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蔣美蘭:李佳琦不是代表這個人,而是這個現象:直播賣貨這件事情在中國會不會再往下持續。我們現在無法判斷盒馬這個模式將來究竟會走向什麼方向,重大原因是在於,中國的迭代速度、流量的裂變速度和分裂速度是非常快的,現在講一個問題用單一定論的方式是沒有辦法講的。

題圖 | 東方IC

虎嗅注: 這可能是今年虎嗅FM節上氣氛最熱烈的圓桌討論環節。

在這個圓桌環節,嘉賓們被要求必須旗幟鮮明地站隊,必須對我們給出的四個零售領域中四個現象級案例進行“點贊”或“喝倒彩”,一團和氣的和稀泥是這個環節最深惡痛絕的行爲。

我們邀請到了真格基金董事、合夥人張亞哲與費芮互動CEO蔣美蘭女士,還有科學隊長CEO、幸福鄉村圖書館發起人紀中展作爲本環節的主持人。他們在一塊討論了拼多多、Costco、盒馬和李佳琦這四個案例,話鋒尖銳、觀點明晰,還有了一些觀點上的激烈碰撞。

雖然兩位嘉賓一致看好拼多多的長期發展,但在對Costco的看法上出現了分歧;他們對盒馬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還認爲 李佳琦所代表的直播電商在未來1~2年都會是聚光燈對準的火熱賽道。你對這4個案例分別持什麼態度?不妨在評論區中分享給虎嗅吧。

以下內容整理自現場速記:

張亞哲:感謝虎嗅的邀請,因爲真格對所有的創業者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就不用介紹了(笑)。因爲真格是中國現在最著名的、也是最好的早期基金,所以所有的早期創業者應該都知道真格的名字,我們也希望在這樣一個新的環境中吸引到更多的創業者。謝謝!

蔣美蘭:大家好!費芮互動是一家移動營銷公司,是專注在零售業部分的移動營銷,我們隸屬於電通安吉斯安索帕集團。

主持人:我們先看一下今天兩位嘉賓主要點評的四個零售案例(請看大屏幕):拼多多、盒馬、Costco、李佳琦。今天,我們點評需要旗幟鮮明,無論是張老師、還是蔣老師,咱們就旗幟鮮明地說出“好”或“不好”。

一、拼多多

主持人:先看拼多多的案例,說老實話,我認爲在過去幾年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是打亂了電商格局的一個黑馬,創造了社交電商的新玩法,尤其是它把小嶽嶽的五環之歌真的唱響了。那拼多多的潛力和未來在哪裏?第一個先問一下張老師,未來你看好拼多多嗎?

左起:真格基金董事、合夥人張亞哲,費芮互動CEO蔣美蘭,科學隊長CEO、幸福鄉村圖書館發起人紀中展

張亞哲:如果我們投了拼多多,我覺得人生就非常幸福了,高榕(資本)投了拼多多,它的幸福指數明顯比我高的多,但我們沒有投拼多多,所以我們其實跟拼多多沒有很大的關係。

這裏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整個經濟下行週期的時候,真正的需求隱藏在什麼角落、什麼地域?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所有產品和服務,一定都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

另外,從邏輯上來講,社會學的階層永遠是處於變化之中的,但是這種變化跟我們預想的變化是不同的。我們總認爲世界會變得更好,人們會變得更富裕,人們的生活品質會有更大的上升。比如昨天我用的是P&G的洗衣液,今天我可能用了花王,明天我可能用了350塊錢的黑白瓶。

但這個世界不是按照這樣的邏輯而發展的——對更多的人來說,當他們的成本被佔據了之後,他們對於性價比的消費需求就會出現另外一種“浩瀚的、強大的需求”。

在拼多多滿足了這個需求之後,我認爲它的成功一定會持續,而且它的成功對兩大電商平臺的直接挑戰將會是震撼性的。

主持人:張老師,你就是說它是從一個勝利迎向另外一個勝利對不對,那它什麼時候能盈利呢?它現在是虧損在加劇。

張亞哲:這個問題,我覺得問我的話就問錯了。讓投資人說被投的企業、或夢想投資的企業什麼時候盈利,我們都無法回答,因爲我不是它的CEO、也不是它的COO。但有一點,不管它盈利不盈利,它所面臨的需求是非常強大的,只要這個需求並沒有破壞它本身的商業邏輯,我認爲總有一天,它會盈利。

就像我們今天判斷滴滴盈利不盈利是一樣的,滴滴不盈利對嗎?滴滴(未來依然)還會不盈利,鉅虧依然在虧損。那我們就看滴滴什麼時候IPO,它只要不IPO、只要現金儲備非常強大,它依然能夠繼續爲大家提供這樣的服務。

主持人:那你是點贊還是倒贊?

