在聽的音樂或聲音設計對應的振動方案。

DropLabs 在官網上聲稱,因爲人的足部是‘人身體其中一個感受器最集中的部位’,因此通過足部振動可創造出一種更自然和整體的振動體驗。

據說,這個產品的設計靈感源自發明人 Brock Seiler 的一次錄音室體驗。當時,Seiler 正在錄音室控制室,而樂隊正在錄音棚演奏,他發現當自己站在某個特定位置,就能感受到另一側錄音棚的‘動次打次’。

搶先體驗了 EP 01 的 TechCrunch 編輯 Jordan Crook 認爲,內置了電源和變頻器,這款球鞋上腳稍微有點厚重,但還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對應《侏羅紀》世界裏雷鳴般的霸王龍腳步聲,(EP 01 的)振動效果厚重強烈。對應《荒野大鏢客:救贖 II》裏小鎮居民輕快的步伐,(EP 01 的)振動也同樣輕盈。

此外,Crook 發現 EP 01 的振動也有方向性,在玩遊戲時,從左邊來的聲音會觸發左鞋的振動,而右邊的振動則會觸發右鞋的。Paley 認爲,具有方向指向性的聽覺工具對於專業電競用戶而言很有意義。

除了音樂、電影和遊戲等娛樂方面的應用,DropLabs 帶着將一個技術做成‘平臺’的野心,將 EP 01 寄給美國多家大學的研究者,發掘如健康等更豐富的應用方向。

不過,在收到其它學者的反饋前,DropLabs 其實已經找到一個娛樂外的應用方向。

很多情況下,聾人在跳舞時都不是‘聽’音樂,而是通過將音樂聲量調到非常大來‘感受’節奏。有了 EP 01,聾人舞蹈家 Antonie Hunter 就不用依賴音箱,能夠從足下直接感受振動。據介紹,Hunter 從一開始就加入了產品諮詢委員會,並參與了產品的測試:

他(Hunter)成爲了我們的合作伙伴,並幫助我們調整鞋子的設計。部分聾人舞者很用心地幫助我們完成早期的產品測試。

技術之外,EP 01 的外觀設計其實挺不起眼的。

目前,定價高達 549 美元(約人民幣 3900 元)的 EP 01 只有一個黑色配色款。這對於早已將球鞋當作時尚宣言的現代人來說似乎太貧乏了,而 Paley 則強調這是刻意爲之。

我和一堆設計都有合作,而其中一位阿迪達斯的設計師跟我說:‘聽我說,把它做成黑色’。如果你將它做成黑色,你就不會需要和大家談(外觀)設計。

我希望人可以專注去體驗技術,我不想大家都將話題轉移到(外觀)設計相關的內容。

不過,Paley 表示他們在未來還是會在外觀設計上下功夫,早已經聘請了前耐克藝術總監 D’Wayne Edwards。Edwards 曾在 Air Jordan 擔任了 9 年的設計總監,將負責未來所有 DropLabs 的球鞋設計。

‘覺醒’的衣帽間

顯然,DropLabs 並不是第一家嘗試將球鞋轉變爲智能設備的品牌。

耐克今年推出的免繫鞋帶籃球鞋 Nike Adapt BB 也許纔是大家最熟悉的產品。這款球鞋雖然靈感來自經典科幻片《回到未來》,但在設計思路上卻遵循耐克一貫‘以運動員爲中心’原則,前期主要針對籃球運動員設計。

簡單來說,用戶穿上 Adapt BB 後,內置馬達在感應到壓力後,會觸發傳感器調節鞋身鬆緊。耐克聲稱,在比賽過程中,籃球運動員的腳最多會膨脹半個鞋號,Adapt BB 的自動調節功能則可確保運動鞋會隨時調整鬆緊,保持舒適。

未來,耐克也計劃將免繫鞋帶技術 FitAdapt 推廣到更多運動系列中。雖然沒直接用上那個詞,但耐克對智能球鞋的寄望也是‘平臺級’的:

想象一個閉環。(穿上跑鞋)會創造更多關於你的運動會數據,這將爲耐克爲你定製運動建議提供信息。隨着你的運動表現提升,我們可以爲你配對新的產品、服務以及(訓練)目標 —— 然後新的循環再次開始。

耐克創新副總裁 Michael Donaghu 解釋道。在他看來,耐克智能球鞋未來將提供‘實時個性化鍛鍊和指引’。

和免繫鞋帶這個具有針對性的科技解決方案不同的是,目前大部分智能化時裝都仍處於‘仍在發展的技術在尋找應用場景’的階段。

Google 的先進科技與技術部門(簡稱爲‘ATAP’)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 Jacquard。總的來說,ATAP 的目標是設計一顆通用的設備,大概像 U 盤一般大小,只要將它放在任何日常物件上,就可以將後者轉化爲智能設備,讓一切都變成‘電腦’。

目前,Jacquard 較爲人熟悉的應用在於和李維斯合作的智能夾克衫。這件夾克衫的左袖採用觸敏材質和藍牙模塊,和手機連接後,用戶可通過不同觸摸手勢來控制手機功能,譬如播放音樂、觸發導航和喚醒智能語音助手等。

此外,Google 也曾將 Jacquard 放到 YSL 的一款揹包中,讓使用者可以不同觸控手勢用書包帶觸發部分手機功能。

而曾經火遍美國街頭的 Snapchat 智能太陽眼鏡 Spectacles 在新鮮感逝去後,雖然還在默默更新,但從最近第三代產品的口碑來看,它更多還只是一款只有網紅纔會去試玩的小衆產品。

總的來說,這些產品的性價比仍未足以打動一般的理智消費者。

不過,在整體趨勢下,科技只會越來越‘貼近’我們,而智能服飾則是一個被看好的領域。再者,看着科技公司開腦洞將衣櫥裏日常物品‘007 化’,也是挺好玩的,也許,哪天就磕碰出下一個‘智能手機’了。

題圖和未標註來源圖片均來自 DropLab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