張亞哲:點贊啊!

主持人:蔣老師,您是點贊還是倒贊?

蔣美蘭:當然點贊。我覺得拼多多在實際意義看,它是真的懂得使用社交關係鏈而成功的一個電商,並不只是單純使用低價和補貼來佔據現在有的江湖地位了。

我給各位看幾個數字,1997年亞馬遜上市的時候,大概在2001年(剛好也是它成立4年的時候),它的股價是6美金,我看了一下這週五的股價,亞馬遜現在的股價是1754元美金。

今天投資人怎麼看待這件事?我覺得剛纔張總已經講的很明白了,什麼時候獲利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領導者到底知不知道未來在哪裏、他的目標清不清晰、知不知道那條路應該怎麼走。我覺得它未來會有很大的硬仗要打,因爲它把關係鏈這件事提出來之後,大家已經開始逐步跟進了。一箇中心化的電商一定是兩樣東西要夠多——

1、用戶要夠多。用戶如果不夠多,我沒有辦法做。
2、商品要夠多。這樣我(消費者)纔有選擇,否則我就會看完就走。

你會發現,它在一開始萌芽的時候,希望有一些品牌方能夠爲自己站臺,但最後的結果是當天貓感受到它的威脅力的時候,二選一就出來了,商家就跑了。

對於拼多多來講,它現在的目標很清楚——如果今天天貓的商家面臨二選一,他一定期待着,我到另外一個平臺能夠賺到錢。如果今天拼多多沒有辦法證明你們過來也能夠賺到錢,那麼拼多多就只能夠往下沉。

從這個角度看,它先讓用戶增長是必然的,我覺得它的方向和走勢是對的,如果它的用戶不夠多,今天那些商家就沒法跑過來。所以,不管它今天補不補貼、今天是不是有盈利,而要關注它的方向對不對,它的方向是我的用戶數必須維持一定的成長,活躍度要夠。如果今天商家真的過來了,拼多多的用戶底層是夠厚的,如果它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我覺得它也沒有辦法獲利。但至少在這個角度上來看,我是對拼多多持續看好的。

主持人:再多問一個問題,現在電商的格局是“阿里、京東、拼多多”,那麼什麼時候拼多多能超過京東,3年之內能嗎?張老師,您認爲拼多多3年之內能超過京東嗎?您就主觀回答,能還是不能。

張亞哲:我只能講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過於美化和虛幻了我們的需求,並且我們在經濟紅利的大環境之下,每個人都喪失了一個基本的判斷力。

我們講一個最基本的品類“拖鞋”,你想買一雙拖鞋的時候,去逛家樂福或沃爾瑪,在這些超市裏大概是70幾塊錢;在上海的小商品市場、在義烏,一雙在15~25塊錢。安徽人在上海做了7、8年的拖鞋,他們只告訴我了一句話,就是無法在天貓上開店。但所有中國民營企業中的毛細血管,(我認爲大概有)15000家民營企業,他們所生產的產品是不能去天貓、也不能去淘寶的,那剩下這些產品如何在電商領域的變化中,佔據需求側和供給側的領先地位?(拼多多)突然之間橫空出世,出現了一個平臺,這個需求是震撼性的。

你讓我現在說它的財務數據,我怎麼說得出來,但投資人看的是趨勢,只要有這個震撼性的趨勢存在,它一定會有震撼性的未來。所以,我堅定看好拼多多,這個是不容置疑的。

主持人:蔣總,咱用一句話來點評,您認爲拼多多要用時間能超過京東?

蔣美蘭:我覺得3年之內應該不會做到,所以不用期望太深,但我認爲長期看好。

張亞哲:好像亞馬遜也沒有盈利。我們講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當我們說eBay、亞馬遜時,我們去倫敦看亞馬遜壯觀的歐洲主倉,深受震撼。4萬平米的主倉實現了全智能化的送貨,我感覺到我進入了未來世界。亞馬遜(做這個)的需求是什麼?中國85%的人口依然需要買到很便宜的東西,我也需要,我媽也需要。

所以,我並不一定認爲拼多多(馬上就能超過),但我知道拼多多將來一定會吸引、而且必然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因爲這是中國的現實問題。

蔣美蘭:我插一句,大家知不知道阿里集團是什麼時候全盤獲利的?它在1999年誕生,整個集團全盤獲利是2012年(歷經了13年),所以我覺得應該再給拼多多一點時間。

主持人:第一個案例,基本上兩位嘉賓達成了共識——拼多多就是一個趨勢,因爲它順應了(時代)趨勢,所以它成了趨勢。

二、Costco

主持人:第二個案例是Costco,它確實是會員制零售的典範,在美國非常好,進入中國,就感覺好像變得非常熱鬧。我當時的一個印象就是搶茅臺、退卡,它在中國會不會像其它的那些國外品牌一樣水土不服?它能不能代表一種趨勢?蔣老師,您看好嗎?

蔣美蘭:我非常看好。我住在上海,最近這一個半月我去了三次,每一天還是滿滿的人。

主持人:是搶茅臺的嗎?

蔣美蘭:當然不是,我是晚上8點去的,因爲大家都讓我8點鐘之後再去。當然,在那個時間,你會發現大家都在搶生鮮,像牛奶、蛋、麪包、蛋糕這一類的東西很快都賣完了。我去了三次,很多都是現場立馬賣完的那種,每一次去人都是這麼多。

Costco前一陣公佈過一個數字,在上海的會員數已經超過了20幾萬,他們在全球,平均每一家店有6800個會員就能夠養活一家店。它在上海這一家店已經有超過20幾萬的會員了,這個記錄也超過了Costco創立35年以來最高記錄。再看另外一個數字,其實今天Costco並不是純粹美國的經營模式,它的783家店裏,有26家在日本,16家在韓國,13家在臺灣地區,所以它對人口密集的地區並不是沒有經驗。

我有很多朋友是住在Costco附近的,他們的小區並不是大家定義上非常高端的小區,可他們小區鄰里的人每3天去一次,買完回來以後大家分。所以,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擁有自己去買這些商品時候怎麼使用它的智慧的。

我覺得並不是單純說這是一個美國的超市,它用了美國超市的方法進入到中國,並不是的。我覺得它在全球也有在高密度人口地區的成功運作模式,所以我還是持續很看好它的。

張亞哲: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認爲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在美國興起,裏面有很多標準配置,Costco就是美國中產階級生活方式中一個重要的標配。但很多國外的品牌來到中國之後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舉個例子,服裝品牌GAP,GAP在美國如日中天,但是GAP進入中國的時間點就註定它一定會最早而且最快的離開中國,就是declining的速度比什麼都快。更不要說現在已經完蛋的Forever 21。

我們來看Costco的問題,全球有783家門店,在上海有20多萬會員,我們今天不能把它拿來跟電商的用戶會員比。因爲在最近10年,經過阿里、京東、拼多多、每日優鮮、盒馬等等這些東西,我們突然發現中國人的生活可以被定義成Cyber commerce 或者叫Cyber consumer business。

大家習慣了坐在家裏外賣,習慣了用手指和手機來加速自己的生活,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可以告訴大家一點的是,Costco這個業態在中國的發展將會依然按照他本來的速度發展,未來Costco在中國究竟會有多大的可能性能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你們想,它在上海這個中國最標誌性的城市,現在擁有20多萬會員,那麼在中國要開多少家店才能覆蓋北上廣深的人數呢?

不要忘記,在25年前,我們說德國、英國、美國所有會員制商超都來過中國,他們的結局是什麼呢?也是這樣的。我去過美國、澳洲、日本所有的Costco門店,我非常愛這樣的消費方式,但是你得開車、你得打開後備箱,你得有一張卡、你進去之後得買一大堆東西。

而我們現在中國人的生活跟坐在場下所有年輕人的生活一樣,我們只需要Finger in 、Finger out(手指點點),就有快遞小哥在下面摁鈴,我打開門之後,他們就說張先生你的麪包到了。所以Costco未來怎麼樣,我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它要花多少錢才能做到渠道分佈呢?誰知道呢。

主持人:終於有了一點點分歧了,實際上張老師是謹慎(看待Costco的)。

蔣美蘭:我覺得前提是先定義多少家店,才叫做勝利?是不是要全中國將近15億人都買單,它纔算是實質意義上的成功?

主持人:我想再多加問一個問題,像Costco會不會被我們這些電商給打得沒有還手之地?因爲畢竟在中國大家還是習慣於電商,我已經好久沒有去過實體店了,我周圍的很多人都已經不去線下店了。

蔣美蘭:我同意,我是非常習慣使用盒馬的人,我只要點了它,30分鐘後就會到。我們剛剛講,同樣的商品如果是極度的便宜,再加上是在現場的話,能營造一種東西叫做“買氣”。買氣這件事情不是我在線上點單能夠解決的,就是說你到了Costco的現場,如果它今天喪失了買氣,我可能會看完就離開了(就不購物了)。

我非常同意張總說的,未來是不是每一家店都能夠維持現在的買氣,這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就目前來看,期待它在幾個大的都市裏面佔有一席之地,我覺得還是比較樂觀的。

張亞哲:我認爲中國的消費者,除了喫飯這件事情必須出門之外,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其他事都不用出門了),會被整個充斥着人工智能的世界卸去了所有消費慾望。原因是在於什麼?你沒有發現在中國、北京或上海,你走出門就要花錢:你坐滴滴要花錢,看病也要花錢,做什麼都要花錢,錢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我們的電商還會蓬勃的發展,因爲我們的貧富差距和我們基本勞動力的成本依然還是非常的低,所以我認爲Costco模式跟電商模式不是同一個體量級的模式,未來Costco依然會緩慢的成長,成爲一箇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必需品,但是人們大量的消費還是在互聯網上(完成的),這是我的判斷。

主持人:可以肯定的是,Costco在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主流(消費模式),在中國變成了一個補充或者是細分的小衆品牌,這是可以肯定的。

三、盒馬

主持人:剛纔蔣總一直在講去盒馬買生鮮,盒馬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企業,過去幾年裏大家都很喜歡它,也是大家學習的對象。這3年過去了,它現在看起來遇到了很多問題,到今天它還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去表揚嗎?

張亞哲:我不知道怎麼評價盒馬,我不是盒馬的重度用戶。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前4年裏,中國投資界很多人都學日本的新零售經驗,日本的新零售經驗是遍佈日本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我們用一句互聯網最簡單的話說“毛細血管般的完美佈局渠道”,使你的全生活品類得到滿足。

我們今天講盒馬,盒馬的邏輯來自新零售的邏輯,盒馬的挑戰也來自於,新零售邏輯的發展其實是趕不上人民日漸衰弱消費能力的,兩者無法match。我就講這句話,能聽懂的人就懂了。

蔣美蘭:我是盒馬的重度用戶,但是我對於盒馬的未來是持一個比較謹慎的態度。感覺它現在非常的焦急、焦慮,已經可以看的出來它的焦慮了。對於用戶來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在它身上得到的東西值不值得我花這個時間和價格?我覺得它現在屬於疲於奔跑,目前還在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向。

主持人:現在盒馬已經從“能不能學習”已經被拷問到“值不值得”了,這還是很恐怖的。

張亞哲:我覺得不至於。反正我們家樓下有7-11、盒馬、便利蜂,我每次跟店員聊天,首先關心的是我們(真格)投的消費品在上面有沒有賣,再就是看人羣有多少。令我覺得非常震撼的一點是,樓下便利店最大的消費人羣是對面的學生,這是店員跟我說的。

我們現在無法判斷盒馬這個模式將來究竟會走向什麼方向,重大原因是在於,中國的迭代速度、流量的裂變速度和分裂速度是非常快的,現在講一個問題用單一定論的方式是沒有辦法講的。

另外我們也不能說外交詞彙,說我們對盒馬謹慎樂觀。我認爲需求是在的,做的好、做的不好是一個管理團隊調整策略的問題。盒馬還會非常好,生鮮是一個巨大挑戰,全球都是,所以中國的盒馬未來走向何方,是得看它自己調整的怎麼樣。消費者對生鮮的需求依然是巨大的。

四、李佳琦

主持人:我們進入最後一個案例,就是李佳琦。李佳琦真的是讓我極其喫驚,一個男生賣口紅居然賣的這麼好,居然“買它,買它”,然後每天都直播(就能賣那麼好)。我們怎麼看這件事情,這件事情能持續下去嗎?

蔣美蘭:我覺得應該是說,太多人想要成爲李佳琦。

主持人:我都想去賣口紅了。

蔣美蘭:李佳琦不是代表這個人,而是這個現象:直播賣貨這件事情在中國會不會再往下持續?我覺得這一兩年是肯定會的。過去直播是拿來用作社交,並沒有成功,但是拿來作爲賣貨成功了。

我們這麼講,打折跟低價的商品最重要的殺傷力不是原價跟成本,最重要的殺傷力是時間。所以你會發現直播的模型在時間的控制上來講是大的,它用很短的時間之內催促你去成交。這個模型在拼多多上面會看的很清楚,拼多多是屬於一個沒有購物車、不斷的催促你立刻成交的模型,因爲低價打折商品最重要的殺傷力來自於時間,我要你立刻成交。

直播這樣的模型,原來在前幾年大家會認爲我來看是因爲看主播的生活,結果這件事情並沒有造就更大的方向。

李佳琦直播的模式不斷的催促你去購買,他達到了在那個時間點:我跟你在同一個時空下,我需要去催促購買,這是一個成功的模型。我們曾經說過,李佳琦這樣的模式是MCN希望捧出來的,還有一個就是品牌方希望自己培養自己的直播博主。

MCN如果要再培養一個李佳琦出來,他們可能會打一個算盤:我再培養一個李佳琦出來,我可能要花一千萬,這樣子來看,我是不是讓100個主播每一個人替我賣10萬塊錢這件事情也結束了?有太多人想要成爲李佳琦了。對他來說,每天24小時的直播時段裏面都有可能誕生購買的話,這件事情就能夠成功。

所以,我認爲其實不是能不能再造一個李佳琦,而是直播這個模式在這段時間之內還會不會誕生影響力,我認爲它在1~2年內還是會有影響力。

主持人:張總呢,我相信真格也投了一些MCN吧?

張亞哲:沒有,李佳琦我們怎麼能投的了呢?我們頂多投一個小紅書就已經覺得很幸福了。投小紅書和完美日記的時候,因爲真格來自於新東方,我們是做老師出身,老師就是銷售,講的好學生的復購率就高,就能買課。

俞敏洪創造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第一節課是免費的,來聽吧,我講的好你買單,下一節課你付錢。你覺得這個老師好,就跟他一起上下一節課了。

第二個問題,李佳琦夠勤奮、夠辛苦,李佳琦的品類夠直接、夠粗暴,什麼意思?大家知道新世代(Z generation),自己需要被關注,也要關注明星和偶像,他們又被互聯網時代的美顏和社交所綁架,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是美妝。

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10年以來,最好的電商商業模式的品類是什麼?是美妝,聚美優品是美妝,小紅書最好的福利社最早開始也是美妝。

現在李佳琦切入最簡單的品類是口紅,就跟當年王府井百貨大樓有一個著名的售貨員叫張秉貴一樣,他賣大白兔奶糖,一把抓二兩,“啪”,往那上面一放,所有人趨之若鶩,大媽都在敲門,我媽那時候從上海專門跑到北京王府井大樓,要見叫張秉貴張師傅買大白兔奶糖,我說你是神經病。

另外,李佳琦能不能被複制?肯定能複製。直播賣貨會不會火?還會繼續火。什麼人會加入直播賣貨,可能是演藝明星們?因爲中國的影視行業進入一個最可怕、最蕭條的時代,他們無法維繫自己以前一集電視劇20萬的巨大收入。他們也不得不粉墨登場,用一個鏡頭,然後說“嗨,我是XX,今天推薦一款油給大家”。

李佳琦最大的挑戰是誰?是他自己,他能不能控制質量。他是是什麼貨都賣,還是他的團隊要求只賣合乎品質的?如果他(未來)要翻車了的話,那原因就是在於他什麼貨都賣。

另外,中國最不要擔心的事就是才人輩出。快手、抖音,每天看的我心醉神迷的原因是什麼?太有才了,不要擔心會不會出現李佳琦,而是我們要看,下100個李佳琦在什麼品類能夠橫空出世?現在唯一橫空出世的李佳琦,是因爲他選了最好的東西“口紅”。如果張大奕選了口紅,張大奕現在就是李佳琦。

主持人:看起來李佳琦就是新時代的張秉貴,切入美妝切入的好,未來李佳琦會不會被這些明星給替代呢?更有流量嘛。

張亞哲:不會吧,李佳琦心態比較好,他非常接地氣,非常勤奮,所以李佳琦賣貨的時候,他的心在那個氣場上,是和消費者心心相惜的。而明星賣貨的最大問題在於明星高高在上,當他在講一句話的時候,(表情)都是:我不得不這麼做,我淪落到要賣口紅了,我還是個明星嗎?明天如果有一個好萊塢電影請我,片酬500萬美金,我一定不賣貨了。

而李佳琦的思想是感恩,今天讓我賣貨了,謝謝兄弟們,讓在屏幕那邊所有的人都感動的熱淚盈眶,所以大家用手指劃來劃去,然後就下單了。

蔣美蘭:我覺得同理可證,如果有一個明星真的願意像李佳琦一樣的勤奮,我覺得他也有機會,李佳琦很厲害的是,直播是需要反應很快的,他要立刻反應消費者在現在跟他對談的那一剎那。而明星通常是別人捧着他,他看着別人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李佳琦能夠做的是“雙向互動的”,能力很強。這件事同理可證,如果一個人願意這麼做,他還是有機會的。

主持人:如果這4個案例我們排序的話,怎麼排?

蔣美蘭:在短期之內,我覺得直播賣貨是最好的,但長期來看,我最看好拼多多。

張亞哲:按照投資人的說法,我覺得有一點,我們在過去10年經歷了中國經濟最輝煌的10年,也經歷了相對痛苦的這一兩年,但請大家不要忘記一個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叫做“週期”,我們在下行週期看到的東西跟上行週期看到的東西不同,紅利也不相同。

如果排名的話,高度看好拼多多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另外,李佳琦不是一個現象,李佳琦只是一個人而已,他可能坐在馬雲旁邊,在淘寶賣口紅,他也可能坐在集中展那兒替知識分子賣課,都可以,但賣不賣是他自己的事。

主持人:謝謝,還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現在的新零售什麼時候變成舊零售?

張亞哲:什麼叫新零售,什麼叫消費升級?我覺得互聯網圈一個最著名的現象就是自己創造自己的概念,其實每個圈都一樣,自己創造自己的概念,自己沉醉、自己分析、自己方法論、自己達到一個腦高潮。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消費、零售的本質就是你有什麼能力,在什麼場景之下買什麼貨,來滿足你的消費慾望。因此,傳統的消費場景發生着巨大的變化,萬達廣場或上海陸家嘴中心,樓頂上餐飲的佈局和樓下老佛爺百貨的佈局,他們之間的邏輯是怎麼打通的?這裏其實有很多可以值得研究的學問。

但我不認爲,每一個創業者、或每一個在互聯網行業的人,都需要非常清晰地知道什麼叫新邏輯。我們每天參加各種會,我們非常想知道大家在想什麼,沒有必要。只因爲人要買東西,要喫、要喝而已,很簡單。

蔣美蘭:我覺得先定義什麼叫新,其實最重要的事情是,本質你有沒有變?零售的本質是“買和賣”(無論你用什麼手段去做它),只要在買和賣中間你取得了平衡點,不管你怎麼去做它,都能夠贏。

相關文章